一种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家用电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316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家用电器,通过在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和负向电源至所述继电器模块时,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的导通信号,控制流经所述继电器模块的正向电源流向所述正极输出端,负向电源流向所述负极输出端;使得正极输出端始终输出正电流,负极输出端始终输出负电流,实现了后级电路的正极端始终为电源正极,负极端始终为电源负极,实现电流流向调整,保护后级电路负载的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有效消除了直流供电网用户端在用电时误接直流供电正负电源导致用电设备烧坏的隐患,保护了用户生命财产安全。

A kind of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home appliance of anti reverse plug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家用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及直流负荷的迅猛增长,交流配电网已经不再适应未来电网的发展,而直流配电网的优势日益显现;直流配电网是相较于交流配电网而言的,其提供负荷的是直流母线,直流负荷可以直接由直流母线供电,而交流符合需要经过逆变设备后供电,如果负荷中直流负荷比例较大直流配电将会有较大优势。同交流配电网相比,直流配电网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分布式发电接入;2、可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3、输电容量更大;4、可降低系统电能损耗;5、干扰小。目前,一些国家已经纷纷开展了直流配电网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直流配电网概念和发展目标;美国相对较早开始了直流配电网的研究,主要研究机构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以及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而我国目前已将雄安新区作为直流配电网试点并进行相关应用研究。不同于交流配电网,直流供电网的用户端在用电时需要注意区分直流供电正负电源,一旦反接就会烧坏后级电路,轻则烧坏用电设备,重则起火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所以直流供电设备如空调等必须增加防反插电路。在现有专利文献中《申请号:201821492470.4》通过在电源和直流用电设备之间设置多个单向导通支路,对输入防反插电路的电流的流向进行调整,使得防反插电路输出的电流符合后级用电设备的需求,保护后级用电设备的安全。但由于始终有两个功率二极管接入电路,始终有导通损耗,造成电能浪费;且功率二极管成本较高,造成财力浪费。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家用电器,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直流电时若反接电路正负极则会烧坏后级电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包括: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电源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继电器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至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时输出负向电源至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至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时输出负向电源至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和负向电源至所述继电器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在检测到正向电源时导通并输出导通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的导通信号,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中的正向电源流向正极输出端,负向电源流向负极输出端。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中,所述电源模块设置有第一电源接口和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源接口和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三继电器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常开触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源接口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和第三继电器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和第四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相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和驱动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第1脚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相连接,第2脚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的导通信号并产生控制信号发送给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相连接,根据所述控制芯片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驱动电流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的闭合与断开。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光耦、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2脚GND接地,第3脚连接电源VCC,第4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控制芯片的第1脚;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地。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光耦、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第1脚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2脚GND接地,第3脚连接电源VCC,第4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控制芯片的第6脚;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地。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的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中,所述驱动芯片型号为ULN200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其中,包括上述的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或负向电源至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和负向电源至所述继电器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在检测到正向电源时导通并输出导通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的导通信号,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中的正向电源流向正极输出端,负向电源流向负极输出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装置,通过在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和负向电源至所述继电器模块时,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的导通信号,控制流经所述继电器模块的正向电源流向所述正极输出端,负向电源流向所述负极输出端;使得正极输出端始终输出正电流,负极输出端始终输出负电流,实现了后级电路的正极端始终为电源正极,负极端始终为电源负极,实现电流流向调整,保护后级电路负载的安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有效消除了直流供电网用户端在用电时误接直流供电正负电源导致用电设备烧坏的隐患,保护了用户生命财产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电源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继电器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至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时输出负向电源至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至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时输出负向电源至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和负向电源至所述继电器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在检测到正向电源时导通并输出导通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的导通信号,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中的正向电源流向正极输出端,负向电源流向负极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电源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继电器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至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时输出负向电源至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至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时输出负向电源至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正向电源和负向电源至所述继电器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在检测到正向电源时导通并输出导通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的导通信号,控制所述继电器模块中的正向电源流向正极输出端,负向电源流向负极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设置有第一电源接口和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源接口和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三继电器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常开触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源接口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和第三继电器常开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和第四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反插电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和驱动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第1脚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相连接,第2脚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或第二检测模块的导通信号并产生控制信号发送给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相连接,根据所述控制芯片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驱动电流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湘张琴兰胡作平徐经碧韩东熊军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中山海倍瑞智能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