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光膜与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12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1:33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防眩光膜与显示面板,该防眩光膜包括:柔性基底、多个块状结构与平坦层,多个所述块状结构间隔设于所述柔性基底的一侧;平坦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底的一侧,且至少将所述块状结构之间的间隙填充;其中,所述块状结构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不同,所述块状结构的模量大于所述平坦层的模量。本公开提供的防眩光膜,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防眩光能力。

Anti glare film and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眩光膜与显示面板
本公开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眩光膜与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由于具有薄、轻、宽视角、主动发光、发光颜色连续可调、成本低、响应速度快、能耗小、驱动电压低、工作温度范围宽、生产工艺简单、发光效率高及可柔性显示等优点,近年来,OLED被广泛应用于曲面显屏、可折叠屏和可卷曲屏等柔性显示装置。但是,当柔性屏幕被弯折、卷曲后,由于弯折区背景与视野中心的高度差较大,因此很容易形成严重的眩光,弯折区的眩光不但会影响显示效果,而且可能导致用户眼睛疲劳甚至导致头痛。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光膜与具有该防眩光膜的显示面板,在保证图像的清晰度的前提下也满足了弯折区防眩光的需求。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眩光膜,该防眩光膜包括:柔性基底;多个块状结构,多个所述块状结构间隔设于所述柔性基底的一侧;平坦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底的一侧,且至少将所述块状结构之间的间隙填充;其中,所述块状结构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不同,所述块状结构的模量大于所述平坦层的模量。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层覆盖所述块状结构。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块状结构的折射率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为0.01~0.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块状结构的模量为1GPa~10GPa,所述平坦层的模量为1KPa~1GPa。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块状结构在远离所述柔性基底的方向上的高度为0.1μm~5μm,所述块状结构在所述柔性基底的主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0.05μm~5μm。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块状结构之间的间距为0.05μm~5μm。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层在远离所述柔性基底的方向的厚度为0.1μm~6μm。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块状结构远离所述柔性基底的一面为凹凸面。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块状结构为圆柱体、圆锥体、正梯形棱台、倒梯形棱台、半球体、或不规则立方体。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眩光膜。本公开提供的防眩光膜,多个块状结构形成防眩光图案,平坦层将块状结构之间的间隙填充;该防眩光膜在未受到弯折时,表面光滑,由于块状结构与平坦层的折射率不同,通过块状结构与平坦层间的内反射实现防眩光,不会因为表面粗糙造成显示效果降低;当防眩光膜弯曲时,由于块状结构的模量大于所述平坦层的模量,导致防眩光膜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结构,从而增加防眩光膜的表面粗糙度,弯折区既有表面散射又有内部反射,防眩光能力增加。因此,本公开提供的防眩光膜在保证图像的清晰度的前提下也满足了弯折区防眩光的需求。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光膜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防眩光膜弯折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防眩光膜的剖视图;图4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块状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块状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块状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块状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块状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块状结构的示意图;图10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块状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柔性基底,20、块状结构,30、平坦层。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目前,平面显示装置大多采用增加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散射,或者,在内部加入诱导内散射粒子提高内散射的方法从而得到防眩光效果。但是,增加表面粗糙度可能导致高分辨率显示器上图像质量的降低,而单纯靠内反射的方法对弯折区的抗眩光能力较差。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防眩光膜,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防眩光膜包括:柔性基底10、多个块状结构20与平坦层30,多个块状结构20间隔设于柔性基底10的一侧;平坦层30设于柔性基底10的一侧,且至少将块状结构20之间的间隙填充;其中,块状结构20与平坦层30的折射率不同,块状结构20的模量大于平坦层30的模量。本公开提供的防眩光膜,多个块状结构20形成防眩光图案,平坦层30将块状结构20之间的间隙填充;该防眩光膜在未受到弯折时,表面光滑,由于块状结构20与平坦层30的折射率不同,通过块状结构20与平坦层30间的内反射实现防眩光,不会因为表面粗糙造成显示效果降低;当防眩光膜弯曲时,由于块状结构20的模量大于平坦层30的模量,导致防眩光膜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结构,从而增加防眩光膜的表面粗糙度,弯折区既有表面散射又有内部反射,防眩光能力增加。因此,本公开提供的防眩光膜在保证图像的清晰度的前提下也满足了弯折区防眩光的需求。具体地,如图1所示,多个块状结构20间隔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n柔性基底;/n多个块状结构,多个所述块状结构间隔设于所述柔性基底的一侧;/n平坦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底的一侧,且至少将所述块状结构之间的间隙填充;/n其中,所述块状结构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不同,所述块状结构的模量大于所述平坦层的模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底;
多个块状结构,多个所述块状结构间隔设于所述柔性基底的一侧;
平坦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底的一侧,且至少将所述块状结构之间的间隙填充;
其中,所述块状结构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不同,所述块状结构的模量大于所述平坦层的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覆盖所述块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结构的折射率与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为0.0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结构的模量为1GPa~10GPa,所述平坦层的模量为1KPa~1G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弓浩然谢春燕韩子昂林新琦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