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264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涉及综合管廊施工技术领域,该综合管廊系统包括透水路面,其由下至上包括素土夯实层、防水隔离层、渗水层和透水砖层,防水隔离层的上表面形成有排水沟;综合管廊,其设置于素土夯实层下方,综合管廊包括底壁、顶壁以及连接二者的两个侧壁,侧壁包括上侧壁和下侧壁,底壁下方还设有垫层;储水箱,其设置于素土夯实层下方,储水箱通过第一管道与综合管廊连通,检查井,其设置于综合管廊与储水箱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缓解路面积水,而且实现海绵城市功能,有效对地表降水进行疏导和利用;同时,可提高综合管廊的防渗水性,延长综合管廊的使用寿命。

A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system based on sponge city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管廊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现有的海绵城市生态体系不利于地下综合管廊的防水建设,当综合管廊周围土体含水率较高,且积水停留时间过长时,容易引起综合管廊渗水,特别是综合管廊的侧壁与底壁、以及侧壁与顶部之间的接缝位置,进而对廊体造成损坏。另外,在综合管廊的施工过程中,其侧壁及顶壁一般根据综合管廊每板长度采用木模或者钢模。木模或钢模安装时,控制模板之间高差、线型和间距较为困难,木模或钢模固定需要大量脚手架,一旦未固定牢固,会出现胀模或者跑模的问题,影响综合管廊结构的质量和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实现海绵城市功能的同时,有效提高综合管廊的防渗水性,延长综合管廊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其包括:透水路面,其由下至上包括素土夯实层、防水隔离层、渗水层和透水砖层,上述防水隔离层的上表面形成有排水沟;综合管廊,其设置于上述素土夯实层下方,上述综合管廊包括底壁、顶壁以及连接二者的两个侧壁,上述侧壁包括上侧壁和连接上侧壁的下侧壁,上述下侧壁与底壁一体成型,上述上侧壁与顶壁一体成型,上述底壁下方还设有垫层;储水箱,其设置于上述素土夯实层下方,上述储水箱通过第一管道与综合管廊连通;检查井,其设置于综合管廊与储水箱之间,上述检查井上端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位于透水砖层,检查井分别与排水沟和储水箱连通。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排水沟倾斜设置,其较低的一端与上述检查井侧壁连通。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检查井通过第二管道连通储水箱,且第二管道位于第一管道上方。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检查井内设有过滤框,检查井内壁四角均设有支架,四个上述支架上均设有限位块,上述过滤框外边缘设有与支架适配的槽口,上述过滤框可通过槽口卡合上述支架,并固定于限位块上方。基于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管道位于综合管廊内的一端设有阀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的施工方法,其包括步骤:开挖基坑至设计坑底标高后,铺实碎石砂褥层并浇筑垫层;在上述垫层上方绑扎底壁钢筋骨架,在上述底壁钢筋骨架上设置支撑钢筋,并在上述支撑钢筋上安装下侧壁模板,同时浇筑底壁与下侧壁;在上述垫层位于上述下侧壁的外侧安装第一轨道,在上述底壁位于上述下侧壁的内侧安装第二轨道,并在上述第一轨道上设置外模台车,上述第二轨道上设置内模台车;上述外模台车的外模板与内模台车的内模板之间配合形成上侧壁节段和顶壁节段的浇筑模腔,在上述浇筑模腔内浇筑上侧壁节段和顶壁节段;以当前上侧壁节段和顶壁节段为基础,沿施工方向移动上述外模台车和内模台车,继续浇筑上侧壁节段和顶壁节段,形成综合管廊;砌筑储水箱和检查井,且储水箱分别通过管道与综合管廊和检查井连通;在综合管廊和储水箱上方、以及检查井外侧壁从下至上依次施工素土夯实层、防水隔离层、渗水层和透水砖层,形成透水路面;上述防水隔离层的上表面形成排水沟。基于第二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浇筑垫层后,还包括:在上述垫层上方铺设防水卷材。基于第二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外模台车和内模台车的下部均设有走行机构和支撑机构;在上述浇筑模腔内浇筑上侧壁节段和顶壁节段时,上述支撑机构伸出并支撑于上述垫层或底壁上,且上述走行机构脱离相应的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在移动上述外模台车和内模台车时,上述支撑机构收回,且上述走行机构支撑于相应的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基于第二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机构为千斤顶。基于第二方面,在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排水沟倾斜设置,其较低的一端与上述检查井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通过透水路面和储水箱,不仅可缓解路面积水,而且实现海绵城市功能,有效对地表降水进行疏导和利用;同时,利用下侧壁与底壁一体成型,上侧壁与顶壁一体成型,使下侧壁与上侧壁的接缝位置远离综合管廊周围土体易积水位置,以提高综合管廊的防渗水性,延长综合管廊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通过将排水沟倾斜设置,且排水沟较低的一端与检查井的上部连通,为渗水层中的积水提供导向作用,使积水更方便快捷地排放至储水箱。(3)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通过在第一轨道设置外模台车,以及在第二轨道上设置内模台车,利用外模台车的外模板与内模台车的内模板之间配合形成上侧壁节段和顶壁节段的浇筑模腔,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是施工工期,避免了现有施工中施工错台和模板支架施工的繁杂工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模台车和内模台车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1-透水路面,11-素土夯实层,12-防水隔离层,13-渗水层,14-透水砖层,15-排水沟;2-综合管廊,21-底壁,22-顶壁,23-侧壁,231-上侧壁,232-下侧壁,24-垫层;3-储水箱,31-第一管道,32-第二管道;4-第一轨道,5-第二轨道,6-外模台车,7-内模台车;8-检查井,80-进水口,81-过滤框,82-支架,83-限位块,84-溢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其包括透水路面1、综合管廊2、储水箱3和检查井8。透水路面1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素土夯实层11、防水隔离层12、渗水层13和透水砖层14,上述防水隔离层12的上表面形成有排水沟15。综合管廊2设置于上述素土夯实层11下方,上述综合管廊2包括底壁21、顶壁22以及连接二者的两个侧壁23,上述侧壁23包括上侧壁231和与上侧壁231连接的下侧壁232,该下侧壁232与底壁21一体成型,上侧壁231与顶壁22一体成型。上述底壁21下方还设有垫层24。储水箱3设置于上述素土夯实层11下方,上述储水箱3通过第一管道31与综合管廊2连通。检查井8设置于综合管廊2与储水箱3之间,检查井8上端设有进水口80,进水口80位于透水砖层14,即进水口80与透水路面1的上表面平齐,且进水口80处设有进水篦子。检查井8分别与排水沟15和储水箱3连通。本实施例的综合管廊系统,通过透水路面1和储水箱3,不仅可缓解路面积水,而且实现海绵城市功能,有效对地表降水进行疏导和利用;同时,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透水路面(1),其由下至上包括素土夯实层(11)、防水隔离层(12)、渗水层(13)和透水砖层(14),所述防水隔离层(12)的上表面形成有排水沟(15);/n综合管廊(2),其设置于所述素土夯实层(11)下方,所述综合管廊(2)包括底壁(21)、顶壁(22)以及连接二者的两个侧壁(23),所述侧壁(23)包括上侧壁(231)和连接上侧壁(231)的下侧壁(232),所述下侧壁(232)与底壁(21)一体成型,所述上侧壁(231)与顶壁(22)一体成型,所述底壁(21)下方还设有垫层(24);/n储水箱(3),其设置于所述素土夯实层(11)下方,所述储水箱(3)通过第一管道(31)与综合管廊(2)连通;/n检查井(8),其设置于综合管廊(2)与储水箱(3)之间,所述检查井(8)上端设有进水口(80),进水口(80)位于透水砖层(14),检查井(8)分别与排水沟(15)和储水箱(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透水路面(1),其由下至上包括素土夯实层(11)、防水隔离层(12)、渗水层(13)和透水砖层(14),所述防水隔离层(12)的上表面形成有排水沟(15);
综合管廊(2),其设置于所述素土夯实层(11)下方,所述综合管廊(2)包括底壁(21)、顶壁(22)以及连接二者的两个侧壁(23),所述侧壁(23)包括上侧壁(231)和连接上侧壁(231)的下侧壁(232),所述下侧壁(232)与底壁(21)一体成型,所述上侧壁(231)与顶壁(22)一体成型,所述底壁(21)下方还设有垫层(24);
储水箱(3),其设置于所述素土夯实层(11)下方,所述储水箱(3)通过第一管道(31)与综合管廊(2)连通;
检查井(8),其设置于综合管廊(2)与储水箱(3)之间,所述检查井(8)上端设有进水口(80),进水口(80)位于透水砖层(14),检查井(8)分别与排水沟(15)和储水箱(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15)倾斜设置,其较低的一端与所述检查井(8)侧壁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8)通过第二管道(32)连通储水箱(3),且第二管道(32)位于第一管道(31)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8)内设有过滤框(81),检查井(8)内壁四角均设有支架(82),四个所述支架(82)上均设有限位块(83),所述过滤框(81)外边缘设有与支架(82)适配的槽口,所述过滤框(81)可通过槽口卡合所述支架(82),并固定于限位块(83)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1)位于综合管廊(2)内的一端设有阀门。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综合管廊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步骤:
开挖基坑至设计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元亮彭骏张涛涛唐家齐陈敬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致远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