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及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2618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包括平台层、覆土层和阻拦板,平台层表面具有沟槽,沟槽与阻拦板适配,阻拦板的下部插接在沟槽内,阻拦板平行于平台层的边缘设置,覆土层在平台层的上方,阻拦板的上沿与覆土层表面齐平或者阻拦板的上沿在覆土层表面的上方,植物种植于覆土层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排土场平台结构的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及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平台绿化均匀,植物生根容易,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雨水利用率高,且可防止边坡和下方平台被冲蚀,无须耗费过多土方。

A platform structure of waste dump and a method of green covering of waste dump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及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土场
,尤其涉及排土场平台结构及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
技术介绍
排土场是指矿山采矿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排土场平台是盘旋连通坡底和坡顶的台阶面道路,人们沿平台上下排土场。对于排土场平台,常采用压实后种植植物的方式进行绿化处理,此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雨水的冲刷,大多数植物集中生长在坡角和平台边缘处,上方边坡与平台交接处为坡角,下方边坡与平台交接处为平台边缘,而平台中间部分光滑无草,整个平台绿化效果不好;二是,平台压实后,地表坚硬,表面较光滑,雨水入渗难,植物不易生根发芽;三是,大型排土场的平台被压实后易起流而不易起沙,边坡地表松散,受平台径流的冲涮,易使边坡产生高强度的面蚀及沟蚀;四是,覆土后遇到大雨或暴雨,很容易使得表层覆土与压实面分离,径流冲向边坡,并裹挟着泥沙冲向下方的平台,易冲蚀下方的平台。针对上述问题,现有采用水平阶和水平沟等措施,但这些施工需要的土方量较多,施工不便捷,成本高,且绿化效果改善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层(1)、覆土层(3)和阻拦板(2),所述平台层(1)表面具有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阻拦板(2)适配,所述阻拦板(2)的下部插接在所述沟槽内,所述阻拦板(2)平行于所述平台层(1)的边缘(51)设置,所述覆土层(3)在所述平台层(1)的上方,所述阻拦板(2)的上沿与所述覆土层(3)表面齐平或者所述阻拦板(2)的上沿在所述覆土层(3)表面的上方,植物种植于所述覆土层(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层(1)、覆土层(3)和阻拦板(2),所述平台层(1)表面具有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阻拦板(2)适配,所述阻拦板(2)的下部插接在所述沟槽内,所述阻拦板(2)平行于所述平台层(1)的边缘(51)设置,所述覆土层(3)在所述平台层(1)的上方,所述阻拦板(2)的上沿与所述覆土层(3)表面齐平或者所述阻拦板(2)的上沿在所述覆土层(3)表面的上方,植物种植于所述覆土层(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层(1)上还设置有横向挡水埂(6),所述横向挡水埂(6)垂直于所述平台层(1)的边缘(51)设置,所述横向挡水埂(6)用于拦蓄纵向水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层(1)上还设置有纵向挡水埂(4),所述纵向挡水埂(4)设置于所述平台层(1)的边缘(51)处,所述纵向挡水埂(4)平行于所述平台层(1)的边缘(51)设置,所述纵向挡水埂(4)用于拦蓄横向水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挡水埂(6)的两端与坡角(52)和所述纵向挡水埂(4)之间均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土场平台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秀民郭建英邢恩德王文君李锦荣吴永胜张铁钢刘艳萍珊丹荣浩王立霞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