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2307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3:06
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实现了宏观纤维与微观纳米级纤维在混凝土破坏的不同阶段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该混凝土掺入聚乙烯醇纤维与纳米碳纤维,抗压、抗折强度和抗裂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可应用于对强度和抗裂性能均有要求的结构。制备方法是按重量称取水泥、粉煤灰、粗骨料及细骨料并投入到混合料中,拌合均匀,将聚乙烯醇纤维分多次加入混合料中,而后将纳米碳纤维、减水剂及适量水混合,经超声波分散,制得碳纳米管浆体;最后将剩余水、减水剂及纳米碳纤维浆体投入混合料中,搅拌均匀,即为混杂聚乙烯醇‑纳米碳纤维纤维混凝土。

A kind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micro nano fib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
,具体涉及一种混杂聚乙烯醇-纳米碳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兼具高耐久性、高强和高工作性的特点,被工程界普遍认为是混凝土材料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在拥有众多优良性能的同时,其高胶凝材料用量、低水胶比的特点也为其带来了高脆性及更易开裂的特点。为改善这一特点,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在混凝土中掺加纤维的方式提高混凝土的韧性。研究表明,混凝土内部分布着大量的微裂缝,而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就是裂缝的产生并不断扩展直至失稳的过程。纤维的掺入,有利于约束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分担混凝土内的应力,推迟或阻碍微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不同尺寸、不同弹性模量的纤维在抑制混凝土破坏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将多种纤维混掺在混凝土中,以发挥其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混凝土性能是目前纤维混凝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聚乙烯醇纤维(PVA纤维)作为一种经先进技术加工而成的新型合成纤维,具有高强、高弹模、耐磨及耐腐蚀性等特点,且与混凝土基体材料的粘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高性能混凝土基质中掺有为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0.05%~0.3%的纳米碳纤维和混凝土体积分数0.05%~0.3%的聚乙烯醇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高性能混凝土基质中掺有为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0.05%~0.3%的纳米碳纤维和混凝土体积分数0.05%~0.3%的聚乙烯醇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高性能混凝土基质的重量分数组成为:水1份、水泥2.24份、碎石7.09份、砂3.82份、粉煤灰0.39份和减水剂0.0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河砂是细度模数为2.64的天然中砂;所述水泥为强度等级为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粉煤灰为Ⅰ级粉煤灰;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纤维,直径150nm,长度5-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纤维,直径31μm,长度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胶比0.35、粉煤灰体积掺量20%、聚乙烯醇纤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钧宋哲生赵金友孙文泽苏宇段玉鑫伊心宇王欣然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