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木材稳定性的加工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024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木材稳定性的加工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木材上钻工艺孔,将钻好的木材在浸渍液中浸泡并烘干后,得到烘干后的木材;步骤二:将木榫在浸渍液中浸泡,烘干后得到处理后的木榫;步骤三:在步骤一所得烘干后的木材上的工艺孔中灌入浸渍液后,将步骤二所得处理后的木榫打入工艺孔中,得到预处理的木材;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预处理的木材烘干后,将木材上工艺孔外的木榫锯掉,使工艺孔与木榫一端齐平,得到加工处理好的木材。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加工处理工艺得到的木材,具有优异的耐热尺寸稳定性和耐湿尺寸稳定性,满足行业标准中对于外观质量、甲醛释放量、导热效能等性能要求。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w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木材稳定性的加工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木材加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提升木材稳定性的加工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木材作为四大建筑材料之一,是建筑材料和家具制造必不可少的材料,尤其是用作实木地板,以其美观自然、导热能力强、安全环保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目前市场中实木地板等木材仍存在的问题是稳定性不足,无法承受过热或潮湿的环境,而出现开裂、变形、起翘等问题。现有技术在使用改性液以提高木材稳定性时,常常将整块板材烘干后,通过直接浸泡法、加压浸泡法将改性液浸渍到木材中,而后继续烘干,得到改性后的板材。但由上述方法得到的改性后的板材,仍然存在含水率不均导致的含水率应力和塑性变形导致的残余应力,使得板材极易在烘干过程或后期运输、使用过程中开裂、变形、起翘;改性板材经过烘干后改性液含量不足,长期使用后或在地热环境下有效成分容易大量流失,板材稳定性并未有明显提升。因此,亟需研发出一种新型提升木材稳定性的加工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提升木材稳定性的加工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木材上钻工艺孔,将钻好的木材在浸渍液中浸泡并烘干后,得到烘干后的木材;步骤二:将木榫在浸渍液中浸泡,烘干后得到处理后的木榫;步骤三:在步骤一所得烘干后的木材上的工艺孔中灌入浸渍液后,将步骤二所得处理后的木榫打入工艺孔中,得到预处理的木材;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预处理的木材烘干后,将木材上工艺孔外的木榫锯掉,使工艺孔与木榫一端齐平,得到加工处理好的木材。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的形状选自圆形、椭圆形、扁形、三角形、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的深度为3.0~7.0c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之间的间距为20.0~30.0c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烘干后的木材的含水率为6~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处理后的木榫的形状与工艺孔一致。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处理后的木榫的含水率为6~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处理后的木榫的长度比工艺孔的深度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浸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0~40份聚醚多元醇、15~20份水性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醚多元醇为羟值为125~625mgKOH/g的聚醚多元醇和/或羟值为15~85mgKOH/g的聚醚多元醇。有益效果:经本专利技术所述加工处理工艺得到的木材,具有优异的耐热尺寸稳定性和耐湿尺寸稳定性,远远满足国家标准GB/T35913-2018《地暖用实木地板技术要求》;且耐热、耐湿测试过程中,木板均未出现开裂、变形、起翘、木榫脱落或松动等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述加工处理好的木材满足行业标准LY/T1700-2007《地采暖用木质地板》中对于外观质量、甲醛释放量、导热效能等性能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加工处理工艺示意图,其中A为经步骤一处理得到的木材和步骤二处理后的木榫,1为工艺孔,2为木榫;B为经步骤三处理得到的预处理木材,3为打入木榫后的工艺孔;C为经步骤四处理得到的加工处理好的木材,4为将多余木榫锯掉后的工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的词语“优选的”、“更优选的”、“进一步优选的”、“更进一步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提升木材稳定性的加工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木材上钻工艺孔,将钻好的木材在浸渍液中浸泡并烘干后,得到烘干后的木材;步骤二:将木榫在浸渍液中浸泡,烘干后得到处理后的木榫;步骤三:在步骤一所得烘干后的木材上的工艺孔中灌入浸渍液后,将步骤二所得处理后的木榫打入工艺孔中,得到预处理的木材;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预处理的木材烘干后,将木材上工艺孔外的木榫锯掉,使工艺孔与木榫一端齐平,得到加工处理好的木材。<步骤一>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为:在木材上钻工艺孔,将钻好的木材在浸渍液中浸泡并烘干后,得到烘干后的木材。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木材为板材;所述工艺孔位于板材的一侧面。(工艺孔)工艺孔,亦称榫眼或卯眼,是木材上凹下的部分、用来安装木榫的孔眼。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的形状选自圆形、椭圆形、扁形、三角形、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的形状为圆形。本专利技术所述工艺孔的形状指的是,视线与工艺孔内壁平行后,目视到的工艺孔口的形状。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的孔径为0.8~1.0cm。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的孔径为0.9cm。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的深度为3.0~7.0cm。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的深度为5.0cm。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之间的间距为20.0~30.0cm。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之间的间距为25.0cm。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木材两端的工艺孔距木材两端边缘的距离为2.0~4.0cm。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木材两端的工艺孔距木材两端边缘的距离为2.75cm。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浸泡的时间为8~16h。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浸泡的时间为12h。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烘干后的木材的含水率为6~12%。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烘干后的木材的含水率为9%。现有技术使用改性液以提高木材稳定性时,常常将整块板材烘干后,通过直接浸泡法、加压浸泡法将改性液浸渍到木材中,而后继续烘干,得到改性后的板材。但由上述方法得到的改性后的板材,仍然存在含水率不均导致的含水率应力和塑性变形导致的残余应力,使得板材极易在烘干过程或后期运输、使用过程中开裂、变形、起翘;且改性板材经过烘干后改性液含量不足,长期使用后或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木材稳定性的加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在木材上钻工艺孔,将钻好的木材在浸渍液中浸泡并烘干后,得到烘干后的木材;/n步骤二:将木榫在浸渍液中浸泡,烘干后得到处理后的木榫;/n步骤三:在步骤一所得烘干后的木材上的工艺孔中灌入浸渍液后,将步骤二所得处理后的木榫打入工艺孔中,得到预处理的木材;/n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预处理的木材烘干后,将木材上工艺孔外的木榫锯掉,使工艺孔与木榫一端齐平,得到加工处理好的木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木材稳定性的加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木材上钻工艺孔,将钻好的木材在浸渍液中浸泡并烘干后,得到烘干后的木材;
步骤二:将木榫在浸渍液中浸泡,烘干后得到处理后的木榫;
步骤三:在步骤一所得烘干后的木材上的工艺孔中灌入浸渍液后,将步骤二所得处理后的木榫打入工艺孔中,得到预处理的木材;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预处理的木材烘干后,将木材上工艺孔外的木榫锯掉,使工艺孔与木榫一端齐平,得到加工处理好的木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的形状选自圆形、椭圆形、扁形、三角形、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的深度为3.0~7.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工艺孔之间的间距为20.0~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明源
申请(专利权)人:赛为木业石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