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及具有其的厨房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64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机及具有其的厨房电器。该主机包括:壳体、风道盖板、电机组件以及消声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机组件设置在壳体内部,且电机组件包括:电机罩体以及设置在电机罩体内的电机本体,风道盖板与电机罩体之间形成进风风道,进风风道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消声器设置在进风风道内。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机,通过设置进风口与出风口,可以对主机进行降温处理,并且进风口与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防止噪音直接对着用户,也可以防止从出风口出来的风直吹用户,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将消声器设置在进风风道,保证噪声从进风风道出来时,消声器可以对噪声进行降噪处理,从而保证主机在工作时的噪声较小。

Main engine and kitchen applian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机及具有其的厨房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主机及具有其的厨房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破壁机等搅拌类产品的噪声较大,并且噪声频率集中在500HZ~3000Hz,为中频噪音范围,且倍频现象明显,因此,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受,需要对此类产品进行消声设计,目前一般采用在产品的风道内壁上增加吸音棉的手段来达到消音目的,但是这种方案的消音量有限,且生产效率低、易失效、安全性较低,并且不同产品的所需消声频段不同,因此,仅靠在产品的风道内壁上增加吸音棉无法满足不同搅拌类产品所需的消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主机,该主机可以有效降低从风道向外传递的噪声量,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的频段噪声进行消音,从而可以改善主机品质,提高产品用户体验。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主机的厨房电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机包括:壳体、风道盖板、电机组件以及消声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罩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罩体内的电机本体,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电机罩体之间形成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内。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机,通过设置进风口与出风口,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空气流通通道,保证主机在工作时,可以对主机进行降温处理,并且进风口与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防止噪音直接对着用户,导致用户在使用主机时的噪音感知效果差,并且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也可以防止从出风口出来的风直吹用户,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将消声器设置在进风风道,保证噪声从进风风道出来时,消声器可以对噪声进行降噪处理,从而保证主机在工作时的噪声较小,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主机时的体验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消声器为多孔吸声材料层,且所述多孔吸声材料层贴附在所述进风风道的内壁面上。具体地,所述多孔吸声材料层的厚度为4mm~2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消声器为扩张腔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包括:扩张腔,所述扩张腔具有风道进口和风道出口,在进风方向上,所述风道出口设置在所述扩张腔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风道进口设置在所述扩张腔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扩张腔的截面面积为A,所述风道出口的截面面积为B,A、B满足关系式:A>B。具体地,A:B=9~16。进一步地,所述消声器为内插管扩张腔消声器,所述消声器还包括:上内插管和下内插管,在进风方向上,所述上内插管设置在所述扩张腔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且与所述风道出口的截面一致,所述下内插管设置在所述扩张腔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与所述风道进口的截面一致。具体地,所述上内插管的长度大于所述下内插管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扩张腔的长度为L,所述上内插管的长度为L/2,所述下内插管的长度为L/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消声器为微穿孔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包括:微穿孔板和背腔,所述微穿孔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方向一致,所述微穿孔板上设置有多个微孔,所述背腔为具有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微穿孔板封盖所述背腔的开口。具体地,所述微穿孔板的穿孔率为0.5%-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消声器为迷宫式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包括:外隔板和内隔板,所述外隔板设置在所述风道盖板的朝向所述电机罩体的表面上且与所述电机罩体间隔开,所述内隔板设置在所述电机罩体的朝向所述风道盖板的表面上且与所述风道盖板间隔开,且所述外隔板与所述内隔板交替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周壁板、顶壁板和底壁板,所述顶壁板设置在所述周壁板的一端,所述底壁板设置在所述周壁板的另一端,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底壁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厨房电器,包括上述的主机。附图说明图1是消声器为多孔吸声材料层的主机的主视剖面图;图2是消声器为多孔吸声材料层的主机的左视剖面图;图3是消声器为扩张腔消声器的主机的主视剖面图;图4是消声器为扩张腔消声器的主机的左视剖面图;图5是消声器为内插管扩张腔消声器的主机的主视剖面图;图6是消声器为内插管扩张腔消声器的主机的左视剖面图;图7是消声器为微穿孔消声器的主机的主视剖面图;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消声器为微穿孔消声器的主机的左视剖面图;图10是消声器为迷宫式消声器的主机的主视剖面图;图11是消声器为迷宫式消声器的主机的左视剖面图。附图标记:主机100、壳体10、周壁板11、顶壁板12、底壁板13、进风口14、出风口15、电机组件20、电机罩体21、电机本体22、风道盖板30、进风风道40、消声器50、多孔吸声材料层51、扩张腔消声器52、扩张腔521、风道进口522、风道出口523、上内插管524、下内插管525、微穿孔消声器53、微穿孔板531、微孔5311、背腔532、迷宫式消声器54、外隔板541、内隔板542、内插管扩张腔消声器55、触控板61、外轴离合器62、内轴离合器63、进风道密封圈64、轴流风扇65、底壁板隔振橡胶66、顶壁板隔振橡胶67、胶垫6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图11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机100。参照图1-图1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机100可以包括:壳体10、风道盖板30、电机组件20以及消声器50,壳体10为中空的腔体,风道盖板30、电机组件20以及消声器50均可放置在壳体10的空腔中,通过设置壳体10,为风道盖板30、电机组件20以及消声器50提供了安置空间,并且为风道盖板30、电机组件20以及消声器50提供了保护,防止杂物进入,影响主机100的工作。具体地,如图1、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n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罩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罩体内的电机本体;/n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电机罩体之间形成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n消声器,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罩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罩体内的电机本体;
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电机罩体之间形成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
消声器,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为多孔吸声材料层,且所述多孔吸声材料层贴附在所述进风风道的内壁面上,所述多孔吸声材料层的厚度为4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为扩张腔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包括:扩张腔,所述扩张腔具有风道进口和风道出口,在进风方向上,所述风道出口设置在所述扩张腔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风道进口设置在所述扩张腔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扩张腔的截面面积为A,所述风道出口的截面面积为B,A、B满足关系式:A>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A:B=9~16。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为内插管扩张腔消声器,所述消声器还包括:上内插管和下内插管,在进风方向上,所述上内插管设置在所述扩张腔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且与所述风道出口的截面一致,所述下内插管设置在所述扩张腔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与所述风道进口的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新强李忠华龚纯王跃文志华王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