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钓鱼用刀鱼仿生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641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钓鱼用刀鱼仿生饵,属于钓鱼用具技术领域。包括锥形水阻、位于锥形水阻前端的仿生鱼头、设置在锥形水阻背体且垂直向上的饵体,仿生鱼头两侧设置有铃铛响珠鱼眼,仿生鱼头最前端为防挂底鱼嘴;锥形水阻两侧倾斜设置有切水槽、锥形水阻腹部设置有鱼钩挂环;饵体前端倾斜依次设置有慢速震颤导线孔、中速震颤导线孔、快速震颤导线孔,其中部垂直设置有至少一道切水线,其尾端设置有鸡爪沟孔和尾沟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不同震颤频率吸引鱼的注意力,通过铃铛鱼眼响珠让鱼对饵的定位和猎取更准确、通过切水刺激鱼的兴趣、通过多孔位挂钩点提高中鱼率、通过防挂底鱼嘴方便变向防止饵被挂,从而提高钓鱼效率,使路亚垂钓者钓鱼体验畅快无比。

A kind of bionic bait for cuttlefi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钓鱼用刀鱼仿生饵
本技术涉及一种钓鱼用具,尤其是一种钓鱼用刀鱼仿生饵,属于钓鱼用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仿生鱼饵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所使用的仿生鱼饵基本是以模仿小鱼或小虾等水中生物的外形和颜色为主的外观仿生鱼饵,其目的主要是使鱼类产生外观上的错觉,把假的仿生鱼饵错看成真的捕食对象进行捕捉而中钩,其缺点是这种以模仿小鱼或小虾等水中生物的外形和颜色为主的外观仿生鱼饵是以鱼类的视觉为基点的,而鱼类依靠视觉觅食是有条件的,如光线条件、水的能见度、鱼的视力等,事实上在自然环境中凶猛鱼类的觅食主要是以听觉、回波定位和嗅觉来捕捉水中小鱼或小虾等水中生物的声音、回波、味道进行捕食活动的,它们一般都在夜间捕食,尤其是一些底层或深水鱼类,由于它们长期生活在水下深处的黑暗中,随着其视觉的逐渐退化,它们的听觉、回波定位和嗅觉能力却在不断进化,因此使用以模仿小鱼或小虾等水中生物的外形和颜色为主的外观仿生鱼饵并不能准确把握凶猛鱼类觅食的特点,另外即使在白天浅水处很多时候能见度也不高,尤其是淡水湖库如果遇到刮风下雨的气候,浑水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时使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钓鱼用刀鱼仿生饵,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水阻(1)、与锥形水阻(1)一体成型且位于锥形水阻(1)前端的仿生鱼头(11)、设置在锥形水阻(1)背体且垂直向上的饵体(6),其中:/n所述仿生鱼头(11)两侧设置有铃铛响珠鱼眼(14),仿生鱼头(11)最前端为防挂底鱼嘴(12);/n所述锥形水阻(1)两侧倾斜设置有至少一道切水槽(15)、锥形水阻(1)腹部设置有鱼钩挂环(2);/n所述饵体(6)为弧形刀片结构,其前端倾斜依次设置有慢速震颤导线孔(8)、中速震颤导线孔(9)、快速震颤导线孔(10),其中部垂直设置有至少一道切水线(7),其尾端设置有鸡爪沟孔(4)和尾沟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钓鱼用刀鱼仿生饵,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水阻(1)、与锥形水阻(1)一体成型且位于锥形水阻(1)前端的仿生鱼头(11)、设置在锥形水阻(1)背体且垂直向上的饵体(6),其中:
所述仿生鱼头(11)两侧设置有铃铛响珠鱼眼(14),仿生鱼头(11)最前端为防挂底鱼嘴(12);
所述锥形水阻(1)两侧倾斜设置有至少一道切水槽(15)、锥形水阻(1)腹部设置有鱼钩挂环(2);
所述饵体(6)为弧形刀片结构,其前端倾斜依次设置有慢速震颤导线孔(8)、中速震颤导线孔(9)、快速震颤导线孔(10),其中部垂直设置有至少一道切水线(7),其尾端设置有鸡爪沟孔(4)和尾沟孔(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刀鱼仿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昱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渔法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