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秀冰专利>正文

一种灯笼式组合粘网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63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31
一种灯笼式组合粘网阵,它涉及渔业生产技术领域。它包含呈灯笼状的外笼架;设于所述外笼架内部的、且与所述外笼架同轴设置的若干内笼架;设于所述外笼架周侧的外粘网;设于所述内笼架周侧的、网眼小于所述外粘网的、且由外向内网眼逐渐减小的内粘网;设于所述外笼架顶部的、用于将所述外笼架及若干所述内笼架进行组合连接的连接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内粘网内部的饵料;所述外笼架和所述内笼架的上端开设有取鱼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鱼逃脱,提高捕鱼的成功率,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A kind of lantern type combined grid arr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笼式组合粘网阵
本技术涉及渔业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灯笼式组合粘网阵。
技术介绍
粘网阵是渔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捕捞工具,沿海渔民最早是用简单的网具在海边捕捞,明朝出现了撩网、棍网等浅海捕捞网具,清朝以后出现了远海捕捞网具,内河渔民则多以小型渔具捕捞,用渔网打渔是渔业生产中的一项活动,目的是利用带有网眼的渔网将水中的鱼打捞上来,现在捕鱼的方式和工具一般采用撒网或拖网以及粘网等方法,使用粘网时,由于整张网要横置在河流中,操作比较麻烦,特别是拖网还要配备鱼船,同时这些工具的造价也比较高,很难在河流近处的农户中配置使用,另外现有的渔网结构设计不足,收网时不能太快,在收网的过程中容易让大部分鱼逃脱,捕鱼成功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灯笼式组合粘网阵,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并且捕鱼成功率高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灯笼式组合粘网阵,包括:呈灯笼状的外笼架;设于所述外笼架内部的、且与所述外笼架同轴设置的若干内笼架;设于所述外笼架周侧的外粘网;设于所述内笼架周侧的、网眼小于所述外粘网的、且由外向内网眼逐渐减小的内粘网;设于所述外笼架顶部的、用于将所述外笼架及若干所述内笼架进行组合连接的连接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内粘网内部的饵料;所述外笼架和所述内笼架的上端开设有取鱼口,鱼儿在所述饵料的诱惑下从所述外粘网和所述内粘网上的网眼进入、经过挣扎后束缚在所述外粘网和所述内粘网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外笼架顶部的、且过所述外笼架轴心设置的连接杆;以及,若干组设于所述连接杆上的、用于卡嵌所述外笼架和所述内笼架上端的卡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杆上设有拉绳;所述拉绳一端活动设置有浮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拉绳上悬挂有设于最小的所述内笼架内部的饵料盘;所述饵料盘用于放置饵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内笼架的数量为3个。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外粘网为六指粘网;所述内粘网由外向内依次为五指粘网、四指粘网、三指粘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1、在本技术中,通过在外笼架内部同轴设置若干内笼架,且将饵料放置在中心内笼架中,通过鱼饵的气味将鱼引诱至粘网内,实现自动进鱼,再通过外粘网和多层内粘网对进入粘网内的鱼儿进行束缚,有效防止鱼逃脱,提高捕鱼的成功率,并且该粘网阵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2、在本技术中,该粘网阵是由连接组件将内笼架和外笼架组合而成,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网眼合适的内笼架与外笼架相装配,采用该种组合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该粘网阵的使用多样性,另一方面可捕大留小,符合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笼架;2、内笼架;11、外粘网;21、内粘网;3、连接组件;41、饵料;5、取鱼口;31、连接杆;32、卡钩;6、拉绳;7、浮球;4、饵料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灯笼式组合粘网阵,如图1所示,包括:呈灯笼状的外笼架1;设于外笼架1内部且与外笼架1同轴设置的若干内笼架2;设于外笼架1周侧的外粘网11;设于内笼架2周侧且网眼小于外粘网11的内粘网21,以及,设于外笼架1顶部的连接组件3,连接组件3用于将外笼架1以及内笼架2进行组合连接,若干个内笼架2上的内粘网21由外向内网眼逐渐减小,外笼架1和内笼架2的上端开设有取鱼口5,内粘网21内设有饵料41,鱼类在饵料41的诱惑下从外粘网11和内粘网21上的网眼进入,经过挣扎后束缚在外粘网11和内粘网21上,由于外粘网11和内粘网21的网眼由外向内逐渐减小,故能够对不同大小的鱼类起到较好的束缚作用,有效防止鱼逃脱,提高捕鱼的成功率。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3包括:设于外笼架1顶部且过外笼架1轴心设置的连接杆31;以及,若干组设于连接杆31上的卡钩32,卡钩32用于将外笼架1和内笼架2固定组合在连接杆31上,在本实施例中外笼架1和内笼架2为弹性钢条制成,因此在安装时,根据直径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内笼架2和外笼架1依次固定在连接杆31上即可。如图1所示,连接杆31上设有拉绳6,拉绳6一端通过鱼线活动设置有浮球7,具体可根据使用需求调节浮球7相对拉绳6的位置,当粘网阵晃动时,通过浮球7浮沉进行提醒,从而便于用户及时拾取粘网阵里捕捞的鱼。拉绳6上悬挂有饵料41盘,在本实施例中,饵料41盘设于最中心的内笼架2中,饵料41盘上用于放置饵料41,因此使得饵料41始终能够集中设置在该粘网阵的中心,通过饵料41的气味可将鱼引诱至粘网阵内,从而引诱鱼儿朝粘网阵中部游去,进而实现较好的捕抓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外笼架1内部同轴设置有三个内笼架2,即该粘网阵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外粘网11、和三层内粘网21,本实施例中外粘网11为六指粘网,内粘网21由外向内依次为五指粘网、四指粘网、三指粘网,分别用于捕捉五斤、四斤、两斤、一斤的鱼儿。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笼架1内部还可以设置四个内笼架2、或五个内笼架2,其中内粘网21的网眼向内继续减小,以实现捕捉更小体积的鱼。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一个或多个网眼合适的内粘网21与外粘网11进行自由组合,具体可表现在禁渔期禁止捕捞小鱼时使用,用户在组合粘网阵时,应当选择网眼较大的内粘网21,并将内粘网21、和外粘网11依次卡嵌于连接杆31上的卡钩32上,采用该种组合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该粘网阵的使用多样性,另一方面可捕大留小,符合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述:本技术通过在外笼架1内设置若干个内笼架2,且外粘网11和内粘网21的网眼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其中饵料41盘设置在中心的内粘网21内,从而通过饵料41的气味将鱼引诱至粘网阵内,引诱鱼儿朝粘网阵中部游去,经挣扎后束缚在内粘网21和外粘网11上,进而对不同型号的鱼实现捕捉。另外,本技术中的粘网阵,还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环境选择一个或多个网眼合适的内粘网21与外粘网11进行自由组合,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多样性和灵活性。以上,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笼式组合粘网阵,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灯笼状的外笼架(1);/n设于所述外笼架(1)内部的、且与所述外笼架(1)同轴设置的若干内笼架(2);/n设于所述外笼架(1)周侧的外粘网(11);/n设于所述内笼架(2)周侧的、网眼小于所述外粘网(11)的、且由外向内网眼逐渐减小的内粘网(21);/n设于所述外笼架(1)顶部的、用于将所述外笼架(1)及若干所述内笼架(2)进行组合连接的连接组件(3);以及,/n设于所述内粘网(21)内部的饵料(41);/n所述外笼架(1)和所述内笼架(2)的上端开设有取鱼口(5),鱼儿在所述饵料(41)的诱惑下从所述外粘网(11)和所述内粘网(21)上的网眼进入、经过挣扎后束缚在所述外粘网(11)和所述内粘网(2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笼式组合粘网阵,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灯笼状的外笼架(1);
设于所述外笼架(1)内部的、且与所述外笼架(1)同轴设置的若干内笼架(2);
设于所述外笼架(1)周侧的外粘网(11);
设于所述内笼架(2)周侧的、网眼小于所述外粘网(11)的、且由外向内网眼逐渐减小的内粘网(21);
设于所述外笼架(1)顶部的、用于将所述外笼架(1)及若干所述内笼架(2)进行组合连接的连接组件(3);以及,
设于所述内粘网(21)内部的饵料(41);
所述外笼架(1)和所述内笼架(2)的上端开设有取鱼口(5),鱼儿在所述饵料(41)的诱惑下从所述外粘网(11)和所述内粘网(21)上的网眼进入、经过挣扎后束缚在所述外粘网(11)和所述内粘网(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笼式组合粘网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设于所述外笼架(1)顶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冰
申请(专利权)人:陈秀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