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1620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微型抽气泵、微型抽水泵、降温器、气液分离器;降温器内设置有带孔的隔板,隔板将降温器的腔体分隔为底部的冷却腔和上部的吸水腔,冷却腔内填充制冷剂,吸水腔内具有高吸水树脂;气液分离器包括上端气体进口、上端气体出口与下端液体出口;微型抽气泵的一端连接进气管,另一端连接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穿过冷却腔并与上端气体进口连接;上端气体出口连接干燥器,干燥器与出气管连接;下端液体出口连接微型抽水泵,微型抽水泵连接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与降温器连接并插入冷却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对分离出的水进行废水利用使冷却腔中第一管路内的气体冷却,废水利用不增重,降温降湿,一举两得。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of microclimate inside protective clot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疾病预防控制用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防护服包括化学防护服、消防防护服、工业用防护服、医疗用防护服、军用防护服和特殊人群使用防护服。这些种类防护服主要应用于医疗、消防、军工、船舶、石油、化工、喷漆、清洗消毒、实验室等行业与部门。传染病防治的医护人员、检疫人员(以下简称操作人员)需身穿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佩戴防护目镜。因为防护服必须做到密不透气,才能有效隔绝有毒物质、病毒、细菌等。操作人员在工作数十分钟到数小时后,由于防护服的透气性差,使得防护服内部微气候为“高温(人体散热产生热量)、高湿(人体排汗产生湿气)”状态,致使操作人员所穿衣物部分浸湿或全身湿透。据报道,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约30分钟左右就开始出汗,4小时的出汗量能够完全湿透上衣。防护服内部微气候的“高温高湿”状态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当人体体外环境温度过高同时由于散热不良时,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使体感产生不适,进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等不良反应。操作人员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温度的影响,还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相对湿度高于80%,无论温度如何,人体都感觉不适;尤其当相对湿度高于80%、温度又在34℃以上,操作人员体感相当不适。中国专利CN108741290A公开了“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将半导体制冷部件设置在防护服外面,装置通过气路接口进入防护服,但是半导体制冷部件涉及冷板制冷所对应的热板散热问题,不适用于一次性防护服。中国专利CN88215539.3公开了高分子冰防高温服装,使用该装有高分子冰袋的防高温服装能够减轻高温对人体重要部位的损害,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但是冰袋超重,不利于操作人员移动、工作,而且最关键的不能除湿。对于现有防护服,特别是医用防护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因防护服透湿性差,操作人员穿着防护服较长时间后,防护服内人体的热量及大量汗液无法排出,而导致防护服内部微气候转变为“高温高湿”状态,造成操作人员产生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操作人员穿着防护服较长时间后致防护服内部微气候转变为“高温高湿”状态而使操作人员产生不适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装置能够有效对操作人员穿着防护服较长时间后的防护服内部微气候进行降温降湿。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型抽气泵、降温器、气液分离器;所述降温器为密闭容器,所述降温器内设置有带孔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降温器的腔体分隔为底部的冷却腔和上部的吸水腔,所述冷却腔内填充制冷剂,所述吸水腔内具有高吸水树脂;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上端气体进口、上端气体出口与下端液体出口;所述微型抽气泵的一端连接进气管,另一端连接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穿过所述冷却腔并与所述上端气体进口连接;所述上端气体出口连接干燥器,所述干燥器与出气管连接;所述下端液体出口连接微型抽水泵,所述微型抽水泵连接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降温器连接并插入所述冷却腔中。进一步地,所述降温器具有器本体和器盖,所述器盖上具有泄压阀和将所述器本体密封的密封圈。通过器盖上的密封圈将降温器的器本体进行密封为密闭容器。当分离出的水较多时,注入到降温器的水过量,引发降温器内压力过大,此时泄压阀按照设定的压力进行泄压,避免降温器内部压力过大而爆裂。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的供电电压为5V或12V。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器中具有干燥剂。干燥剂可以是硅胶、蒙脱石干燥剂、分子筛、活性矿物干燥剂等吸水不发热物质。进一步地,所述高吸水树脂的使用量为100g~500g。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位于所述冷却腔内的部分为铜管换热器。铜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较高。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剂为遇水发生吸热反应的中性固体物质。制冷剂为中性无腐蚀性固体物质,不含易爆材料。优选地,所述制冷剂为碳酰胺固体或硫代硫酸钠固体。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剂的使用量为200g~1000g。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方法,佩戴所述装置,打开电源,所述电源控制所述微型抽气泵与所述微型抽水泵开始工作;所述微型抽气泵通过所述进气管将防护服内部微气候抽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中的微气候经过所述冷却腔内的制冷剂被降温后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内,利用所述气液分离器将微气候中的气体和水分离,所述水聚集到所述下端液体出口,所述气体被送入上端气体出口;分离出的所述水进入所述下端液体出口后被所述微型抽水泵抽入所述第二管路并被输送进所述降温器底部所述冷却腔内的制冷剂中,使所述制冷剂被所述水溶解并发生吸热反应,同时吸收处于所述冷却腔内所述第一管路中微气候的热量使其降温;当所述水被抽送到所述冷却腔内的制冷剂中并溢出所述冷却腔上方所述隔板后,处于所述隔板上方所述吸水腔的高吸水树脂能够完全吸收溢出的水;分离出的气体由所述上端气体出口进入所述干燥器被干燥后,由所述出气管重新排回防护服内。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中微型抽气泵通过进气管抽取防护服下人体之外的湿热空气即防护服内部微气候,经过降温器进入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中实现将防护服内部微气候中的水和空气分离,分离出的水经气液分离器下端液体出口被微型抽水泵输送进入降温器内的制冷剂中,此时制冷剂遇水溶解发生吸热反应,用于吸收流经第一管路中空气的热量,使之冷却降温,经冷却降温后的微气候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水和空气,分离出的空气进入干燥器干燥后通过出气管送往防护服内的人体各部位。本专利技术采用气液分离器分离防护服内部微气候空气中的水分,使微气候中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并将分离出的水用于溶解降温器冷却腔中的制冷剂,使制冷剂遇水溶解发生吸热反应,用于浸没于冷却腔中换热器,使换热器管道里流动的气体的温度得以降低。本专利技术装置对分离出来的水进行废水利用使冷却腔中第一管理内的气体冷却降温,废水利用,降温降湿而不增加装置的总重量,一举两得;本专利技术方法可有效降低防护服内的相对湿度和温度,达到降温降湿的有益效果,改善防护服内部微气候。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微型抽气泵、微型抽水泵耗电少、电压低、重量轻、体积小;制冷剂为中性无腐蚀性固体物质,不含易爆材料,起效快,成本低,无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气管,2-微型抽气泵,3-第一管路,31-换热器,4-第二管路,5-降温器,51-器盖,52-器本体,511-密封圈,512-泄压阀,53-隔板,54-冷却腔,55-吸水腔,6-气液分离器,61-上端气体出口,62-下端液体出口,63-上端气体进口,7-微型抽水泵,8-干燥器,9-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型抽气泵(2)、降温器(5)、气液分离器(6);/n所述降温器(5)为密闭容器,所述降温器(5)内设置有带孔的隔板(53),所述隔板(53)将所述降温器(5)的腔体分隔为底部的冷却腔(54)和上部的吸水腔(55),所述冷却腔(54)内填充制冷剂,所述吸水腔(55)内具有高吸水树脂;所述气液分离器(6)包括上端气体进口(63)、上端气体出口(61)与下端液体出口(62);/n所述微型抽气泵(2)的一端连接进气管(1),另一端连接第一管路(3),所述第一管路(3)穿过所述冷却腔(54)并与所述上端气体进口(63)连接;所述上端气体出口(61)连接干燥器(8),所述干燥器(8)与出气管(9)连接;所述下端液体出口(62)连接微型抽水泵(7),所述微型抽水泵(7)连接第二管路(4),所述第二管路(4)与所述降温器(5)连接并插入所述冷却腔(54)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型抽气泵(2)、降温器(5)、气液分离器(6);
所述降温器(5)为密闭容器,所述降温器(5)内设置有带孔的隔板(53),所述隔板(53)将所述降温器(5)的腔体分隔为底部的冷却腔(54)和上部的吸水腔(55),所述冷却腔(54)内填充制冷剂,所述吸水腔(55)内具有高吸水树脂;所述气液分离器(6)包括上端气体进口(63)、上端气体出口(61)与下端液体出口(62);
所述微型抽气泵(2)的一端连接进气管(1),另一端连接第一管路(3),所述第一管路(3)穿过所述冷却腔(54)并与所述上端气体进口(63)连接;所述上端气体出口(61)连接干燥器(8),所述干燥器(8)与出气管(9)连接;所述下端液体出口(62)连接微型抽水泵(7),所述微型抽水泵(7)连接第二管路(4),所述第二管路(4)与所述降温器(5)连接并插入所述冷却腔(5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器(5)具有器本体(52)和器盖(51),所述器盖(51)上具有泄压阀(512)和将所述器本体(52)密封的密封圈(5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的供电电压为5V或12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8)中具有干燥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水树脂的使用量为100g~500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筱钧童丽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