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思伟专利>正文

一种分体式盆栽器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58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盆栽器皿,所述盆栽器皿包括:顶部开口的筒状的外盆,所述外盆的外盆盆底封闭,所述外盆的外盆侧壁自所述外盆盆底向上延伸且向外逐渐扩展;和用于套置在所述外盆内的内盆,所述内盆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盆的高度,所述内盆的内盆侧壁自内盆盆底向上延伸并且向外逐渐扩展,所述内盆包括用于支撑在所述外盆侧壁上沿的支撑部,其中,所述内盆为大致筒状构造,其所述内盆盆底和所述内盆侧壁均设置有透孔,所述内盆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自所述内盆盆底纵向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盆侧壁上沿的纵向凹部,所述纵向凹部在所述外盆和所述内盆之间形成纵向腔体。

A kind of potted utens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盆栽器皿
本技术涉及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盆栽器皿。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人居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人们的生活理念也逐渐从“居者有其屋”发展为“居者优其屋”,绿色文化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生活环境的美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对盆栽植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今,盆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如市政工程、高速公路、房地产、广场、墙体、娱乐场所、人文景观等,因此人们对盆栽器皿的材质、造型和功能的要求也不断的扩展与加强。现存的分体式花盆在使用时,先在外盆内放置植物生长所需的水或营养液,然后将填满土壤或石子的内盆放置在外盆内部,此时内盆内的吸水棉绳伸入外盆的培养液中;若需要对培养液的温度定时的进行测量,那么就需要将内盆取下,才能将测量装置置于培养液中;若想向外盆内添加培养液,则也需要将内盆取下;特别是在培育大量的植物时,由于测量时间还会影响到数值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盆栽器皿,该分体式盆栽器皿可用于水培或土培植物。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分体式盆栽器皿可以包括:顶部开口的筒状的外盆,所述外盆的外盆盆底封闭,所述外盆的外盆侧壁自所述外盆盆底向上延伸且向外逐渐扩展;和用于套置在所述外盆内的内盆,所述内盆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盆的高度,所述内盆的内盆侧壁自内盆盆底向上延伸且向外逐渐扩展,所述内盆包括用于支撑在所述外盆侧壁上沿的支撑部,其中,所述内盆为大致筒状构造,所述内盆盆底和所述内盆侧壁上均可设置有透孔,所述内盆侧壁上可设置有一个自所述内盆盆底纵向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盆侧壁上沿的纵向凹部,所述纵向凹部在所述外盆和所述内盆之间形成纵向腔体。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盆栽器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可为所述内盆侧壁的上沿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的水平折边,所述水平折边超出所述外盆侧壁的上沿。进一步的,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盆栽器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所述水平折边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的竖直折边。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盆栽器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盆侧壁的上沿可设有水平外伸的翼部,所述翼部位于所述纵向凹部的正上方,所述翼部上开设有通孔。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盆栽器皿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盆和所述内盆各自为一体成型的构造。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盆栽器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盆侧壁可包括:下侧壁和上侧壁,所述下侧壁的上沿水平向外延伸一个水平折边,所述水平折边与所述上侧壁的下沿连接。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盆栽器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盆盆底的透孔可为圆孔,所述内盆侧壁的透孔可为纵向槽孔。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盆栽器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盆侧壁的外壁上可设有图案外层。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盆栽器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盆盆底可设置有外盆盆底内凹面,在所述外盆盆底内凹面的外部,设有自所述外盆盆底外边沿延伸至所述外盆盆底内凹面边沿之间的凹槽。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盆栽器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盆盆底与内盆盆底的横截面可为大致方形。在上述实施例中,内盆侧壁上设置纵向凹部,且该纵向凹部将盛有营养液的内腔与外部环境接通;即可直接在不取下内盆的情况下将测量装置(如温度计)置于内腔内的培养液中,也可以在不取下内盆的情况下向外盆内添加营养液或水。因此,不仅增加了养花者的工作效率还能实时监测营养液或水的温度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盆栽器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状态的俯视图;图3为图2所示A-A剖切面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外盆正视图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外盆的俯视图;图6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内盆的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内盆的正视图;图8为图7所示内盆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分体式盆栽器皿。分体式盆栽器皿包括:顶部开口的筒状的外盆,外盆的外盆盆底封闭,外盆的外盆侧壁自外盆盆底向上延伸且向外逐渐扩展;和用于套置在外盆内的内盆,内盆的高度小于外盆的高度,内盆的内盆侧壁自内盆盆底向上延伸且向外逐渐扩展,内盆包括用于支撑在外盆侧壁上沿的支撑部,其中,内盆为大致筒状构造,其内盆盆底和内盆侧壁都设置有透孔,内盆侧壁上设置有一个自内盆盆底纵向向上延伸至内盆侧壁上沿的纵向凹部,纵向凹部在外盆和内盆之间形成纵向腔体。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图1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盆栽器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盆栽器皿包括外盆1和内盆2,内盆2套置在外盆1的内部,内盆2与外盆1均为顶部开口的筒状结构,且内盆2与外盆1的底部均封闭,外盆侧壁4自外盆盆底3向上延伸并且向外逐渐扩展。内盆侧壁6自内盆盆底5向上延伸并且也逐渐向外扩展,在内盆侧壁6的上边沿处还设有支撑在外盆侧壁4上沿的支撑部7;内盆2的高度小于外盆1的高度,当内盆2套置在外盆1内时,由于内盆2与外盆1的高度差在内盆盆底5与外盆盆底3之间形成空腔A;在内盆盆底5和内盆侧壁6上还设有透孔,该透孔可用于为植物的根系提供氧气,也可用于为植物供给水分;在内盆侧壁6上还设置有一个自所述内盆盆底5纵向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盆侧壁6上沿的纵向凹部10,所述纵向凹部10在所述外盆1和所述内盆2之间形成纵向腔体B。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外盆盆底3包括盆底底面和沿盆底底面边沿垂直向上延伸的竖直折边;在该竖直折边的顶部边沿上水平向外延伸水平折边,该水平折边再向上延伸且逐渐向外扩展形成外盆侧壁4,外盆侧壁4向外扩展的角度可以为5°~10°。在本公开内容中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外盆1也可以做成自外盆盆底3的底面向上延伸并且逐渐向外扩展的外盆侧壁4,外盆侧壁4向外扩展的角度可以设置为5°~10°。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内盆侧壁6的上边沿水平向外延伸一个水平折边,水平折边超出外盆侧壁4的上沿形成所述支撑部7。当内盆2放置在外盆1内部时,由于内盆2的高度小于外盆1的高度,则内盆2的支撑部7就可支撑在外盆侧壁4的上沿上。优选的,支撑部的水平折边再垂直向下延伸形成一个竖直折边,该竖直折边与内盆侧壁6之间形成一个宽度大于外盆侧壁4上沿厚度的槽,当内盆2套置在外盆内部时,外盆侧壁4的上沿可卡在该槽中。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内盆侧壁6的上沿设有水平外伸的翼部12,该翼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盆栽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栽器皿包括:/n顶部开口的筒状的外盆(1),所述外盆(1)的外盆盆底(3)封闭,所述外盆(1)的外盆侧壁(4)自所述外盆盆底(3)向上延伸且向外逐渐扩展;和/n用于套置在所述外盆(1)内的内盆(2),所述内盆(2)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盆(1)的高度,所述内盆(2)的内盆侧壁(6)自内盆盆底(5)向上延伸并且向外逐渐扩展,所述内盆(2)包括用于支撑在所述外盆侧壁(4)上沿的支撑部(7),其中,所述内盆(2)为大致筒状构造,其所述内盆盆底(5)和所述内盆侧壁(6)上均设置有透孔,所述内盆侧壁(6)上设置有自所述内盆盆底(5)纵向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盆侧壁(6)上沿的纵向凹部(10),所述纵向凹部(10)在所述外盆(1)和所述内盆(2)之间形成纵向腔体(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盆栽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栽器皿包括:
顶部开口的筒状的外盆(1),所述外盆(1)的外盆盆底(3)封闭,所述外盆(1)的外盆侧壁(4)自所述外盆盆底(3)向上延伸且向外逐渐扩展;和
用于套置在所述外盆(1)内的内盆(2),所述内盆(2)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盆(1)的高度,所述内盆(2)的内盆侧壁(6)自内盆盆底(5)向上延伸并且向外逐渐扩展,所述内盆(2)包括用于支撑在所述外盆侧壁(4)上沿的支撑部(7),其中,所述内盆(2)为大致筒状构造,其所述内盆盆底(5)和所述内盆侧壁(6)上均设置有透孔,所述内盆侧壁(6)上设置有自所述内盆盆底(5)纵向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盆侧壁(6)上沿的纵向凹部(10),所述纵向凹部(10)在所述外盆(1)和所述内盆(2)之间形成纵向腔体(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栽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7)为所述内盆侧壁(6)的上沿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的水平折边,所述水平折边超出所述外盆侧壁(4)的上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盆栽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7)还包括所述水平折边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的竖直折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思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