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1549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通过在顶层的所述花盆组件上方安装一排自动喷淋系统或者不配备自动喷淋系统时只需对顶层进行灌溉,即当所述外盆内的水位达到滴灌水位时,水会从所述滴灌管孔滴入下层的所述内盆中下部的所述透气孔,使滴灌水直达绿植土壤的根系位置,当灌溉水流速过大时,所述外盆的进水流量大于所述滴灌管孔的滴灌流量,水位升高达到所述溢流管孔时,通过所述溢流管孔溢流至下层的所述外盆内,层层分流,实现自适应调节引流功能,实现各层花盆得到均匀灌溉、大大提高绿植灌溉维护效率,利于降低成本,节水节能。

Vertical green flowerpot drip irrig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绿化
,尤其涉及一种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不仅需要平面绿化,还要把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垂直绿化是通过利用介质墙体的表面积,向墙体索取绿化空间,以达到节约土地、增加绿量、提高生态质量、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垂直绿化具有占地少、见效快、绿量大的优点,不仅能够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丰富绿化层次,而且可以增加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使之与环境更加协调统一,是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拓宽城市绿化空间的有效途径。在现有技术中,垂直绿化多采用绿化花盆滴灌的形式进行浇灌,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垂直绿化花盆存在自动喷淋系统安装复杂、费用较高,各层花盆无法得到均匀滴灌、灌溉维护效率低,易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垂直绿化花盆存在自动喷淋系统安装复杂、费用较高,各层花盆无法得到均匀滴灌、灌溉维护效率低,易浪费水资源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多个花盆组件,且多个所述花盆组件按层级结构设置,每个所述花盆组件包括外盆和内盆,所述内盆倾斜设置在所述外盆的内部,所述外盆的内底壁上设置有溢流管孔和至少一个滴灌管孔,且溢流管孔的长度大于所述滴灌管孔,所述内盆的底部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所述内盆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且所述外盆的内底壁上的所述滴灌管孔对应下层所述内盆上一侧壁的所述透气孔。其中,所述溢流管孔包括管体和连接管,所述管体与所述外盆的内底壁一体成型,所述管体呈圆台结构设置,所述管体的轴向线中心处具有第一溢流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溢流孔连通。其中,所述溢流管孔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管体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加强筋呈圆周分布在所述连接管的外周。其中,所述管体上还具有第二溢流孔,所述第二溢流孔的数量与所述加强筋相匹配,且所述第二溢流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二溢流孔的孔径均小于所述第一溢流孔的孔径。其中,所述滴灌管孔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凹凸结构。其中,所述溢流管孔的高度超过所述滴灌管孔的高度,且超出高度范围为2mm~5mm。其中,所述内盆的底部外边缘上还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透水孔,且所述第二透水孔的中心至所述内盆的底部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小于所述滴灌管孔的高度。其中,所述花盆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每个所述固定件分别与所述内盆一体成型,且每个所述固定件卡合于所述外盆的侧壁。其中,每个所述外盆的侧壁外边缘上均设置有U型槽。其中,所述安装架包括架体和限位件,所述架体与所述外盆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盆的侧壁,所述限位块呈L型结构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在顶层的所述花盆组件上方安装一排自动喷淋系统或者不配备自动喷淋系统时只需对顶层进行灌溉,即当所述外盆内的水位达到滴灌水位时,水会从所述滴灌管孔滴入下层的所述内盆中下部的所述透气孔,使滴灌水直达绿植土壤的根系位置,当灌溉水流速过大时,所述外盆的进水流量大于所述滴灌管孔的滴灌流量,水位升高达到所述溢流管孔时,通过所述溢流管孔溢流至下层的所述外盆内,层层分流,实现自适应调节引流功能,实现各层花盆得到均匀灌溉、大大提高绿植灌溉维护效率,利于降低成本,节水节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花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花盆组件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的后视图。100-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10-安装架、11-架体、12-限位件、20-花盆组件、21-外盆、211-溢流管孔、212-滴灌管孔、213-管体、214-连接管、215-第一溢流孔、216-加强筋、217-第二溢流孔、218-U型槽、22-内盆、221-第一透水孔、222-透气孔、223-第二透水孔、23-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100,包括安装架10,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0上的多个花盆组件20,且多个所述花盆组件20按层级结构设置,每个所述花盆组件20包括外盆21和内盆22,所述内盆22倾斜设置在所述外盆21的内部,所述外盆21的内底壁上设置有溢流管孔211和至少一个滴灌管孔212,且溢流管孔211的长度大于所述滴灌管孔212,所述内盆22的底部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221,所述内盆2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222,且所述外盆21的内底壁上的所述滴灌管孔212对应下层所述内盆22上一侧壁的所述透气孔2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架10的四个顶角处均设置有锁定孔,所述安装架10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镂空部,每个所述花盆组件20均对应一个镂空部,且镂空部的四个顶角处均设置有安装柱,在需要将每个所述花盆组件20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0上时,将所述外盆21的一侧壁上的四个螺纹锁定孔与所述镂空部上的四个安装柱对齐,然后利用螺钉贯穿所述安装柱,将其螺钉与螺纹锁定孔螺纹连接,即可实现所述花盆组件20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0上,在多个所述花盆组件20在所述安装架10上,以多层层级分布的形式安装完成后,将膨胀螺栓穿过锁定孔,打入墙体,以此实现所述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100安装在墙体上,之后通过在顶层的所述花盆组件20上方安装一排自动喷淋系统或者不配备自动喷淋系统时只需对顶层进行灌溉,即当所述外盆21内的水位达到滴灌水位时,水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多个花盆组件,且多个所述花盆组件按层级结构设置,每个所述花盆组件包括外盆和内盆,所述内盆倾斜设置在所述外盆的内部,所述外盆的内底壁上设置有溢流管孔和至少一个滴灌管孔,且溢流管孔的长度大于所述滴灌管孔,所述内盆的底部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所述内盆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且所述外盆的内底壁上的所述滴灌管孔对应下层所述内盆上一侧壁的所述透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多个花盆组件,且多个所述花盆组件按层级结构设置,每个所述花盆组件包括外盆和内盆,所述内盆倾斜设置在所述外盆的内部,所述外盆的内底壁上设置有溢流管孔和至少一个滴灌管孔,且溢流管孔的长度大于所述滴灌管孔,所述内盆的底部上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所述内盆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且所述外盆的内底壁上的所述滴灌管孔对应下层所述内盆上一侧壁的所述透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流管孔包括管体和连接管,所述管体与所述外盆的内底壁一体成型,所述管体呈圆台结构设置,所述管体的轴向线中心处具有第一溢流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溢流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流管孔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管体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加强筋呈圆周分布在所述连接管的外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上还具有第二溢流孔,所述第二溢流孔的数量与所述加强筋相匹配,且所述第二溢流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二溢流孔的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鑫仕塑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