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抗干扰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399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抗干扰电感器,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该一体化抗干扰电感器,包括抗干扰壳体,所述抗干扰壳体的顶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抗干扰盖体,且抗干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电感器主体,所述电感器主体与抗干扰壳体之间放置有绝缘垫,且电感器主体的一侧连接有引脚,所述引脚的一端延伸至抗干扰壳体的外部,所述抗干扰壳体内部且位于电感器主体的外部底部固定有卡环,且抗干扰壳体内部且位于电感器主体的外部固定有固定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环可对电感器主体横向限位,将挡罩通过连接盘与固定盘固定后,挡罩可对电感器主体纵向限位,进而可提高电感器主体在装置内的稳定性。

An integrated anti-interference indu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抗干扰电感器
本技术属于电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抗干扰电感器。
技术介绍
电感器是一种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在专利号为201721594065.9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抗干扰电感器,该专利描述到“抗干扰电感器外壳为金属材质制作,可以有效的减少磁场和电场对电感器的影响,而抗干扰电感器外壳与电感线圈之间铺设有绝缘层,可以保证电感线圈与抗干扰电感器外壳不会接触”,但是由于该装置难以对其内的电感器主体进行限位,因此当装置所受震动较大时,极易造成电感器主体松动现象,进而导致装置难以继续使用,此外,该装置中的抗干扰电感器外壳连接处的密封性较差,致使装置难以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抗干扰电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装置难以对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抗干扰电感器,包括抗干扰壳体(11),所述抗干扰壳体(11)的顶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抗干扰盖体(10),且抗干扰壳体(11)的内部安装有电感器主体(1),所述电感器主体(1)与抗干扰壳体(11)之间放置有绝缘垫(2),且电感器主体(1)的一侧连接有引脚(14),所述引脚(14)的一端延伸至抗干扰壳体(1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壳体(11)内部且位于电感器主体(1)的外部底部固定有卡环(3),且抗干扰壳体(11)内部且位于电感器主体(1)的外部固定有固定盘(5),所述电感器主体(1)的顶部放置有挡罩(15),所述挡罩(15)与固定盘(5)通过连接盘(7)相连接,所述抗干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抗干扰电感器,包括抗干扰壳体(11),所述抗干扰壳体(11)的顶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抗干扰盖体(10),且抗干扰壳体(11)的内部安装有电感器主体(1),所述电感器主体(1)与抗干扰壳体(11)之间放置有绝缘垫(2),且电感器主体(1)的一侧连接有引脚(14),所述引脚(14)的一端延伸至抗干扰壳体(1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壳体(11)内部且位于电感器主体(1)的外部底部固定有卡环(3),且抗干扰壳体(11)内部且位于电感器主体(1)的外部固定有固定盘(5),所述电感器主体(1)的顶部放置有挡罩(15),所述挡罩(15)与固定盘(5)通过连接盘(7)相连接,所述抗干扰盖体(10)底部且位于抗干扰壳体(11)的内部固定有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的内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物料框(12),所述物料框(12)的外壁开设有透气孔(13),且物料框(12)的内部底部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书杰
申请(专利权)人:新沂市新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