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通光交通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04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通光交通镜头,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光栏、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分别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平凹型负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平凸型正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凹型负透镜;所述七透镜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抵接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抵接与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以及所述第四透镜组成第一对胶合件,所述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组成第二对胶合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镜头小型化。

A kind of Datong optical traffic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通光交通镜头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特别涉及一种大通光交通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智能交通系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各种定焦镜头层出不穷,为了适用于特定的需求,它们的价格不同,性能各异。因此,光学设计都需要在成本与性能之间做一个最佳的平衡。目前智能交通镜头,为了满足大的通光量,通常需要更多的镜片,成本也更高,结构也更复杂,镜头的装配结构更长,一般个头都比较大,安装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通光交通镜头,能够使得镜头小型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大通光交通镜头,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光栏、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分别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平凹型负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平凸型正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凹型负透镜;所述七透镜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抵接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抵接与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以及所述第四透镜组成第一对胶合件,所述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组成第二对胶合件。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间隔为0.1mm;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间隔为2.72mm;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间隔为1.25mm;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的边缘间隔为0.75mm;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间隔为0.1mm。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的边缘距离为18mm。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曲率半径R1为20<R1<25;曲率半径R2为70<R2<80;光学折射率N为1.6<N<1.7;阿贝系数Vd为40<Vd<50;以及透镜厚度D为2<D<3;所述第二透镜的曲率半径R1为8<R1<12;曲率半径R2为5<R2<8;光学折射率N为1.4<N<1.7;阿贝系数Vd为50<Vd<60;以及透镜厚度D为2<D<3;所述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R1为平面;曲率半径R2为6<R2<9;光学折射率N为1.6<N<1.9;阿贝系数Vd为20<Vd<40;以及透镜厚度D为0.5<D<1;所述第四透镜的曲率半径R1为10<R1<15;曲率半径R2为40<R2<60;光学折射率N为1.4<N<1.9;阿贝系数Vd为20<Vd<40;以及透镜厚度D为1<D<2;所述第五透镜的曲率半径R1为平面;曲率半径R2为6<R2<9;光学折射率N为1.4<N<1.7;阿贝系数Vd为40<Vd<60;以及透镜厚度D为1<D<2;所述第六透镜的曲率半径R1为6<R1<9;曲率半径R2为12<R2<17;光学折射率N为1.7<N<1.8;阿贝系数Vd为30<Vd<40;以及透镜厚度D为0.5<D<1;所述第七透镜的曲率半径R1为40<R1<60;曲率半径R2为8<R2<12;光学折射率N为1.4<N<1.6;阿贝系数Vd为50<Vd<60;以及透镜厚度D为1<D<2;所述第八透镜的曲率半径R1为12<R1<17;曲率半径R2为40<R2<60;光学折射率N为1.6<N<1.8;阿贝系数Vd为30<Vd<40;以及透镜厚度D为1<D<2。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均使用弯月形镜片,能够接收更多的光。2、本技术通过将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组合成第一对胶合件,将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组合成第二对胶合件,利于像差的校正;同时将光栏设置于两个胶合件之间,方便更多的光通过。3、本技术通过将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直接堆叠在一起,以及将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堆叠在一起,能够使得全景镜头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通光交通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结合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通光交通镜头,包含一种大通光交通镜头,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光栏(图未示出)、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以及第八透镜8;其中,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分别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3为平凹型负透镜;所述第四透镜4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五透镜5为平凸型正透镜;所述第六透镜6为双凹型负透镜;所述七透镜7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八透镜8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三透镜3抵接于所述第二透镜2;所述第七透镜7抵接于所述第六透镜6;所述第三透镜3以及所述第四透镜4组成第一对胶合件,所述第五透镜5以及第六透镜6组成第二对胶合件。其中,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均使用弯月型镜片,能够接收更多的光;通过将第三透镜3以及第四透镜4组合成第一对胶合件,将第五透镜5以及第六透镜6组合成第二对胶合件,有利于像差的校正;同时将光栏设置于两对胶合件之间,方便更多的光通过,上述第一对胶合件、第二对胶合件、第七透镜7以及第八透镜8组合成凸凹凸类型,即正负正透镜的组合可以大大缩短光学总长,减小镜头长度,方便携带等,以及通过将第二透镜2以及第三透镜3直接堆叠在一起,以及将第六透镜6与第七透镜7堆叠在一起,能够使得全景镜头小型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1至所述第八透镜8的边缘距离为18mm。具体地,所述第一透镜1与所述第二透镜2的边缘间隔为0.1mm;所述第二透镜2与所述第三透镜3的边缘间隔为2.72mm;所述第四透镜4与所述第五透镜5的边缘间隔为1.25mm;所述第六透镜6与所述第七透镜7的边缘间隔为0.75mm;所述第七透镜7与所述第八透镜8的边缘间隔为0.1mm。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的边缘间隔也可以为3mm等,所述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的间隔也可以为1mm等,依次类推,所述第四透镜4与所述第五透镜5间隔、所述第六透镜6与所述第七透镜7间隔以及所述第七透镜7与所述第八透镜8间隔,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要确保所述第一透镜1至所述第八透镜8的边缘距离为18mm即可,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镜1至所述第八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通光交通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光栏、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n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分别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平凹型负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平凸型正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凹型负透镜;所述七透镜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n所述第三透镜抵接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抵接与所述第六透镜;/n所述第三透镜以及所述第四透镜组成第一对胶合件,所述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组成第二对胶合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通光交通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光栏、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分别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平凹型负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平凸型正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凹型负透镜;所述七透镜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
所述第三透镜抵接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抵接与所述第六透镜;
所述第三透镜以及所述第四透镜组成第一对胶合件,所述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组成第二对胶合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通光交通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间隔为0.1mm;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间隔为2.72mm;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间隔为1.25mm;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的边缘间隔为0.75mm;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间隔为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通光交通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的边缘距离为1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通光交通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的曲率半径R1为20<R1<25;曲率半径R2为70<R2<80;光学折射率N为1.6<N<1.7;阿贝系数Vd为40<Vd<50;以及透镜厚度D为2<D<3;
所述第二透镜的曲率半径R1为8<R1<12;曲率半径R2为5<R2<8;光学折射率N为1.4<N<1.7;阿贝系数Vd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娟娟翁燕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三眼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