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制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00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制冷技术领域的海水制冰机,制冰桶内桶体和套在其外的制冰桶外桶体组成制冰桶,内桶体和外桶体之间是隔热层,内桶体内表面是冷却面,内桶体下部是角度为30度的冰水分离部,外桶体开有制冷剂进口和出口,外桶体上端与减速器、快换接头相连,快换接头连接主轴,进一步与洒水管相通,主轴上设有单片冰刀;压缩机的一端和制冷剂出口相连,另一端连接冷凝器,冷凝器连接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连接液面计,液面计分别通过冷却剂阀、制冷剂电磁阀、膨胀阀、减速器进一步和制冰桶连接,制冰桶连接原水槽,原水槽连接循环泵,循环泵另外一端连接送水管,然后通过水量调节阀与快换接头相通,浮球阀与给水阀相连,进一步和第二过滤器相通。(*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海水制冰机,尤其是一种制造不规则片状冰的海水制冰机。用于制冷

技术介绍
一般的制冰机,因为安装固定在蓄水箱后面,当水被引流到机器内部的水箱及接受器时,由于水自身的重力,所以能够保持安定的状态、维持系统水平循环运行。可是,如果就这样把它安装到船上,难免会因为船的摇晃,使水箱、接受器中的水溢出,无法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制冰机在进行冰水分离时,冷却面下部的角度通常会设为90度。这种情况下,为了让水能够流向接水器,只能安装挡水板。经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0217614.9,专利技术名称为海水颗粒制冰机,该专利的特征在于螺杆式制冰桶的螺杆齿形为矩形齿。但是采用螺杆挤出法,也即海水冰生成后,依靠螺杆挤出力硬将冰挤出,即耗能,效率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耐用,故障发生率较低的海水制冰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减速器、送水管、水量调节阀、洒水管、冰刀、制冰桶内桶体、隔热层、主轴、循环泵、浮球阀、原水槽、快换接头、冷却面、冰水分离部、制冰桶外桶体、给水阀、第二过滤器、冷凝器,其连接关系为制冰桶内桶体和套在其外的制冰桶外桶体组成制冰桶,内桶体和外桶体之间是隔热层,内桶体内表面是冷却面,内桶体下部是角度为30度的冰水分离部,外桶体上端与减速器、快换接头相连,快换接头连接主轴,进一步与洒水管相通,主轴上设有单片冰刀,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减速器船体自带的电动机连接,制冰桶连接原水槽,原水槽连接循环泵,循环泵另外一端连接送水管,然后通过水量调节阀与快换接头相通,浮球阀与给水阀相连,进一步和第二过滤器相通。外桶体开有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制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连接有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连接有液面计,液面计分别通过冷却剂阀、制冷剂电磁阀、膨胀阀、减速器进一步和制冰桶连接。单片冰刀的刀形为螺纹不等边梯形,快换接头为圆柱形。洒水管、主轴都在制冰桶内部,浮球阀在原水槽内部。隔热层材料是PU发泡材料。为了解决如何保持平稳性,使水不会外溢的问题,本技术在制冰桶的内桶体和外桶体之间附加了一层隔热层,这样可以让蒸发器中垂直落下的水滴沿着隔热层流淌,有效阻止了可能发生的外溢现象。一般的制冰机因为在此进行水和冰的分离,通常会有水珠粘连现象发生。而本技术因为增加了隔热层,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此外,采用了快换接头,可以更好的控制水压,使水可以通过主轴内部直接导向冷却面。即采用了水在从循环泵流到向冷却面之前不接触空气的构造。因此,设备在船上安装时,其运转可以做到不被船的摇晃所影响。地面制冰机采取的办法是在机体上部安装接水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船的摇晃,水会溅出,制冰机将无法进行运转。另一个优点是,由于制冰过程中水会被冷却,在循环过程中水流过主轴时,能够冷却主轴驱动减速器,同时可使润滑油得到冷却。由此可以延长减速器的寿命。为了解决冰水分离的问题,通过采用不将冷却面的下部作成直角,而是制成30度以上的角度,及将冰水分离部设置成弧状部构造的方法,使冰由于重力的作用垂直落下,而水则沿着弧状部回到原水槽。就算在船摇晃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做到水与冰的分离。这也使得制冰机不用再加装挡水板。制冰桶内部主轴上的单片冰刀的刀形为不等边梯形,这样可以减少对桶体内壁的损坏,增加刀具的使用寿命,并且增加刀具的承受力,另外刀具的转速和洒水管水的流速成正比,当海水形成的冰在冷却面上积到一定厚度时,冰刀正好可以刮下来,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由第二过滤器、给水阀、浮球阀、水量调节阀组成的在线反馈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供给制冰所需的水,增加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制冰连续可靠的运行,自动化程度较高。由于采用了循环制冷的方法,可以使制冰过程加快,充分利用制冷剂,制冷效率高,极大提高了过滤后的海水,提高了其使用率。本技术结构新颖、紧凑,所形成的冰的形状为不规则片状薄冰,可迅速达到冷藏效果。对鱼类表面鳞片不会造成损伤,可长时间保持冷藏物的新鲜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减速器1、送水管2、水量调节阀3、洒水管4、冰刀5、制冰桶内桶体6、隔热层7、主轴8、循环泵9、浮球阀10、原水槽11、快换接头12、冷却面15、冰水分离部16、制冰桶外桶体17、给水阀19、第二过滤器24、冷凝器27,其连接关系为制冰桶内桶体6和套在其外的制冰桶外桶体17组成制冰桶,内桶体6和外桶体17之间是隔热层7,内桶体6内表面是冷却面15,内桶体6下部是角度为30度的冰水分离部16,外桶体17上端与减速器1、快换接头12相连,快换接头12连接主轴8,进一步与洒水管4相通,主轴8上设有单片冰刀5,压缩机22与冷凝器27连接,减速器1船体自带的电动机18连接,制冰桶连接原水槽11,原水槽11连接循环泵9,循环泵9另外一端连接送水管2,然后通过水量调节阀3与快换接头12相通,浮球阀10与给水阀19相连,进一步和第二过滤器24相通。外桶体17开有制冷剂进口14和制冷剂出口13,制冷剂出口14连接压缩机22。冷凝器27连接有第一过滤器23,第一过滤器23连接有液面计25,液面计25分别通过冷却剂阀26、制冷剂电磁阀21、膨胀阀20、减速器1进一步和制冰桶连接。单片冰刀5的刀形为螺纹不等边梯形,快换接头12为圆柱形。洒水管4、主轴8都在制冰桶内部,浮球阀10在原水槽11内部。隔热层7材料是PU发泡材料。使用时,将制冰原料水接入原水槽11,水将会通过浮球阀10进行供给。由于浮球阀10的作用,用于制冰所消耗的水将自动补给,由于只有被消耗的水量会得到补给,所以水位将始终保持在一定位置。制冰运转开始后,循环泵9会启动,水通过送水管2、水量调节阀3、快换接头12,从洒水管4洒向制冰桶内壁的冷却面15。此时,在减速器1的作用下主轴8转动,从洒水管4洒下的水会回转着流在冷却面15上。在制冷机没有运转时,流在冷却面15上的水会在冰水分离部16进行分离,只有水会流回原水槽11。水量调节阀3为调整水量用的零件。其作用为调整水量,使水在流到冷却面15上时不会飞溅。在进行冷却时,流到冷却面15上的水约有一半会成为冰,由附在主轴8上的冰刀5,将冷却面15上的冰削落。此时没有成冰的水会在经冷却面15充分冷却后,经由冰水分离部16,流回原水槽11。在制冰运转中,由于水经过冷却面15的冷却,原水槽11中的水温会始终保持在0℃左右。权利要求1.一种海水制冰机,包括减速器(1)、送水管(2)、水量调节阀(3)、洒水管(4)、冰刀(5)、制冰桶内桶体(6)、主轴(8)、循环泵(9)、浮球阀(10)、原水槽(11)、冷却面(15)、冰水分离部(16)、制冰桶外桶体(17)、给水阀(19)、第二过滤器(24)、冷凝器(2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7)、快换接头(12),其连接关系为制冰桶内桶体(6)和套在其外的制冰桶外桶体(17)组成制冰桶,内桶体(6)和外桶体(17)之间是隔热层(7),内桶体(6)内表面是冷却面(15),内桶体(6)下部是角度为30度的冰水分离部(16),外桶体(17)上端与减速器(1)、快换接头(12)相连,快换接头(12)连接主轴(8),进一步与洒水管(4)相通,主轴(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水制冰机,包括:减速器(1)、送水管(2)、水量调节阀(3)、洒水管(4)、冰刀(5)、制冰桶内桶体(6)、主轴(8)、循环泵(9)、浮球阀(10)、原水槽(11)、冷却面(15)、冰水分离部(16)、制冰桶外桶体(17)、给水阀(19)、第二过滤器(24)、冷凝器(2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7)、快换接头(12),其连接关系为:制冰桶内桶体(6)和套在其外的制冰桶外桶体(17)组成制冰桶,内桶体(6)和外桶体(17)之间是隔热层(7),内桶体(6)内表面是冷却面(15),内桶体(6)下部是角度为30度的冰水分离部(16),外桶体(17)上端与减速器(1)、快换接头(12)相连,快换接头(12)连接主轴(8),进一步与洒水管(4)相通,主轴(8)上设有单片冰刀(5),压缩机(22)与冷凝器(27)连接,减速器(1)船体自带的电动机(18)连接,制冰桶连接原水槽(11),原水槽(11)连接循环泵(9),循环泵(9)另外一端连接送水管(2),然后通过水量调节阀(3)与快换接头(12)相通,浮球阀(10)与给水阀(19)相连,进一步和第二过滤器(24)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兆敏夏平张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