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丽玲专利>正文

抽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00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抽油烟机,包括一壳体、控制电路、风扇马达、照明电灯,壳体内部形成二空间,其中一空间为可形成压力的风箱,另一空间为导引油烟的导引箱,该导引箱具有一吸口,该吸口设有一直立的滤网组,供过滤油烟并收集油污,而导引箱后侧面底缘向前侧上方延伸至吸口的导引面,能导引油烟至吸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达到滤油与集油的双重功效,且易于清理。(*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尤指一种兼具滤油、集油且易于清理的抽油烟机。习用的抽油烟机包括壳体、控制电路、风扇马达、照明电灯,如图9所示,为习用抽油烟机安装于厨房中的实施状态。一般的流理台的深度约为60,而装设于流理台的瓦斯炉供炉具置放的炉架90是位处流理台的前段即靠近外侧的一段,而流理台上方橱柜的深度约在30~38cm,抽油烟机9为配合橱柜的整体造形,其吸风的风胃91被设置于抽油烟机9的后段-即橱柜下方的平面上,且该风胃91后侧设有一集油槽93,供收集堆累于风胃91内部油污。由此可见,该抽油烟机9的吸口92与产生油烟的炉具间位置因无法对应而存在一段位差,导致吸烟效果不彰。为提高吸烟效果,一般制造商便提高风扇马达的马力,以提高吸力来加强吸烟效果,但这种方法会使风扇运转时产生相当大的噪音。再者,高马力的马达非但成本高,且其耗电量亦会提高,令制造成本及使用成本均因此提高,故有加以改善的必要。再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0,其为另一种习用的抽油烟机8,该抽油烟机8于吸口82处加设一锥状的护网83,以防止异物进入吸口82中,该护网83底部设有一集油杯84,当抽油烟机8内部的油垢堆累至一定程度后会向下滴落。滴落的油污会有一部分被护网83拦阻而顺着护网83流入集油杯84中;另有一部分油污穿过护网83直接滴落。再者,护网83在导引油污流入集油杯84时,油污也会堆累在护网83的网格间,当烹煮食物时,热空气会不断经过护网83处,加热护网83上堆累的油污,而使油污的流动性大幅提升,且由于该护网83是呈锥状,因此油污可能不沿护网83向下流,而直接滴落在流理台或食物上,对厨房环境或食物造成污染。再者,习用的抽油烟机8、9由于其底面需设置集油槽93或护网83等构件,因此,抽油烟机8、9的底面具有许多死角而不易清理。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解决习用抽油烟机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抽油烟机,由于该导引箱的吸口设有一直立的滤网组,以供过滤油烟,且滤网为直立的形态,能易于收集油污,而达到滤油与集油的双重功效。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烟机,其导引箱后侧底缘向前侧上方延伸至吸入口形成一导引面,而能导引油烟至吸入口,且易于清理。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抽油烟机,包括一壳体、控制电路、风扇马达、照明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二空间,其中一空间为可形成压力的风箱,另一空间为导引油烟的导引箱,该风箱具有与壳体外部相通的出口及与导引箱相通的入口,该导引箱包围风箱,且与风箱入口间有一可供气流顺利流通的间隔,该导引箱具有一吸口,该吸口设于该壳体装设时靠近炉具的一侧,该吸口设有一直立的滤网组,该导引箱后侧具有一后侧面,该后侧面底部形成一底缘,该底缘向前侧上方延伸一导引面,该导引面延伸至供导引油烟的吸口处。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抽油烟机,其中该导引箱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向下延伸的侧板,使二侧板与导引面间形成一罩集油烟的集气空间。前述的抽油烟机,其中该滤网组具有一框架,该框架中设有一滤网,该框架底部具有一槽,该槽的一侧具有一开口,该槽设置一承油杯,该承油杯可由该开口处取放,该框架在槽与滤网间具有一个以上的通空部,供堆积于滤网的油污经通空部流入该承油杯中。前述的抽油烟机,其中该导引箱的吸口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吸口的顶、底面分别形成一上卡槽与一下卡槽,该滤网组的框架可卡设于上卡槽与下卡槽之间定位。前述的抽油烟机,其中该上卡槽中设有一个以上的上弹片,借各上弹片的弹力抵压滤网组的框架向下,使该滤网组卡于下卡槽中定位。前述的抽油烟机,其中该吸口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左、右侧面,该左、右侧面分别设有一侧弹片,该吸口具有一朝下的缺口,供该滤网组可自缺口处由下向上装置于该吸口,该滤网组的框架对应各侧弹片分别具有一凹部供侧弹片卡抵夹持定位。本技术可达到滤油与集油的双重功效,且易于清理。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Ⅱ-Ⅱ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Ⅲ-Ⅲ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滤网组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Ⅴ-Ⅴ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Ⅶ-Ⅶ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6所示Ⅷ-Ⅷ线的剖视图。图9是习用抽油烟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是另一种习用的抽油烟机的外观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具有一壳体1,该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二空间,其中一空间为一形成压力的风箱11,另一空间为一导引油烟吸入的导引箱12,该风箱11具有与壳体1外部相通的一出口112及与导引箱12相通的一入口111,该风箱11是以一马达13带动一鼓风扇14以形成压力。该导引箱12包围该风箱11,且该导引箱12具有一与外部相通的吸口15,该导引箱12于该风箱11的入口111与导引箱12的吸口15间形成一可供气流顺利流通的间隔121,而该导引箱12后侧具有一后侧面122,该后侧面122底部形成一底缘123,该底缘123向前侧上方延伸有一导引面124,且该导引面124延伸至该吸入口15处,以供导引油烟。该导引箱12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向下延伸的侧板125、126,使二侧板125、126与导引面124间形成一集气空间127。该吸口15具有一顶面151及一底面152,该吸口15的顶、底面151、152分别形成一上卡槽153与一下卡槽154,供于上、下卡槽153、154间设置二直立的滤网组2。该上卡槽153中设有二上弹片155,借该二上弹片155的弹力抵压各滤网组2向下,以卡于上、下卡槽153、154中定位。该滤网组2具有一框架21,该框架21内设有一滤网22,且该框架21底部具有一槽23,该槽23具有一开口231,该槽23供设置一承油杯24,且该承油杯24可由该开口231处取放,而该框架21于槽23与滤网22间具有一通空部25,供堆积于滤网22的油污经通空部25流入该承油杯24中。由于该导引箱12的吸口15处设有直立的滤网组2,而使空气中的油烟粒子被滤网组2的滤网22拦阻,当滤网22中堆累较多油污后,油污会随着直立的滤网22向下流,而由框架21的通空部25向下流入承油杯24中收集,而同时具有滤油与集油的功效,且直立式的滤网22不会使油污滴落,而能保持卫生安全。当油污于承油杯24中累积至一定容量时,使用者可取下整个滤网组2,再抽出承油杯24即可更换承油杯24。装设滤网组2时,只需将框架21的上缘先插入上卡槽153中,并向上压抵上弹片155,再将框架21下缘对准下卡槽154,即可借由上弹片155的弹力抵压框架21向下,以使框架21卡于上、下卡槽217、218中定位。再者,由于被吸入导引箱12中的空气的油烟粒子已被滤网22过滤拦阻,因此导引箱12中不会有油污堆累,因此该导引箱12不需设置集油杯,故而该导引面124可被设计成自导引箱12后侧面122底缘123向前侧上方延伸至吸口15处的流畅滑顺的弧面,使油烟能被顺利导引进入吸口15中,且该流畅的导引面124因无死角,故具有好清理的效果。再者,由抽油烟机的正面观的,看不见该抽油烟机的吸口15,只见滑顺平整的导引面124,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油烟机,包括一壳体、控制电路、风扇马达、照明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二空间,其中一空间为可形成压力的风箱,另一空间为导引油烟的导引箱,该风箱具有与壳体外部相通的出口及与导引箱相通的入口,该导引箱包围风箱,且与风箱入口间有一可供气流顺利流通的间隔,该导引箱具有一吸口,该吸口设于该壳体装设时靠近炉具的一侧,该吸口设有一直立的滤网组,该导引箱后侧具有一后侧面,该后侧面底部形成一底缘,该底缘向前侧上方延伸一导引面,该导引面延伸至供导引油烟的吸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玲
申请(专利权)人:张丽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