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测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100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测电装置,均包括:极片,用于包裹在待检测线上,用于产生并输出测量电压;信号处理单元,其输入端通过检测线与所述的极片电连接,用于接收极片输出的测量电压,并用于对接收到的测量电压进行滤波与放大;无线传输模块,用于本系统的无线通信;控制单元,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无线传输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的测量电压,并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测量电压判定对应待检测线中是否有电,并用于调用无线传输模块上传对应待检测线中是否有电的判定结果。本方案用于降低检修人员的工作难度及工作量,以提高检修效率。

A non-contact electrical measu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测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测电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作为几大能源中的中流砥柱,为社会带来很大便利。但电网线路布局广泛且密集,尤其是荒山野岭或老旧小区的角角落落,常因年久失修,线路老化、被腐蚀及被老鼠啃咬等,造成电路短路、断路,甚至引发火灾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也为用户带来很大不便。为保证用电安全,电力公司的检修必不可少。目前,对于野外线路,通常的做法是启用直升机巡逻,粗略检查野外线路,发现疑似隐患区域,再安排工作人员去相应的疑似点确认、维修。检修人员的工作难度及工作量巨大。对于普通的非野外电路排查,一方面,对于有电表的线路段,电力公司人员通常需奔赴现场查看电表,继而确认电路是否有电;另一方面,对于没有电表的线路段,往往需拆开路段电路,外接电表检查,给用户带来不便。可见,对于布局密集的电网,靠工作人员逐点查看或安装电表排查,工作过程繁琐且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不利于提升用电安全。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电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电装置,用于降低检修人员的工作难度及工作量,以提高检修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电装置,包括:极片,用于包裹在待检测线上,用于产生并输出测量电压;信号处理单元,其输入端通过检测线与所述的极片电连接,用于接收极片输出的测量电压,并用于对接收到的测量电压进行滤波与放大;无线传输模块,用于本系统的无线通信;控制单元,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无线传输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的测量电压,并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测量电压判定对应待检测线中是否有电,并用于调用无线传输模块上传对应待检测线中是否有电的判定结果;所述的极片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活动弧形极片和第二活动弧形极片;第一活动弧形极片和第二活动弧形极片用于形成用于夹持待检测线的夹持通道;第一活动弧形极片的内弧形面、第二活动弧形极片的内弧形面,均为夹持面;第一活动弧形极片或第二活动弧形极片,通过所述的检测线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基准电压产生模块、电压比较器和主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的基准电压产生模块,用于产生并输出基准电压;所述的电压比较器,其一输入端与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另一输入端与基准电压产生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将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产生模块输出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用于基于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所述的主控制模块,与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并与无线传输模块相连,用于接收电压比较器输出的电平信号,并用于依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判定对应待检测线内是否有电,并用于将判定结果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上传。其中,该非接触式测电装置还包括:上位机,用于对应接收与存储无线传输模块上传的判定结果,并用于基于所接收到的判定结果,向电力公司调遣平台发送待检测线对应的测电结果。其中,所述的非接触式测电装置还包括用于为极片屏蔽外界信号的屏蔽装置。其中,所述的非接触式测电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极片的夹持机构;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层叠使用并卡扣连接或插接连接的第一动块和第二动块,其中:第一动块和第二动块层叠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弧形槽,第一动块上的弧形槽与第二动块上的弧形槽位置相对;第一活动弧形极片的外弧形面,与第一动块上弧形槽的内壁相吻合;第二活动弧形极片的外弧形面,与第二动块上弧形槽的内壁相吻合;在采用所述的夹持机构安装极片时,第一动块和第二动块层叠使用并卡扣连接或插接连接,此时第一活动弧形极片与第二活动弧形极片形成所述的夹持通道。其中,第一活动弧形极片的外弧形面贴合并固定在第一动块的弧形槽的内壁上,第二活动弧形极片的外弧形面贴合并固定在第二动块的弧形槽的内壁上。其中,基准电压产生模块产生并输出2.048V的基准电压。其中,所述的非接触式测电装置还包括蓄电池,该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无线传输模块及控制单元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非接触式测电装置,包括极片、信号处理单元、无线传输模块和控制单元,使用时,可通过安装在待检测线上的极片感应出测量电压,测量电压经检测线传至信号处理单元进行滤波与放大处理,之后传至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接收并基于接收到的测量电压判定对应待检测线中是否有电,并调用无线传输模块上传对应待检测线中是否有电的判定结果,可见既不用电力公司耗时耗力的现场检修,降低了工作难度,也不用依靠用户报修,电力公司便能在第一时间得知待检测线内是否有电,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电路检修效率、减轻电力部门工作量。此外,本技术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性功能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性功能结构框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性功能结构框图。图4a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极片的使用状态一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b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极片的使用状态二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c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极片的使用状态三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夹持机构将图4a所示极片包裹在待检测线上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5中去掉待检测线后的夹持机构和极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是图6中所示夹持机构和极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图8是图6中所示夹持机构和极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其中:100、夹持机构,101、第一动块,102、第二动块,200、信号处理单元,300、极片,301、第一活动弧形极片,302、第二活动弧形极片,400、控制单元,401、基准电压产生模块,402、电压比较器,403、主控制模块,500、待检测线,600、上位机,700、电力公司调遣平台,800、无线传输模块,900、检测线,1000、屏蔽装置,1100、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图1、图4a、图5-图8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非接触式测电装置的示意性功能结构框图。参见图1,该非接触式测电装置包括:极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测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极片(300),用于包裹在待检测线(500)上,用于产生并输出测量电压;/n信号处理单元(200),其输入端通过检测线(900)与所述的极片(300)电连接,用于接收极片(300)输出的测量电压,并用于对接收到的测量电压进行滤波与放大;/n无线传输模块(800),用于本系统的无线通信;/n控制单元(400),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200)、无线传输模块(800)信号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200)输出的测量电压,并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测量电压判定对应待检测线(500)中是否有电,并用于调用无线传输模块(800)上传对应待检测线(500)中是否有电的判定结果;/n所述的极片(300)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活动弧形极片(301)和第二活动弧形极片(302);第一活动弧形极片(301)和第二活动弧形极片(302)用于形成用于夹持待检测线(500)的夹持通道;第一活动弧形极片(301)的内弧形面、第二活动弧形极片(302)的内弧形面,均为夹持面;第一活动弧形极片(301)或第二活动弧形极片(302),通过所述的检测线(900)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200)的输入端相连;/n所述的控制单元(400)包括基准电压产生模块(401)、电压比较器(402)和主控制模块(403),其中:/n所述的基准电压产生模块(401),用于产生并输出基准电压;/n所述的电压比较器(402),其一输入端与信号处理单元(200)的输出端相连,另一输入端与基准电压产生模块(401)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将信号处理单元(200)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产生模块(401)输出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用于基于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n所述的主控制模块(403),与电压比较器(402)的输出端相连、并与无线传输模块(800)相连,用于接收电压比较器(402)输出的电平信号,并用于依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判定对应待检测线(500)内是否有电,并用于将判定结果通过无线传输模块(800)进行上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测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极片(300),用于包裹在待检测线(500)上,用于产生并输出测量电压;
信号处理单元(200),其输入端通过检测线(900)与所述的极片(300)电连接,用于接收极片(300)输出的测量电压,并用于对接收到的测量电压进行滤波与放大;
无线传输模块(800),用于本系统的无线通信;
控制单元(400),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200)、无线传输模块(800)信号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200)输出的测量电压,并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测量电压判定对应待检测线(500)中是否有电,并用于调用无线传输模块(800)上传对应待检测线(500)中是否有电的判定结果;
所述的极片(300)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活动弧形极片(301)和第二活动弧形极片(302);第一活动弧形极片(301)和第二活动弧形极片(302)用于形成用于夹持待检测线(500)的夹持通道;第一活动弧形极片(301)的内弧形面、第二活动弧形极片(302)的内弧形面,均为夹持面;第一活动弧形极片(301)或第二活动弧形极片(302),通过所述的检测线(900)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200)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控制单元(400)包括基准电压产生模块(401)、电压比较器(402)和主控制模块(403),其中:
所述的基准电压产生模块(401),用于产生并输出基准电压;
所述的电压比较器(402),其一输入端与信号处理单元(200)的输出端相连,另一输入端与基准电压产生模块(401)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将信号处理单元(200)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产生模块(401)输出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用于基于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
所述的主控制模块(403),与电压比较器(402)的输出端相连、并与无线传输模块(800)相连,用于接收电压比较器(402)输出的电平信号,并用于依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判定对应待检测线(500)内是否有电,并用于将判定结果通过无线传输模块(800)进行上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相王伟赵执政李新淼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精讯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