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取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937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取泥设备,包括基板、旋转设置在所述踏板上的转盘、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结构、用于固定所述转盘的锁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转盘旋转90°的导向限位机构、固定在所述转盘上的支架以及固定在支架顶部的两个导向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结构上简单,便于拆装,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原理简单,易于学习和使用。

A kind of mud collecting equipment in 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取泥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环境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取泥设备。
技术介绍
在对河水做水质污染分析时,工作人员通常会对河道底泥进行检测,而目前采集河道底泥大多采用的是由公开号为CN202372378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深水底泥采样器,在采集样品时工作人员需要手臂与水平面平行下沉和向上拉出该采样器;但是在采用上述的采样方法采样时,由于该采样器重量较大,因而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采样费时费力。所以技术一种河道取泥的便携式省力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样器重量大,从河道内取泥费时费力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河道取泥设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取泥装置的取泥方法,通过旋转机构和提升机构的配合,使得整个取泥工作更加省时省力。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取泥设备,包括基板、旋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转盘、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结构、用于固定所述转盘的锁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转盘旋转角度的导向限位机构、固定在所述转盘上的支架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架顶部的两个导向滑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转盘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的驱动轮和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旋转的摇把;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转盘上的第一定位孔、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定位孔以及一端可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另一端可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的锁止杆;所述导向限位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转盘上的小于等于90°的圆弧形槽以及一端在所述圆弧形槽内滑动另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基板上的约束杠杆,其中所述圆弧形槽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约束杠杆端部的固定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转盘的固定板以及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固定板一侧的站立板,所述固定板和站立板的底部均固定有支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脚为高度可调支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水平设置的横梁和用于支撑所述横梁的上斜支撑,其中:两个导向滑轮分别通过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转盘上,所述横梁的一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上斜支撑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横梁上,另一端可插入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的插槽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在所述横梁的顶部,或所述支撑架通过螺钉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横梁的顶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截面均为“П”形,所述第二横梁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宽度,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包括通过锁合机构固定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一立柱内形成有供所述第二立柱插入的空腔,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部通过锁合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合机构包括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设有受弹性件驱动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一立柱顶部侧壁上设有供所述限位凸起穿出的定位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转盘之间设有第二斜支撑,所述第二斜支撑的底部铰接在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二立柱上固定有供所述第二斜支撑的端部插入的插接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立柱的截面为“П”形,形成容纳可容纳所述第一横梁的凹槽。供折叠后的横梁停靠,然后将第一立柱和横梁一起插入第二立柱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限位机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导向限位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正上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导向限位机构的圆弧形槽均设有三个,三个圆弧形槽与所述转盘同心设置,从外到内所述圆弧形槽9的角度分别为90°、60°和30°。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包括所述河道取泥设备的取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基板放置在水面上方的固定面上,支架朝向水面;步骤2,将取样器固定在钢丝绳上,钢丝绳架设在两个导向滑轮上;步骤3,通过钢丝绳将取样器放至水面下取泥,取泥后,通过钢丝绳将取样器提起;步骤4,当取样器高于转盘时,取下锁止杆,旋转摇把,驱动轮带动转盘旋转,约束杠杆的一端在所述圆弧形槽滑动,当约束杠杆的一端落入固定槽内时形成锁定;步骤5,取下取样器;步骤6,手动将约束杠杆的一端从固定槽内取出,沿相反方向旋转摇把,至约束杠杆的一端滑动至圆弧形槽的另一端,将锁止杆固定在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应用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河道内取泥作业更加省时省力,通过滑轮和钢丝绳的配合,将取样后的取样器提拉至水面上,再通过旋转机构的驱动,将支架旋转一定的角度,至便于取下取样器的位置。2.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拆装,经过折叠后,该装置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河道取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河道取泥设备基板上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圆弧形槽和固定槽的剖面图。图4为三个圆弧形槽的剖面图。图中:1-基板,2-转盘,3-传动皮带,4-驱动轮,5-摇把,6-第一定位孔,7-第一定位孔,8-锁止杆,9-圆弧形槽,10-约束杠杆,11-固定槽,12-导向滑轮,13-站立板,14-固定板,15-立柱,16-横梁,17-上斜支撑,18-插槽,19-支撑架,20-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第一立柱,23-第二立柱,24-第二斜支撑,25-插接件,26-限位凸起,27-定位孔,28-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河道取泥设备,包括基板1、旋转设置在所述踏板上的转盘2、用于驱动所述转盘2旋转的驱动结构、用于固定所述转盘2的锁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转盘2旋转角度的导向限位机构、固定在所述转盘2上的支架以及固定在支架顶部的两个导向滑轮1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转盘2通过传动皮带3传动连接的驱动轮4和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4旋转的摇把5;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转盘2上的第一定位孔6、形成在所述基板1上的第二定位孔7以及一端可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6另一端可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7内的锁止杆8;所述导向限位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转盘2上的小于等于90°的圆弧形槽9以及一端在所述圆弧形槽9内滑动另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基板1上的约束杠杆10,其中所述圆弧形槽9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约束杠杆10端部的固定槽11。转盘2可通过轴承设置在基板1上,使用本装置时,将本装置放置在河岸、桥或者小船等固定面上,使得所述支架朝向水面方向,将取样器固定在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假设在两个导向滑轮12上,通过钢丝绳可将取样器防水水中取泥,取泥后,提拉钢丝绳,当将取样器提至转盘2上方时,将锁止杆8从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取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旋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转盘、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机构、用于固定所述转盘的锁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转盘旋转角度的导向限位机构、固定在所述转盘上的支架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架顶部的两个导向滑轮;/n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转盘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的驱动轮和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旋转的摇把;/n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转盘上的第一定位孔、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定位孔以及一端可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另一端可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的锁止杆;/n所述导向限位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转盘上的小于等于90°的圆弧形槽以及一端在所述圆弧形槽内滑动另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基板上的约束杠杆,其中所述圆弧形槽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约束杠杆端部的固定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取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旋转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转盘、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机构、用于固定所述转盘的锁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转盘旋转角度的导向限位机构、固定在所述转盘上的支架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架顶部的两个导向滑轮;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转盘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的驱动轮和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旋转的摇把;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转盘上的第一定位孔、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定位孔以及一端可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另一端可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的锁止杆;
所述导向限位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转盘上的小于等于90°的圆弧形槽以及一端在所述圆弧形槽内滑动另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基板上的约束杠杆,其中所述圆弧形槽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约束杠杆端部的固定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取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转盘的固定板以及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固定板一侧的站立板,所述固定板和站立板的底部均固定有支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取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为高度可调支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取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水平设置的横梁和用于支撑所述横梁的上斜支撑,其中:两个导向滑轮分别通过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转盘上,所述横梁的一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上斜支撑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横梁上,另一端可插入固定在所述立柱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武侯波张超李檬黄建军孙井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