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835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弹背心,防弹背心包括背心主体以及肩带。背心主体连接有第一磁力扣,所述肩带的一端与背心主体固定连接,肩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连接有第二磁力扣,第一磁力扣能与第二磁力扣扣合或分离。上述述防弹背心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能快速地扣合或分离,从而使用者单手即可实现肩带与背心主体的自动锁紧或快速解锁,进而实现快速穿脱防弹背心。

Bulletproof v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弹背心
本技术涉及军事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弹背心。
技术介绍
防弹背心是能吸收和耗散弹头或破片的动能,阻止弹头或破片穿透人体,以有效保护人体的一种服装。防弹背心可以有效的防止轻武器在中远距离对所人体的杀伤,对重型机枪和炮弹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从而尽可能减少死亡率,并且防弹背心能对使用者在心理上起到最重要的安全感作用,使军警在枪战中不至于担心伤及要害。然而传统的防弹背心穿脱不便,在执行一些紧急任务时,容易耽误任务执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防弹背心穿脱便捷性的问题,提供一种防弹背心。一种防弹背心,包括:背心主体,所述背心主体连接有第一磁力扣;肩带,所述肩带的一端与所述背心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肩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连接有第二磁力扣,所述第一磁力扣能与所述第二磁力扣扣合或分离。上述防弹背心通过在背心主体上设置第一磁力扣,在肩带上设置第二磁力扣,通过第一磁力扣以及第二磁力扣的磁性相吸作用,能使得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能快速地扣合或分离,从而使用者使用采用单手操作即可实现肩带与背心主体的自动锁紧或快速解锁,实现了快速穿脱防弹背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力扣间隔地设有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所述防弹背心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背心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后与所述背心主体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力扣间隔地设有第三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所述肩带还包括肩带本体,所述肩带的所述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及所述第四连接孔后与所述肩带本体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力扣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磁力扣设有第一卡位,所述限位凸起能与所述第一卡位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磁力扣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力扣还设有限位钩体,所述第二磁力扣设有第二卡位,所述限位钩体能与所述第二卡位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磁力扣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或近似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力扣的两侧均设有斜角,以使所述第二磁力能相对所述第一磁力扣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力扣连接有拉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设有魔术贴公扣,所述肩带设有魔术贴母扣,所述魔术贴公扣能与所述魔术贴母扣贴合或分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设有第一按扣,所述肩带设有第二按扣,所述第一按扣能与所述第二按扣扣合或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防弹背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的剖面图;图5为图4中所示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的解锁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的分离示意图;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防弹背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防弹背心;110、背心主体;120、肩带;130、第一磁力扣;131、磁性件;132、第三连接孔;133、第四连接孔;134、第一卡位;135、第二卡位;136、斜角;140、第二磁力扣;142、第一连接孔;143、第二连接孔;144、限位凸起;145、限位钩体;150、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弹背心100,具体地,一实施例的防弹背心100包括背心主体110以及与背心主体110连接的肩带120。背心主体110用于防护使用者身体,背心主体110上设置有第一磁力扣130,较佳地,第一磁力扣130设置于背心主体110的前片上,背心主体110的前片即用于防护使用者胸腹部的衣片。肩带120的一端与背心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缝纫线连接背心主体110的后片。而肩带12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能与背心主体110连接或分离,以便于使用者穿脱。进一步地,自由端连接有第二磁力扣140。第二磁力扣140与第一磁力扣130分别为能相互吸合的公扣与母扣,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内均设置有磁性件131,例如磁铁等。通过磁力作用能使得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快速地扣合或分离,进而实现快速穿脱防弹背心100。上述防弹背心100通过在背心主体110上设置第一磁力扣130,在肩带120上设置第二磁力扣140,通过第一磁力扣130以及第二磁力扣140的磁性相吸作用,使得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能快速地扣合或分离,从而使用者单手即可实现肩带120与背心主体110的自动锁紧或快速解锁,进而实现快速穿脱防弹背心100。参见图2-3,第一磁力扣130间隔地设有第一连接孔142以及第二连接孔143,具体地,第一连接孔142以及第二连接孔143分别设置在第一磁力扣130的两侧。防弹背心100还包括连接带(未示出),可选地,连接带的数量可以为一根,连接带的一端与背心主体1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42和第二连接孔143后与背心主体110连接,即类似日字扣的连接形式,从而将第一磁力扣130固定于背心主体110上。较佳地,连接带的数量为两根,两根连接带均与背心主体110固定连接并且间隔设置。其中一根连接带的一端绕过第一连接孔142后连接到背心主体110上,另一根连接带的一端绕过第二连接孔143后连接到背心主体110上,从而将第一磁力扣130固定于背心主体110上。继续参见图2-3,第二磁力扣140间隔地设有第三连接孔132以及第四连接孔133,肩带120还包括肩带本体,肩带本体与背心主体110连接。肩带120的自由端位于肩带本体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n背心主体,所述背心主体连接有第一磁力扣;/n肩带,所述肩带的一端与所述背心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肩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连接有第二磁力扣,所述第一磁力扣能与所述第二磁力扣扣合或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心主体,所述背心主体连接有第一磁力扣;
肩带,所述肩带的一端与所述背心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肩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连接有第二磁力扣,所述第一磁力扣能与所述第二磁力扣扣合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扣间隔地设有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所述防弹背心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背心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后与所述背心主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力扣间隔地设有第三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所述肩带还包括肩带本体,所述肩带的所述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及所述第四连接孔后与所述肩带本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扣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磁力扣设有第一卡位,所述限位凸起能与所述第一卡位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华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钛敌科装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