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热风叶及暖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489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热风叶,包括风叶本体,风叶本体包括多个叶片,多个叶片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叶片,发热叶片包括制热内层和绝缘表层,绝缘表层包覆在制热内层的外部,制热内层与电源相连通,以在绝缘表层内通电发热,使发热叶片温度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制热风叶的暖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暖风机出风口出风通畅,增加了出风量,且噪音小;整体结构简单,简化了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流程;加热模块远离出风口,提高了用电安全,避免安全隐患;提高了风叶的强度,使叶片不易断裂,延长了风叶的使用寿命。

Hot air blade and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热风叶及暖风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制热风叶及暖风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暖风机通常包括电机、贯流风叶和PTC加热条,其中贯流风叶为贯流贯流风叶,PTC加热条为网状结构,电机带动贯流风叶转动,贯流风叶转动产生的风通过PTC加热条加热后吹出,形成暖风。这种暖风机,由于PTC加热条设置在暖风机的出风口处,不仅会阻碍风吹出,使风量严重衰减,而且会因风阻产生非常大的噪音,影响使用体验。此外,由于贯流风叶与PTC加热条分离设置,使暖风机的零件多,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由于PTC加热条在使用时需通电,又容易发生用电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制热风叶及暖风机,通过将贯流风叶和加热模块整合为一体,形成可发热的叶片结构,使暖风机的出风口处无需单独设置加热模块。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热风叶,包括风叶本体,风叶本体包括多个叶片,多个叶片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叶片,发热叶片包括制热内层和绝缘表层,绝缘表层包覆在制热内层的外部,制热内层与电源相连通,以在绝缘表层内通电发热,使发热叶片温度升高。进一步,制热内层为PTC热敏电阻。进一步,PTC热敏电阻编织形成板状的框架结构。进一步,绝缘表层为涂覆在PTC热敏电阻形成的框架结构外部的耐热涂层,框架结构整体被包裹在耐热涂层内部。进一步,绝缘表层为耐热塑料。进一步,风叶本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制热内层的两端与转轴电性连接,转轴与电源相连,电流通过转轴传入制热内层中,供制热内层发热。一种暖风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制热风叶。进一步,制热风叶为圆筒形的贯流风叶,多个叶片均匀并排设置。进一步,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和底壳,前壳与底壳之间形成有容纳空腔,制热风叶设置在容纳空腔内,在靠近制热风叶的位置处设置有风道,制热风叶产生的风沿风道流出。进一步,前壳上设置有出风栅,风道的出口直接与出风栅对接设置,制热风叶产生的风通过风道直接由出风栅吹出容纳腔室外。本技术的制热风叶及暖风机具有以下优点:1、暖风机的出风口出风通畅,大大增加了出风量,且噪音小;2、暖风机整体结构简单,简化了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流程;3、加热模块远离出风口,提高了用电安全,避免安全隐患;4、提高了风叶的强度,使叶片不易断裂,延长了风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暖风机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制热风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制热风叶的叶片的正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制热风叶的叶片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制热风叶的电路通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制热风叶及暖风机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的暖风机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1和底壳2,前壳1与底壳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腔,容纳空腔内设置有制热风叶3。容纳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电机压板4,电机5设置在电机压板4上,制热风叶3与电机5相连,可在电机5的驱动下旋转运动。进一步,暖风机的前壳1底部设置有薄板状的出风栅6,出风栅6上形成有栅格状的镂空。在出风栅6与制热风叶3之间设置有风道7,风道7呈斗形,较窄的入口靠近制热风叶3,较宽的出口靠近出风栅6。风道7的出口直接与出风栅6对接设置,制热风叶3产生的热风可通过风道7直接通过出风栅6吹出容纳腔室外,以对外部环境进行供暖。由于制热风叶3本身能够制热,因此在风道7与出风栅6之间不需要单独设置加热模块,这使得本技术的暖风机出风口处出风非常通畅,风量增加50%;且由于出风不会受到过多阻挡,出风噪音大大降低,可降低8分贝左右。进一步,如图2所示,制热风叶3为贯流风叶,贯流风叶整体呈圆筒形,贯流风叶的多个叶片均匀并排设置。具体的,制热风叶3的叶片包括发热叶片31,如图3和图4所示,发热叶片31包括制热内层32和绝缘表层33,绝缘表层33包覆在制热内层32的外部,制热内层32与电源相连通,可在绝缘表层33内通电发热,以使发热叶片31温度升高。通过发热叶片31吹出的风被加热为热风,可对外部环境进行供暖。具体的,在风叶本体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转轴34,制热内层32的两端可与转轴34通过电刷电性连接;转轴34与电源相连,电流通过转轴34传入制热内层32中,以使制热内层32发热。优选地,制热内层32为PTC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编织形成板状的框架结构,设置在发热叶片31内部。由于框架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PTC热敏电阻在发热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发热叶片31的整体强度,使叶片不易发生断裂,抗摔、抗挤压,延长了风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在PTC热敏电阻形成的框架结构外部涂覆有耐热涂层,耐热涂层将框架结构整体包裹在其内部,形成绝缘表层33。当然,也可采用在普通风叶叶片内部开设通槽,将PTC热敏电阻设置在通槽内的方式,使叶片和PTC热敏电阻设置在一起。优选地,绝缘表层33采用耐热塑料制成。由于暖风机的加热模块一般都需要通电,而现有暖风机的加热模块一般会靠近出风口设置,容易发生触电或漏电事故。本技术的暖风机,其PTC热敏电阻未裸露在外环境中,且设置位置位于暖风机内部,远离出风口设置,因此防水等级可达到IPX4以上,可适用于浴室等潮湿、多水的复杂环境。进一步,本技术中的制热风叶,其包含的多个叶片可以为发热叶片与普通叶片混合设置而成。具体的,可以根据加热功率的大小和多个风叶之间的动平衡,有选择的将部分叶片设置为发热叶片,其他叶片仍由普通叶片构成。本技术的制热风叶及暖风机,通过整合风叶和加热模块,形成一体化可发热的叶片,通电时,发热叶片上产生的热量被发热风叶附近高速流动的空气带出,并吹出暖风机的壳体外部,形成热风。本技术的制热风叶3及暖风机具有以下优点:1、暖风机的出风口出风通畅,大大增加了出风量,且噪音小;2、暖风机整体结构简单,简化了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流程;3、加热模块远离出风口,提高了用电安全,避免安全隐患;4、提高了风叶的强度,使叶片不易断裂,延长了风叶的使用寿命。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热风叶,包括风叶本体,所述风叶本体包括多个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叶片,所述发热叶片包括制热内层和绝缘表层,所述绝缘表层包覆在所述制热内层的外部,所述制热内层与电源相连通,以在所述绝缘表层内通电发热,使所述发热叶片温度升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热风叶,包括风叶本体,所述风叶本体包括多个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叶片,所述发热叶片包括制热内层和绝缘表层,所述绝缘表层包覆在所述制热内层的外部,所述制热内层与电源相连通,以在所述绝缘表层内通电发热,使所述发热叶片温度升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内层为PTC热敏电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热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热敏电阻编织形成板状的框架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热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表层为涂覆在所述PTC热敏电阻形成的所述框架结构外部的耐热涂层,所述框架结构整体被包裹在所述耐热涂层内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制热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表层为耐热塑料。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制热风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吴一迪陈启荣魏来柏秋实李思怡李慧杨健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