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0388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捞轮装置,该捞轮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钻机旋转机构的输出端,主体内部设置容纳空间,主体的第二端设置有打捞口,打捞口与容纳空间连通;多个金属弹性部,多个金属弹性部的第一端设置在打捞口的内壁上,多个金属弹性部用于止挡容纳空间内的物体从打捞口脱出;在金属弹性部受到朝向主体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金属弹性部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待打捞牙轮从打捞口进入容纳空间。通过多个金属弹性部的弹性变形对牙轮进行打捞,简单易行,对井内的环境要求不高,提高了打捞成功率,且成本低,易加工。

Bailing whee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捞轮装置
本技术涉及钻井设备打捞
,具体而言,涉及捞轮装置。
技术介绍
钻井工程常见于石油、煤炭、地热、矿产勘查和水井施工等领域。在钻探施工过程中,牙轮钻头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钻井钻头,其特点是易于进入地层、适应各种地层。现阶段为追求资源品质,钻井深度逐渐加大,相应地每一孔径的长度逐渐增加,从而使得地质条件变得复杂起来。钻进过程中,地层经常变化频繁,经常遇到长时间在砾岩、安山岩等较为坚硬的岩石中钻进。由于这种岩石软硬变化、进尺速率不同导致钻头上下运动跳钻强烈,牙轮和钻头本体连接处的轴承容易切断,导致牙轮掉落,因此牙轮掉落是一种常见的钻井事故。目前的处理方式为采用磨铣破碎、取芯钻进或磁力打捞器打捞的方法进行打捞。磨铣破碎方法是利用磨铣钻具将牙轮慢慢破碎后再处理,但需要反复捞取,既费时又费力,同时还可能因为捞不干净威胁钻井安全;取芯钻进的方法是采用筒状钻具钻进一定长度的地层,将岩芯和牙轮一起带出井外,但钻进需要一定施工周期,影响施工进度;磁力打捞器的方式是利用含有磁力的钻,下入井底附近,将牙轮进行吸取,这种方式在井深较深和井底温度较高时使用,成功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捞轮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捞轮装置捞牙轮的成功率较底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捞轮装置,该捞轮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钻机旋转机构的输出端,主体内部设置容纳空间,主体的第二端设置有打捞口,打捞口与容纳空间连通;多个金属弹性部,多个金属弹性部的第一端设置在打捞口的内壁上,多个金属弹性部用于止挡容纳空间内的物体从打捞口脱出;在金属弹性部受到朝向主体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金属弹性部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待打捞牙轮从打捞口进入容纳空间。进一步地,多个金属弹性部的第一端沿打捞口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打捞口的内壁上。进一步地,打捞口具有中心区域,多个金属弹性部的第二端均朝向中心区域。进一步地,主体为圆柱状,主体的轴线经过中心区域。进一步地,金属弹性部包括钢丝绳,钢丝绳的第一端焊接在打捞口的内壁上。进一步地,捞轮装置包括多个锯齿,多个锯齿沿打捞口的周向间隔设置在主体第二端的端壁上,相邻两个锯齿之间形成让位间隙。进一步地,多个金属弹性部的第一端沿打捞口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在打捞口的内壁上,相邻两个金属弹性部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待打捞牙轮直径的二分之一。进一步地,捞轮装置包括接头,接头设置在主体的第一端,接头用于与钻机旋转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接头的直径小于主体的直径。进一步地,主体包括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可拆卸地连接,打捞口设置在第二套筒部上。进一步地,第一套筒部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套筒部的远离打捞口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连接。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捞轮装置可拆卸地连接于钻机旋转机构的输出端,可随钻机旋转机构深入至地层中进行打捞,缓慢的将打捞装置下至井底附近,轻微转动、逐渐加压,直到转动无阻碍,其中连接方式与钻头安装方式相同即可,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安装,只要能够实现捞轮装置与钻机旋转机构的输出端的稳定连接即可,在对牙轮进行打捞时,主体随着钻机旋转机构的输出端向下移动,多个金属弹性部接触到牙轮后,金属弹性部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牙轮能够从金属弹性部的间隙进入到容纳空间中,牙轮进入容纳空间后,金属弹性部恢复原状,止挡进入容纳空间的牙轮,防止其脱出,最后捞轮装置随钻机旋转机构上行,完成打捞,通过多个金属弹性部的弹性变形对牙轮进行打捞,简单易行,对井内的环境要求不高,提高了打捞成功率,且成本低,易加工。也可避免一些现有技术中采用橡胶块进行打捞,橡胶易损坏,而导致打捞装置重复利用率底的问题。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捞轮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主体;11、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20、打捞口;30、金属弹性部;40、锯齿;50、接头;60、让位间隙。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记载的,目前牙轮的处理方式为采用磨铣破碎、取芯钻进或磁力打捞器打捞的方法进行打捞。磨铣破碎方法是利用磨铣钻具将牙轮慢慢破碎后再处理,但需要反复捞取,既费时又费力,同时还可能因为捞不干净威胁钻井安全;取芯钻进的方法是采用筒状钻具钻进一定长度的地层,将岩芯和牙轮一起带出井外,但钻进需要一定施工周期,影响施工进度;磁力打捞器的方式是利用含有磁力的钻,下入井底附近,将牙轮进行吸取,这种方式在井深较深和井底温度较高时使用,成功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捞轮装置,该捞轮装置包括主体和多个金属弹性部,其中,主体10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钻机旋转机构的输出端,主体10内部设置容纳空间,主体10的第二端设置有打捞口20,打捞口20与容纳空间连通;多个金属弹性部30的第一端设置在打捞口20的内壁上,多个金属弹性部30用于止挡容纳空间内的物体从打捞口20脱出;在金属弹性部30受到朝向主体10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捞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捞轮装置包括:/n主体(10),所述主体(10)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钻机旋转机构的输出端,所述主体(10)内部设置容纳空间,所述主体(10)的第二端设置有打捞口(20),所述打捞口(20)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n多个金属弹性部(30),多个所述金属弹性部(30)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打捞口(20)的内壁上,多个所述金属弹性部(30)用于止挡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物体从所述打捞口(20)脱出;在所述金属弹性部(30)受到朝向所述主体(10)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所述金属弹性部(30)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待打捞牙轮从所述打捞口(20)进入所述容纳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捞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捞轮装置包括:
主体(10),所述主体(10)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钻机旋转机构的输出端,所述主体(10)内部设置容纳空间,所述主体(10)的第二端设置有打捞口(20),所述打捞口(20)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多个金属弹性部(30),多个所述金属弹性部(30)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打捞口(20)的内壁上,多个所述金属弹性部(30)用于止挡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物体从所述打捞口(20)脱出;在所述金属弹性部(30)受到朝向所述主体(10)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所述金属弹性部(30)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待打捞牙轮从所述打捞口(20)进入所述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金属弹性部(30)的第一端沿所述打捞口(2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打捞口(20)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口(20)具有中心区域,多个所述金属弹性部(30)的第二端均朝向所述中心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捞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为圆柱状,所述主体(10)的轴线经过所述中心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性部(30)包括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第一端焊接在所述打捞口(20)的内壁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昌鸿林海亮张文秀韩敏霞王华旭赵连海杨欣龙邢罡牛升晟李国富郭彤赵东生姜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