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9945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电热膜,按重量比其组分为:四氯化钛5~35%,二氯化钙0.2~0.3%,三氯化铋0.1~0.3%,乙醇2~40%,银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30%,铜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15%,石墨烯1~20%,四氯化锡10~40%,氧树脂类定型剂1~10%,导电纤维1~20%,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酸酯1~12%,银颗粒0.5~18%,硅油0.5~30%,甲基三氯硅烷0.5~18%,三甲基氯硅烷和苯基氯0.5~3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柔性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中银纳米线具有极好的导电性、较高的透明度和机械柔顺性等优点,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A flexible electrothermal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材料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加热材料和器件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如地板加热、窗户防雾、防除冰器件、医疗器械和智能加热织物等。传统的电加热材料一般采用金属加热材料,如Fe-Cr-Al合金、Ni-Cr合金、氧化铟锡(ITO)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金属加热材料由于重量大、刚性大、加热不均匀、耗电高、成本高、材料容易被酸碱腐蚀等这些缺陷限制了起应用领域和应用,与传统的金属电热材料相比,碳基电加热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这种材料重量轻、热导率高、电阻低、耐腐蚀、材料环保容易获得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替代传统金属材质电加热材料潜在的备选材料,一般的碳基电加热材料主要由导电的碳质填料和聚合物基体组成,由于电阻大,加热效率低而限制了其应用。目前可选用的导电碳材料主要有碳纤维、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粉和石墨烯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上述材料的加热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膜往往存在电热效能不高、不耐用等缺陷,受到了使用的限制,因此,有待进一步的改进柔性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热效能、耐腐蚀、抗氧化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电热膜,按重量比其组分为:四氯化钛5~35%,二氯化钙0.2~0.3%,三氯化铋0.1~0.3%,乙醇2~40%,银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30%,铜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15%,石墨烯1~20%,四氯化锡10~40%,氧树脂类定型剂1~10%,导电纤维1~20%,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酸酯1~12%,银颗粒0.5~18%,硅油0.5~30%,甲基三氯硅烷0.5~18%,三甲基氯硅烷和苯基氯0.5~30%。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类定型剂为聚氨酯改性胶改性或具有羟乙基结构的单体。进一步地,所述银颗粒的粒径为3-30nm。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纤维为金属纤维、炭黑系纤维、导电型金属化合物纤维和导电高分子型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一种柔性电热膜制作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按照各组分百分比称取四氯化钛5~35%,二氯化钙0.2~0.3%,三氯化铋0.1~0.3%,乙醇2~40%,银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30%,铜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15%,石墨烯1~20%,四氯化锡10~40%,氧树脂类定型剂1~10%,导电纤维1~20%,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酸酯1~12%,银颗粒0.5~18%、硅油0.5~30%、甲基三氯硅烷0.5~18%、三甲基氯硅烷和苯基氯0.5~30%放入混合加热机中混合加热并搅拌均匀,使固体成分完全溶解,冷却至常温;(2)将溶解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处理液;(3)将处理液通过负压喷枪在加热炉中喷涂至柔性电热膜载体表面形成柔性电热膜层;(4)在柔性电热膜层两端表面涂上氧化银浆,放入电极加工炉烘烤,使氧化银浆与柔性电热膜层熔合为一体,,形成柔性电热膜成品。进一步地,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30~75℃。进一步地,步骤(3)中加热炉温度为300~750℃。进一步地,步骤(4)中烘烤温度为200~500℃。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电热膜载体为玻璃或陶瓷或云母或碳化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柔性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中银纳米线具有极好的导电性、较高的透明度和机械柔顺性等优点,石墨烯具有较好的加热性能,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酸酯具有柔性、较高的产热温度等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着色性、耐候性、介电性能及光学性能,银颗粒、硅油、甲基三氯硅烷等具有高吸附力、高回弹性、耐高温等性能,同时由于本申请的钛化合物的增加,有效提高了本申请的耐腐蚀、抗氧化性能,电热效能提高了98%,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种柔性电热膜的制作工艺流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柔性电热膜,按重量比其组分为:四氯化钛5%,二氯化钙0.2%,三氯化铋0.1%,乙醇2%,银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30%,铜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石墨烯1%,四氯化锡10%,氧树脂类定型剂1~10%,导电纤维1%,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酸酯1%,银颗粒0.5%,硅油0.5%,甲基三氯硅烷0.5%,三甲基氯硅烷和苯基氯0.5%。本实施例中,所述环氧树脂类定型剂为聚氨酯改性胶改性或具有羟乙基结构的单体。本实施例中,所述银颗粒的粒径为3-30nm。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纤维为金属纤维、炭黑系纤维、导电型金属化合物纤维和导电高分子型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一种柔性电热膜制作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按照各组分百分比称取四氯化钛5%,二氯化钙0.2%,三氯化铋0.1%,乙醇2%,银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30%,铜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石墨烯1%,四氯化锡10%,氧树脂类定型剂1~10%,导电纤维1%,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酸酯1%,银颗粒0.5%,硅油0.5%,甲基三氯硅烷0.5%,三甲基氯硅烷和苯基氯0.5%,放入混合加热机中混合加热并搅拌均匀,使固体成分完全溶解,冷却至常温;(2)将溶解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处理液;(3)将处理液通过负压喷枪在加热炉中喷涂至柔性电热膜载体表面形成柔性电热膜层;(4)在柔性电热膜层两端表面涂上氧化银浆,放入电极加工炉烘烤,使氧化银浆与柔性电热膜层熔合为一体,,形成柔性电热膜成品。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30℃。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加热炉温度为300℃。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烘烤温度为20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柔性电热膜载体为玻璃或陶瓷或云母或碳化硅。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热膜,按重量比其组分为:四氯化钛20%,二氯化钙0.25%,三氯化铋0.15%,乙醇20%,银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5%,铜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8%,石墨烯10%,四氯化锡20%,氧树脂类定型剂5%,导电纤维5%,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酸酯6%,银颗粒5%,硅油5%,甲基三氯硅烷6%,三甲基氯硅烷和苯基氯10%。本实施例中,所述环氧树脂类定型剂为聚氨酯改性胶改性或具有羟乙基结构的单体。本实施例中,所述银颗粒的粒径为3-30nm。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纤维为金属纤维、炭黑系纤维、导电型金属化合物纤维和导电高分子型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一种柔性电热膜制作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按照各组分百分比称取四氯化钛35%,二氯化钙0.3%,三氯化铋0.3%,乙醇40%,银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0%,铜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15%,石墨烯20%,四氯化锡10%,氧树脂类定型剂1~10%,导电纤维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其组分为:/n四氯化钛5~35%,二氯化钙0.2~0.3%,三氯化铋0.1~0.3%,乙醇2~40%,银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30%,铜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15%,石墨烯1~20%,四氯化锡10~40%,氧树脂类定型剂1~10%,导电纤维1~20%,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酸酯1~12%,银颗粒0.5~18%,硅油0.5~30%,甲基三氯硅烷0.5~18%,三甲基氯硅烷和苯基氯0.5~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其组分为:
四氯化钛5~35%,二氯化钙0.2~0.3%,三氯化铋0.1~0.3%,乙醇2~40%,银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30%,铜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15%,石墨烯1~20%,四氯化锡10~40%,氧树脂类定型剂1~10%,导电纤维1~20%,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酸酯1~12%,银颗粒0.5~18%,硅油0.5~30%,甲基三氯硅烷0.5~18%,三甲基氯硅烷和苯基氯0.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类定型剂为聚氨酯改性胶改性或具有羟乙基结构的单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银颗粒的粒径为3-3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纤维为金属纤维、炭黑系纤维、导电型金属化合物纤维和导电高分子型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一种柔性电热膜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按照各组分百分比称取四氯化钛5~35%,二氯化钙0.2~0.3%,三氯化铋0.1~0.3%,乙醇2~40%,银纳米线的质量分数为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勇李智烨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革普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