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970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涉及环保设备行业领域,包括底座、安装孔、驱动带轮、驱动电机、臭氧输入管、臭氧流量电控阀、旋转管轴、被动带轮、轴承、壳体、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臭氧水输出管、左侧转盘、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左侧柱臭氧释放孔、水管、水流量电控阀、右侧转盘、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右侧柱臭氧释放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方案保证了臭氧与水的充分溶解混合,通过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监测调节臭氧水的浓度,提升臭氧水生成的可控性。

A new ozone water gener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行业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臭氧水生成装置作为环保设备应用广泛,但目前臭氧水生成装置普遍存在臭氧溶解混合不充分的现象,造成臭氧分解浪费,臭氧水浓度难以把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孔、驱动带轮、驱动电机、臭氧输入管、臭氧流量电控阀、旋转管轴、被动带轮、轴承、壳体、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臭氧水输出管、左侧转盘、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左侧柱臭氧释放孔、水管、水流量电控阀、右侧转盘、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右侧柱臭氧释放孔,所述底座上端面设置安装孔通孔,所述驱动带轮刚性安装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轴,所述驱动电机刚性安装于底座上端面,所述臭氧输入管首端连接臭氧供给源,所述臭氧输入管末端与旋转管轴首端配合密封安装,所述臭氧流量电控阀安装于臭氧输入管末端前部位置,所述旋转管轴配合安装于轴承内壁,所述旋转管轴末端刚性连接于左侧转盘和右侧转盘中心位置,所述被动带轮刚性安装于旋转管轴中部位置,所述轴承安装于壳体侧面中心位置,所述壳体刚性安装于底座顶端,所述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安装于臭氧水输出管内壁,所述臭氧水输出管首端刚性连接于壳体下部中间位置,所述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刚性连接于左侧转盘右侧面,所述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设置横向均布的左侧柱臭氧释放孔,所述水管末端刚性连接于壳体上端,所述水管首端连接水源,所述水流量电控阀安装于水管末端上部位置,所述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刚性连接于右侧转盘左侧面,所述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设置横向均布的右侧柱臭氧释放孔。上述的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所述驱动带轮、被动带轮通过安装V形传动带连接。上述的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所述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分10-16组十字形排布安装于左侧转盘。上述的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所述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分8-16组十字形排布安装于右侧转盘。上述的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所述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和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交叉排布安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方案保证了臭氧与水的充分溶解混合,通过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监测调节臭氧水的浓度,提升臭氧水生成的可控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侧转盘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侧转盘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安装孔,3.驱动带轮,4.驱动电机,5.臭氧输入管,6.臭氧流量电控阀,7.旋转管轴,8.被动带轮,9.轴承,10.壳体,11.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12.臭氧水输出管,13.左侧转盘,14.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5.左侧柱臭氧释放孔,16.水管,17.水流量电控阀,18.右侧转盘,19.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20.右侧柱臭氧释放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根据此附图和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孔2、驱动带轮3、驱动电机4、臭氧输入管5、臭氧流量电控阀6、旋转管轴7、被动带轮8、轴承9、壳体10、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11、臭氧水输出管12、左侧转盘13、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4、左侧柱臭氧释放孔15、水管16、水流量电控阀17、右侧转盘18、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9、右侧柱臭氧释放孔20,所述底座1上端面设置安装孔2通孔,所述驱动带轮3刚性安装于驱动电机4动力输出轴,所述驱动电机4刚性安装于底座1上端面,所述臭氧输入管5首端连接臭氧供给源,所述臭氧输入管5末端与旋转管轴7首端配合密封安装,所述臭氧流量电控阀6安装于臭氧输入管5末端前部位置,所述旋转管轴7配合安装于轴承9内壁,所述旋转管轴7末端刚性连接于左侧转盘13和右侧转盘18中心位置,所述被动带轮8刚性安装于旋转管轴7中部位置,所述轴承9安装于壳体10侧面中心位置,所述壳体10刚性安装于底座1顶端,所述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11安装于臭氧水输出管12内壁,所述臭氧水输出管12首端刚性连接于壳体10下部中间位置,所述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4刚性连接于左侧转盘13右侧面,所述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4设置横向均布的左侧柱臭氧释放孔15,所述水管16末端刚性连接于壳体10上端,所述水管16首端连接水源,所述水流量电控阀17安装于水管16末端上部位置,所述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9刚性连接于右侧转盘18左侧面,所述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9设置横向均布的右侧柱臭氧释放孔20。详细的,所述驱动带轮3、被动带轮8通过安装V形传动带连接,所述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4分12组十字形排布安装于左侧转盘13,所述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9分9组十字形排布安装于右侧转盘18,所述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4和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9交叉排布安装。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孔(2)、驱动带轮(3)、驱动电机(4)、臭氧输入管(5)、臭氧流量电控阀(6)、旋转管轴(7)、被动带轮(8)、轴承(9)、壳体(10)、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11)、臭氧水输出管(12)、左侧转盘(13)、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4)、左侧柱臭氧释放孔(15)、水管(16)、水流量电控阀(17)、右侧转盘(18)、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9)、右侧柱臭氧释放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设置安装孔(2)通孔,所述驱动带轮(3)刚性安装于驱动电机(4)动力输出轴,所述驱动电机(4)刚性安装于底座(1)上端面,所述臭氧输入管(5)首端连接臭氧供给源,所述臭氧输入管(5)末端与旋转管轴(7)首端配合密封安装,所述臭氧流量电控阀(6)安装于臭氧输入管(5)末端前部位置,所述旋转管轴(7)配合安装于轴承(9)内壁,所述旋转管轴(7)末端刚性连接于左侧转盘(13)和右侧转盘(18)中心位置,所述被动带轮(8)刚性安装于旋转管轴(7)中部位置,所述轴承(9)安装于壳体(10)侧面中心位置,所述壳体(10)刚性安装于底座(1)顶端,所述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11)安装于臭氧水输出管(12)内壁,所述臭氧水输出管(12)首端刚性连接于壳体(10)下部中间位置,所述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4)刚性连接于左侧转盘(13)右侧面,所述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4)设置横向均布的左侧柱臭氧释放孔(15),所述水管(16)末端刚性连接于壳体(10)上端,所述水管(16)首端连接水源,所述水流量电控阀(17)安装于水管(16)末端上部位置,所述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9)刚性连接于右侧转盘(18)左侧面,所述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9)设置横向均布的右侧柱臭氧释放孔(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臭氧水生成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孔(2)、驱动带轮(3)、驱动电机(4)、臭氧输入管(5)、臭氧流量电控阀(6)、旋转管轴(7)、被动带轮(8)、轴承(9)、壳体(10)、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11)、臭氧水输出管(12)、左侧转盘(13)、左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4)、左侧柱臭氧释放孔(15)、水管(16)、水流量电控阀(17)、右侧转盘(18)、右侧臭氧释放搅拌柱(19)、右侧柱臭氧释放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设置安装孔(2)通孔,所述驱动带轮(3)刚性安装于驱动电机(4)动力输出轴,所述驱动电机(4)刚性安装于底座(1)上端面,所述臭氧输入管(5)首端连接臭氧供给源,所述臭氧输入管(5)末端与旋转管轴(7)首端配合密封安装,所述臭氧流量电控阀(6)安装于臭氧输入管(5)末端前部位置,所述旋转管轴(7)配合安装于轴承(9)内壁,所述旋转管轴(7)末端刚性连接于左侧转盘(13)和右侧转盘(18)中心位置,所述被动带轮(8)刚性安装于旋转管轴(7)中部位置,所述轴承(9)安装于壳体(10)侧面中心位置,所述壳体(10)刚性安装于底座(1)顶端,所述臭氧水浓度监测传感器(11)安装于臭氧水输出管(12)内壁,所述臭氧水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春花陈洪庆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朗逸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