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935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箱内垃圾取出繁琐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内筒和套设在内筒外侧壁的外壳,所述外壳的高度大于内筒的高度,所述外壳的上端开设有若干垃圾投放口;所述内筒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垃圾出口,所述外壳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垃圾出口相对应的第二垃圾出口,转动外壳,使得第二垃圾出口与第一垃圾出口相通,从而可从下方将垃圾有第一垃圾出口和第二垃圾出口快速拨出,操作简单快捷。

A municipal road waste recyc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回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日渐提高,在城市道路的两侧常常会摆放一些垃圾桶以回收垃圾。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165816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箱,包括装置主体,挡隔立柱,装置主体中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挡隔立柱,装置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设有箱体,且两个挡隔立柱分别贯穿于两个箱体一侧的中端,两个箱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分体板,且分体板的前后两端均与两个箱体的前后两端水平对正,装置主体的底端焊接设有承重底座。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箱体固接在承重底座上,当需回收箱体内的垃圾时,环卫需从箱体的开口处将垃圾取出来,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其具有对垃圾箱内垃圾进行快速回收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内筒和套设在内筒外侧壁的外壳,所述外壳的高度大于内筒的高度,所述外壳的上端开设有若干垃圾投放口;所述内筒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垃圾出口,所述外壳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垃圾出口相对应的第二垃圾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外壳,使得第二垃圾出口与第一垃圾出口相通,从而可从下方将垃圾有第一垃圾出口和第二垃圾出口快速拨出,操作简单快捷。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与内筒的外侧壁之间有空隙。<br>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与内筒之间有空隙,这样,在外壳转动的过程中,其内侧壁与内筒的外侧壁无直接接触,便于外壳的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外壳套设于内筒的外侧壁,所述底座朝向上方的一侧开设有可供外壳插入的环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的端部嵌置于环槽内,只可沿环槽的圆周方向转动,底座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外壳在底座上滑动,便于外壳的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环槽的底壁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与外壳相抵的滚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球设置于环槽的底壁,且与外壳插入环槽的一端相抵,滚球与外壳端部之间的摩擦较小,便于外壳的轻松转动,减少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外侧壁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环槽的内侧壁开设有可供限位块插入并沿其圆周方向滑移的凹槽,所述底座朝向上方的一侧开设有与凹槽相通的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位于凹槽内,当外壳沿环槽的圆周方向转动,限位块在凹槽内沿其圆周方向转动,限位块对外壳起到限位作用,限制外壳位于底座轴向方向上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套设有不锈钢钢环,所述外壳的外侧壁沿其圆周方向连接有若干与钢环的内圈相连的承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钢环便于环卫工人握持,以便于对外壳进行转动,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钢环沿其圆周方向一体成型设置有若干接触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凸起有效增加不锈钢钢环与手部之间的摩擦,便于环卫工人对不锈钢钢环的握持施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垃圾出口的内侧壁设置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远离内筒内部的一侧抵接于外壳的内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外壳与内筒之间有空隙,通过将橡胶条设置在第一垃圾出口处,以对空隙进行封堵,以防垃圾从第一垃圾出口进入到空隙内。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条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和抵接部,所述固定部与第一垃圾出口相连,所述抵接部的截面呈三角形并且其尖端处与外壳内侧壁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条有固定部和抵接部组成,抵接部的截面呈三角形,其远离固定部方向的一侧为尖锐端并抵接在外壳的内侧壁上,这样,使得橡胶条与外壳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则两者之间的摩擦也较小,从而便于外壳的转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了箱体由内筒和外壳组成,内筒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垃圾出口,外壳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垃圾出口相对应的第二垃圾出口,转动外壳,使得第二垃圾出口与第一垃圾出口相通,从而可从下方将垃圾有第一垃圾出口和第二垃圾出口快速拨出,操作简单快捷;2、采用了外壳的外侧壁套设有不锈钢钢环,外壳的外侧壁沿其圆周方向连接有若干与钢环的内圈相连的承接杆,不锈钢钢环便于环卫工人握持,以便于对外壳进行转动,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市政道路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内筒与外壳之间连接关系的爆炸图;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底座内部结构的拆解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不锈钢钢环结构的拆解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橡胶条结构的拆解示意图。图中:1、箱体;11、内筒;111、第一垃圾出口;12、外壳;121、垃圾投放口;122、第二垃圾出口;123、限位块;2、底座;21、环槽;211、滚球;22、凹槽;23、开口;3、不锈钢钢环;31、承接杆;32、接触凸起;4、橡胶条;41、固定部;42、抵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参照图1,其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内筒11和套设在内筒11外侧壁的外壳12,外壳12的高度大于内筒11的高度,且外壳12的内侧壁与内筒11的外侧壁之间留有空隙;外壳12的上端开设有两个垃圾投放口121,从垃圾投放口121可将垃圾投入到内筒11内。参照图2和图3,内筒11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垃圾出口111,外壳12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垃圾出口122,第二垃圾出口122的面积小于第一垃圾出口111的面积;内筒11的下方焊接有底座2,底座2上开设有可供外壳12端部插入的环槽21,且在环槽21的底壁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与外壳12端部相抵的滚球211;当需对内筒11内的垃圾进行回收时,外壳12沿环槽21的圆周方向转动,使得第二垃圾出口122与第一垃圾出口111相通,从而方便将内筒11内侧将垃圾拔出。参照图2和图3,外壳12的外侧壁焊接有限位块123,环槽21的内侧壁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可供限位块123插入并滑移的凹槽22,底座2朝向上方的一侧开设有与凹槽22相通的开口23,开口23用于限位块123的通过,在对外壳12进行安装时,使得限位块123从开口23处穿过进入到凹槽22内,同时,外壳12的端部进入到环槽21内。参照图2和图4,外壳12的外侧壁套设有不锈钢钢环3,不锈钢钢环3的内径大于外壳12的外侧壁,外壳12的外侧壁沿其圆周方向焊接有若干与不锈钢钢环3内圈相连的承接杆31;不锈钢钢环3的外侧壁沿圆周方向一体成型设置有若干接触凸起32,若干接触凸起32呈波浪形均匀分布。参照图2和图5,第一垃圾出口111的四个内壁均粘固有橡胶条4,橡胶条4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41和抵接部42,固定部41与第一垃圾出口111的内壁相连,抵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内筒(11)和套设在内筒(11)外侧壁的外壳(12),所述外壳(12)的高度大于内筒(11)的高度,所述外壳(12)的上端开设有若干垃圾投放口(121);所述内筒(11)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垃圾出口(111),所述外壳(12)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垃圾出口(111)相对应的第二垃圾出口(1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内筒(11)和套设在内筒(11)外侧壁的外壳(12),所述外壳(12)的高度大于内筒(11)的高度,所述外壳(12)的上端开设有若干垃圾投放口(121);所述内筒(11)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垃圾出口(111),所述外壳(12)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垃圾出口(111)相对应的第二垃圾出口(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的内侧壁与内筒(11)的外侧壁之间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2),所述外壳(12)套设于内筒(11)的外侧壁,所述底座(2)朝向上方的一侧开设有可供外壳(12)插入的环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21)的底壁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与外壳(12)相抵的滚球(2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的外侧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越群环境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