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艳彬专利>正文

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8359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涉及加装电梯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加装电梯,出电梯后,还需要再走半层才能够达到家门口的问题,包括电梯和人行楼梯,所述电梯设置在建筑楼道的第一梯段和部分休息平台的位置,所述电梯停层位置分别与各楼层住户的楼层高度对应,所述人行楼梯设置在建筑外并与建筑楼梯休息平台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部分的建筑楼梯和休息平台拆除用于加装电梯,同时配合外设人行楼梯满足建筑消防疏散功能,实现电梯平层入户。

A kind of installation of elevator in flat floor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装电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与便利的交通。尤其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对住在高层的高龄居民来说,加装电梯是改善他们生活条件的重要体现之一。目前,老旧楼房加装电梯多采用在现有楼梯间外加装室外电梯,然而此种安装方式,虽然可以通过电梯上下楼,但电梯到达的位置为两层之间的楼梯转弯平台,出电梯后,还需要再走半层才能够达到家门口,对于腿脚不方便甚至需要依靠轮椅外出的高龄居民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方便上下楼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通过将部分的建筑楼梯和休息平台拆除用于加装电梯,同时配合外设人行楼梯满足建筑消防疏散功能,实现电梯平层入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施工方法,具有外加人行楼梯和内加电梯分步施工,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包括电梯和人行楼梯,所述电梯设置在建筑楼道的第一梯段和部分休息平台的位置,所述电梯停层位置分别与各楼层住户的楼层高度对应,所述人行楼梯设置在建筑外并与建筑楼梯休息平台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部分的建筑楼梯和休息平台拆除用于加装电梯,并将电梯每层的出口与住户门口相对应,从而实现了居民出门后直接水平通过连廊进入电梯,进行上下楼层,反之从电梯出口经过连廊也能够平层入户,从而彻底解决了上下楼梯时,高龄居民行动不便的问题;同时,在建筑外安装人行楼梯,住户经由第二梯段和人行楼梯也能实现上下楼,以作为消防疏散通道,满足建筑的消防疏散功能,避免了加装电梯占用部分消防通道对消防疏散功能的影响,并且此种设置,能够尽量的减少对原建筑的改造。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梯与各楼层住户之间设置有连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廊的高度与电梯出口和住户门口高度平齐,将电梯出口和住户门口直接连通,实现了居民出门后直接水平通过连廊进入电梯,进行上下楼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人行楼梯为装配式楼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工厂预制,现场直接安装,保证楼梯的加工质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人行楼梯为旋转楼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上升式楼梯减少人行楼梯的占用空间,同时相较于直梯能够提供一个舒适的步节高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人行楼梯与建筑之间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位置分别与建筑每层楼梯休息平台的高度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作为上下两节人行楼梯的转接平台以及连通建筑和人行楼梯的通道。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平台通过立柱进行支撑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平台进行稳定的支撑,保证人行楼梯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人行楼梯外设置有外围护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居民上下楼梯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室外人行楼梯,并在建筑楼梯休息平台处设置门洞,使人行楼梯与建筑楼梯休息平台连通;S2、对建筑楼梯的第一梯段和部分休息平台进行切割,切割时,从顶层到底层依次进行施工;S3、在楼道定位出井道位置,并在屋顶开设洞口,进行电梯的吊装,电梯安装完成之后进行连廊的安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部分的建筑楼梯和休息平台拆除用于加装电梯,将保留的建筑楼梯和休息平台与人行楼梯连通,能够尽量的减少对原建筑的改造,同时,先施工人行楼梯,后施工电梯,人行楼梯在施工电梯时可以作为临时通道,在施工的同时保证居民正常同行,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2之前在建筑楼梯和井道之间设置挡板,挡板将建筑楼梯和井道进行分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后期建筑楼梯切割和电梯安装施工对居民的影响。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一步到位实现平层入户,彻底解决高龄老人上下楼的难题;2.外加人行楼梯和内加电梯分步施工,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3.人行楼梯采用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旋转楼梯,工厂分段预制,现场模块化拼装,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安全水平;4.将加装电梯设置在室内,减少管线的改移工作量,缩短项目整体工期。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梯;2、人行楼梯;3、建筑楼道;31、第一梯段;32、第二梯段;33、休息平台;4、连廊;5、平台;6、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每层建筑楼道3包括第一梯段31、第二梯段32和连接第一梯段31和第二梯段32的休息平台33,加装电梯1包括电梯1和人行楼梯2。结合图2和图3,电梯1设置在建筑楼道3的第一梯段31和部分休息平台33的位置,并且电梯1的停层位置分别与各楼层住户的楼层高度相对应,同时在电梯1和住户门口平台梁之间安装有连廊4,连廊4的高度与电梯1出口和住户门口高度平齐,从而将电梯1出口和住户门口直接连通,实现了居民出门后直接水平通过连廊4进入电梯1,进行上下楼层,反之从电梯1出口经过连廊4也能够平层入户,从而彻底解决了上下楼梯时,高龄居民行动不便的问题。由于新建电梯1占用了原建筑楼梯的部分空间,因此为了满足建筑的消防疏散要求,在建筑外设置人行楼梯2,将各层建筑楼梯处对应的窗口移位并改建为洞口,使人行楼梯2分别与各层建筑楼梯保留的部分休息平台33连通,从而将人行楼梯2与第二梯段32连通,住户经由第二梯段32和人行楼梯2也能实现上下楼,以作为消防疏散通道,满足建筑的消防疏散功能。同时人行楼梯2为装配式钢结构楼梯,每节人行楼梯2对应的高度优选与上下两层休息平台33之间的高度,实现工厂预制,现场直接安装,保证楼梯的加工质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一步的,将人行楼梯2设置为螺旋上升式楼梯,螺旋上升式楼梯减少人行楼梯2的占用空间,同时相较于直梯能够提供一个舒适的步节高度。人行楼梯2在电梯1施工之前进行安装,并将人行楼梯2与建筑楼梯连通,然后在进行第一梯段31和休息平台33的切割和拆除以及电梯1的安装,从而在电梯1的安装时不影响居民的生活。在人行楼梯2和建筑之间设置平台5,平台5的位置分别与建筑每层楼梯休息平台33的高度对应,作为上下两节人行楼梯2的转接平台5以及连通建筑和人行楼梯2的通道,平台5通过六根立柱6进行支撑,立柱6固设在地面地基上,两根靠近建筑外墙设置,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1)和人行楼梯(2),所述电梯(1)设置在建筑楼道(3)的第一梯段(31)和部分休息平台(33)的位置,所述电梯(1)停层位置分别与各楼层住户的楼层高度对应,所述人行楼梯(2)设置在建筑外并与建筑楼梯休息平台(3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1)和人行楼梯(2),所述电梯(1)设置在建筑楼道(3)的第一梯段(31)和部分休息平台(33)的位置,所述电梯(1)停层位置分别与各楼层住户的楼层高度对应,所述人行楼梯(2)设置在建筑外并与建筑楼梯休息平台(3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1)与各楼层住户之间设置有连廊(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楼梯(2)为装配式楼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楼梯(2)为旋转楼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层入户加装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楼梯(2)与建筑之间设置有平台(5),所述平台(5)位置分别与建筑每层楼梯休息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彬史学磊陈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艳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