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用井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306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下水井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用井盖装置。该井盖装置包括:盖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井盖设置于下水井的上端口处,井盖与下水井可结合/分离连接;伸缩管与第一进水孔连通;集水箱与伸缩管连通;集水箱的重量小于井盖的重量;集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孔;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井盖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穿过下水井的井壁并向外延伸与第三连杆的第一端铰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集水箱的顶部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井盖装置能够根据积水量通过连杆机构带动井盖垂直上升,使积水快速排入下水井内,解决了人为开启井盖费时费力的问题。

A well cover device for drain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用井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下水井盖
,具体涉及一种排水用井盖装置。
技术介绍
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井盖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近年来,受天气影响,部分城市内涝现象严重,普通排水井盖无法及时有效排除积水。当积水量过大时,需通过人工开启井盖的方式排除积水。人工开启井盖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费时费力且无法及时快速地排出积水,导致车辆和行人无法出行。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快速排出积水的井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排水用井盖装置,能够根据积水量通过连杆机构带动井盖垂直上升,使积水快速排入下水井内,解决了人为开启井盖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水用井盖装置,包括:盖板,设置在所述下水井的上端,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井盖,设置于所述下水井的上端口处,所述井盖与所述下水井、所述盖板可结合/分离连接;伸缩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所述伸缩管为可伸缩式管状;集水箱,套设在所述下水井的外侧,所述集水箱与所述伸缩管连通;所述集水箱的重量小于所述井盖的重量;所述集水箱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伸缩管相对应的第一出水孔;连杆机构,包括多个支撑组件,每个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井盖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下水井的井壁并向外延伸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水箱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垂直于所述井盖所在的平面。进一步地,所述下水井的井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孔,所述支撑孔包括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所述第一孔部的截面大致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二孔部的截面大致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孔部的斜边与所述第二孔部的斜边平行,所述第一孔部上与所述第二孔部连接的直角边与所述第二孔部的斜边之间形成钝角。进一步地,所述井盖装置还包括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用于控制积水进入集水箱内或从集水箱内流出;所述连通机构包括第一连板、第二连板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板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底部并与所述盖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板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孔;所述第二连板设置在所述集水箱的底部并与所述集水箱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板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孔;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一连板、第二连板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进水孔与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或非连通而对积水流入所述集水箱内的流路进行开闭;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连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出水孔与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或非连通而对积水流出所述集水箱的流路进行开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板的外缘部设置有第一齿形部,所述第二连板的外缘部设置有第二齿形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形部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形部相啮合;所述第一连板上的第二进水孔与所述第二连板上的第二出水孔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板转动,第二进水孔与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连板转动,第二出水孔与所述第一出水孔非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的厚度大于所述井盖上升或下降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板的行程长度。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控制机构、电机和第三齿轮,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三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电机正转或反转,带动所述第三齿轮正转或反转,带动所述第一连板和所述第二连板正向或反向转动,以使积水流入或流出所述集水箱内的流路在开闭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装置和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井盖上,用于检测并反馈井盖上的积水量;所述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当所述流量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积水量大于预设值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出相应的电信号,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机正转,带动所述第三齿轮正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正向转动,使所述第一进水孔与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同时所述第一出水孔与所述第二出水孔非连通;当流量流量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积水量小于预设值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出相应的电信号,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机反转,带动所述第三齿轮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反向转动,使所述第一进水孔与所述第二进水孔非连通,同时所述第一出水孔与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井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板底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套设在所述下水井的外侧并与所述下水井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环绕所述固定板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第一连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导轨;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板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环绕所述下水井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第一连板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导轨。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连板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环绕所述集水箱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第二连板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匹配的第三导轨。进一步地,所述井盖装置还包括供能装置,所述供能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逆变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并储存在所述蓄电池内;所述蓄电池用于为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电机和所述流量传感器供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积水通过第一进水孔和伸缩管进入集水箱内,当集水箱重量和集水箱内积水的重量之和大于井盖时,集水箱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第三连杆向下移动,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向上倾斜,第一连杆带动井盖竖直上升,使得积水快速从下水井的上端口内流入下水道内,提高排水速率,解决了人为开启井盖费时费力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板上的第二进水孔与第二连板上的第二出水孔错位设置,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同时驱动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转动实现井盖装置进水和排水的目的,相对增加了井盖装置的便捷性。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流量传感器检测并反馈井盖上的积水量,使井盖的开闭可以自动控制,不需人为控制井盖的开合,增加了井盖装置的自动性,提高了及时排水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井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井盖装置的装配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A;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连板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井盖上升状态时的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系统流程图图8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B;图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用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盖板(1),设置在所述下水井(6)的上端,所述盖板(1)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3);/n井盖(2),设置于所述下水井(6)的上端口处,所述井盖(2)与所述下水井(6)、所述盖板(1)可结合/分离连接;/n伸缩管(4),与所述第一进水孔(3)连通,所述伸缩管(4)为可伸缩式管状;/n集水箱(5),套设在所述下水井(6)的外侧,所述集水箱(5)与所述伸缩管(4)连通;所述集水箱(5)的重量小于所述井盖(2)的重量;所述集水箱(5)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伸缩管(4)相对应的第一出水孔(501);/n连杆机构,包括多个支撑组件(7),每个所述支撑组件(7)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连杆(701)、第二连杆(702)和第三连杆(703),所述第一连杆(701)的第一端与所述井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70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70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下水井(6)的井壁并向外延伸与所述第三连杆(703)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703)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水箱(5)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701)垂直于所述井盖(2)所在的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用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1),设置在所述下水井(6)的上端,所述盖板(1)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3);
井盖(2),设置于所述下水井(6)的上端口处,所述井盖(2)与所述下水井(6)、所述盖板(1)可结合/分离连接;
伸缩管(4),与所述第一进水孔(3)连通,所述伸缩管(4)为可伸缩式管状;
集水箱(5),套设在所述下水井(6)的外侧,所述集水箱(5)与所述伸缩管(4)连通;所述集水箱(5)的重量小于所述井盖(2)的重量;所述集水箱(5)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伸缩管(4)相对应的第一出水孔(501);
连杆机构,包括多个支撑组件(7),每个所述支撑组件(7)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连杆(701)、第二连杆(702)和第三连杆(703),所述第一连杆(701)的第一端与所述井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70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70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下水井(6)的井壁并向外延伸与所述第三连杆(703)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703)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水箱(5)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701)垂直于所述井盖(2)所在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用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井(6)的井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孔(8),所述支撑孔(8)包括第一孔部(801)和第二孔部(802),所述第一孔部(801)的截面大致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二孔部(802)的截面大致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孔部(801)的斜边与所述第二孔部(802)的斜边平行,所述第一孔部(801)上与所述第二孔部(802)连接的直角边与所述第二孔部(802)的斜边之间形成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用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装置还包括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用于控制积水进入集水箱(5)内或从集水箱(5)内流出;所述连通机构包括第一连板(9)、第二连板(10)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板(9)设置在所述盖板(1)的底部并与所述盖板(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板(9)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孔(11);所述第二连板(10)设置在所述集水箱(5)的底部并与所述集水箱(5)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板(10)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孔(12);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一连板(9)、第二连板(10)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板(9)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进水孔(11)与所述第一进水孔(3)连通或非连通而对积水流入所述集水箱(5)内的流路进行开闭;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连板(10)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出水孔(501)与所述第二出水孔(12)连通或非连通而对积水流出所述集水箱(5)的流路进行开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用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板(9)的外缘部设置有第一齿形部(13),所述第二连板(10)的外缘部设置有第二齿形部(1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齿轮(15)与所述第一齿形部(13)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6)与所述第二齿形部(14)相啮合;所述第一连板(9)上的第二进水孔(11)与所述第二连板(10)上的第二出水孔(12)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齿轮(15)与所述第二齿轮(16)同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齿轮(15)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齿轮(15)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板(9)转动,第二进水孔(11)与所述第一进水孔(3)连通,第二齿轮(16)转动带动第二连板(10)转动,第二出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立宝刘玉振杜德跃费炳森宁尚盟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宇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