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费文达专利>正文

煤气灶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03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煤气灶燃烧器,其特征是外火道盖上的外火道采用风叶式斜向槽结构,该斜向槽与水平面的垂线之间夹角为-60°~-5°/5~60°,其最佳夹角为-30°~45°/30°~45°。同现有技术比较,本燃烧器具有结构合理、燃烧充分、热效率高、加工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的炉或灶及其燃烧器。常用的直统揭盖式煤气灶燃烧器,含有引射管,灶头,内火道盖,外火道盖,灶头与引射管之间的垫片和连接螺钉。火道盖上的燃气出口通道称为火道,直统揭盖式煤气灶燃烧器火道共有三层,内层火道布置在内火道盖上,中层火道和外层火道布置在外火道盖上,所有的火道均为圆形通孔。其中,外层火道通孔数远大于内层和中层火道通孔数,外层火道通孔沿径向方向朝外布置,通孔中心线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一般为30°~50°。直统封闭式煤气灶燃烧器的外火道的结构和朝向与直统揭盖式煤气灶燃烧器相同。上述煤气灶燃烧器存在以下缺陷1、外火道盖上的外层火道皆为圆形通孔,燃烧时,燃气的火焰与周围空气接触界面小,不能充分地从空气中摄取起助燃作用的氧气,致使燃料燃烧不够充分,既影响燃烧效果,又污染环境。2、由于外层火道方向朝外,燃烧的热量一部份用于加热锅体,另一部份直射到大气中而损耗,造成热效率低,热效率至多只能达到5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燃烧充分、热效率高的煤气灶燃烧器。图面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煤气灶燃烧器俯视图,图中1——内、外引射管 3——内火道盖31——内层火道通孔 4——外火道盖44——斜向槽45——中层火道通孔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标记为2——灶头 5——垫片41——上锥面42——外锥面43——下锥面其余标记与图1相同图3为外火道盖4上内层火道、外层火道布置图,图中C为斜向槽44与上锥面41径向母线之间的夹角,其余标记与图1、图2相同。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图中A——上锥面41径向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外锥面42母线与水平面的垂线之间的夹角,其余标记与图2相同。图5为图4的K向视图,图中D为斜向槽44与水平面垂线之间的夹角。以下结合附图说明,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煤气灶燃烧器由内、外引射管1、灶头2、内火道盖3、外火道盖4、灶头2与引射管1之间的垫片5以及用于连接灶头2和引射管1的螺钉组成。其中垫片5采用石棉垫片,火道共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火道布置在内火道盖2上,火道孔为圆形通孔;中、外层火道布置在外火道盖4上。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外火道盖4上部呈平锥形,下部为圆筒形,上锥面41径向母线与水平面之间夹角A为0°~30°,最佳夹角A为6°~8°,外锥面42母线与水平面的垂线之间的夹角B为-20°~0°,最佳夹角B为10°~15°,下锥面43与上锥面41相平行,外层火道由若干个风叶式斜向槽44构成,斜向槽44均匀地布置在外火道盖4的同一周径上,斜向槽44与上锥面41径向母线之间的夹角C为-50°~50°,最佳夹角C为0°~5°,斜向槽44与水平面的垂线之间夹角D为-60°~-5°/5°~60°,最佳夹角D为-30°~-45°/30°~45°。斜向槽44长度为5~12mm,宽度为1.0~1.6mm,外层火道高度为3~6mm,斜向槽44最佳长度为6.5~10mm,最佳宽度为1.2~1.5mm,外层火道最佳高度为3.5~4.5mm。有关外火道盖4的结构示于图3~图5。同现有技术比较,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煤气灶燃烧器有下列突出优点1、斜向槽火道出来的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比圆形通孔火道出来的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大得多,能充分地从空气中摄取起助燃作用的氧气,使燃气燃烧彻底、充分、干净,提高燃烧效率,又减少环境污染。2、外层火道采用风叶式斜向槽结构,只要合理选择夹角A、B、C、D角度,特别是夹角A、C、D的角度和斜向槽44的几何尺寸,就能确保产生自下而上旋转蓝色火焰,因为(a)、即使在某一斜向槽44出来的燃气有未完全烧尽的情况,也能被后续旋转的火焰反复烧尽。(b)、燃烧产生的自下而上的旋转蓝色火焰,它是一面作螺旋形旋转,同时紧贴锅体燃烧,射向空气中的热量显著减少,这样可使热效率提高到63%以上。3、工艺简单,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实施例一种家用煤气灶燃烧器,用电子点火器,采用烟斗式双管引射管,灶头,石棉垫,螺钉,内火道盖,外火道盖。其中,外层火道采用图3~图5所示的风叶式斜向槽结构,外火道盖上部呈平锥形,下部为圆筒形,其最大外径为96mm,总高度为17mm。中层火道按2.5×8mm均匀排列。上锥面41径向母线与水平面间夹角A=8°,外锥面42母线与水平面垂线间夹角B=10°,设斜向槽28个,斜向槽长度为10mm,宽度为1.2mm,外层火道高度为4.5mm,斜向槽与上锥面41母线间夹角C=0°,斜向槽与水平面垂线间的夹角D=45°,外火道盖4下部外径为58mm,内径为54mm。实测结果,热效率为65%。权利要求1.一种煤气灶燃烧器,包括引射管,灶头,内火道盖,外火道盖,灶头与引射管之间的垫片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外火道盖4上部呈平锥形,下部为圆筒形,上锥面41径向母线与水平面之间夹角A为0°~30°,外锥面42母线与水平面的垂线之间夹角B为-20°~0°,下锥面43与上锥面41相平行;外层火道由若干个风叶式斜向槽44构成,布置在外火道盖4上,斜向槽44与上锥面41径向母线之间夹角C为-50°~50°,斜向槽44与水平面的垂线之间夹角D为-60°~-5°/5°~60°,斜向槽44长度为5~12mm,宽度为1.0~1.6mm,外层火道高度为3~6mm。2.根据权利要求1的煤气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锥面41径向母线与水平面之间的最佳夹角A为6°~8°,外锥面42母线与水平面垂线之间的最佳夹角B为10°~15°,斜向槽44与上锥面径向母线之间的最佳夹角C为0°~5°,斜向槽44与水平面垂线之间的最佳夹角D为-30°~-45°/30°~45°,斜向槽44最佳长度为6.5~10mm,最佳宽度为1.2~1.5mm,外层火道最佳高度为3.5~4.5mm。专利摘要一种煤气灶燃烧器,其特征是外火道盖上的外火道采用风叶式斜向槽结构,该斜向槽与水平面的垂线之间夹角为-60°~-5°/5~60°,其最佳夹角为-30°~45°/30°~45°。同现有技术比较,本燃烧器具有结构合理、燃烧充分、热效率高、加工方便等优点。文档编号F24C3/08GK2069527SQ9020802公开日1991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29日专利技术者费文达, 康锦余, 刘进 申请人:费文达, 刘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气灶燃烧器,包括引射管,灶头,内火道盖,外火道盖,灶头与引射管之间的垫片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外火道盖4上部呈平锥形,下部为圆筒形,上锥面41径向母线与水平面之间夹角A为0~30°,外锥面42母线与水平面的垂线之间夹角B为-20°~0°,下锥面43与上锥面41相平行;外层火道由若干个风叶式斜向槽44构成,布置在外火道盖4上,斜向槽44与上锥面41径向母线之间夹角C为-50°~50°,斜向槽44与水平面的垂线之间夹角D为-60°~-5°/5°~60°,斜向槽44长度为5~12mm,宽度为1.0~1.6mm,外层火道高度为3~6m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文达康锦余刘进
申请(专利权)人:费文达刘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