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合成用恒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720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硅烷偶联剂合成用恒温装置,包括控温仓、控温加热棒和控制面板,所述控温仓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控温仓底端内壁的左右两侧皆安装有控温加热棒,所述控温仓底端的中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控温仓右侧的顶部开设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右侧焊接有扣环,所述插杆的顶端套接有套杆,所述控温仓的正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插杆对封盖闭合状态进行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对控温仓的进步加热进行温控,控温仓内部温度变化量小,温度恒定效果好,同时通过阀头使控温仓内部的气压保持在饱和的状态,减小了控温仓内部温度的流失速度,从而提高了硅烷偶联剂的合成效果。

Thermostatic device for silane coupling agent synthe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烷偶联剂合成用恒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药剂合成
,具体为硅烷偶联剂合成用恒温装置。
技术介绍
硅烷偶联剂最早应用于玻璃钢上,作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剂,使玻璃钢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玻璃钢工业中的重要性早已得到公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硅烷偶联剂的用途已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扩大到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用的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无机填充物的表面处理剂等表面处理机领域,硅烷偶联剂在合成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料合成温度进行控制,而现有的恒温装置控温性能不足,原料在反应时温度变化大,为此我们提出了硅烷偶联剂合成用恒温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硅烷偶联剂合成用恒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恒温装置控温性能不足,原料在反应时温度变化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硅烷偶联剂合成用恒温装置,包括控温仓、控温加热棒和控制面板,所述控温仓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控温仓内壁延伸至控温仓内部,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转轴的顶端焊接固定,所述电机的底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硅烷偶联剂合成用恒温装置,包括控温仓(1)、控温加热棒(6)和控制面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仓(1)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电机(3),且电机(3)的驱动轴穿过控温仓(1)内壁延伸至控温仓(1)内部,所述电机(3)的驱动轴与转轴(4)的顶端焊接固定,所述电机(3)的底端通过轴承座与控温仓(1)底端内壁相连接,所述控温仓(1)底端内壁的左右两侧皆安装有控温加热棒(6),所述控温仓(1)底端的中部开设有出料口(7),且出料口(7)的中部安装有阀门(8),所述控温仓(1)右侧的顶部开设有入料口(9),且入料口(9)远离控温仓(1)一端的左侧通过铰接轴与封盖(10)的左端铰接连接,所述入料口(9)...

【技术特征摘要】
1.硅烷偶联剂合成用恒温装置,包括控温仓(1)、控温加热棒(6)和控制面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仓(1)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电机(3),且电机(3)的驱动轴穿过控温仓(1)内壁延伸至控温仓(1)内部,所述电机(3)的驱动轴与转轴(4)的顶端焊接固定,所述电机(3)的底端通过轴承座与控温仓(1)底端内壁相连接,所述控温仓(1)底端内壁的左右两侧皆安装有控温加热棒(6),所述控温仓(1)底端的中部开设有出料口(7),且出料口(7)的中部安装有阀门(8),所述控温仓(1)右侧的顶部开设有入料口(9),且入料口(9)远离控温仓(1)一端的左侧通过铰接轴与封盖(10)的左端铰接连接,所述入料口(9)的右侧焊接有扣环(11),且扣环(11)的中部插设有插杆(13),所述插杆(13)的顶端套接有套杆(12),所述套杆(12)的顶端通过铰接轴与封盖(10)铰接连接,所述封盖(10)靠近入料口(9)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内口(14),所述封盖(10)另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外口(15),所述内口(14)的内部设置有阀头(16),且阀头(16)远离入料口(9)的一端穿过封盖(10)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文剑黄传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一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