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集水管、中心管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7634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心集水管、中心管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中心集水管(1)的内部具有空腔(106),中心集水管(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02)、使得流体通过第一导向槽(102)后并被引导,第一导向槽(102)沿着中心集水管(1)的轴线方向直线或曲线延伸;第一导向槽(102)的另一端还与其连通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03),第二导向槽(103)被设置位于中心集水管(1)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且第二导向槽(103)的另一端通过中心集水管(1)的第一端部(11)而与空腔(106)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中心集水管的内部空腔在轴线方向上得到最大利用,提高过滤效果,还能使膜片的产水更均匀更快的导出,不存在导出速率差异大而导致的可靠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心集水管、中心管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净水
,具体涉及一种中心集水管、中心管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净水机而言小体积是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复合滤芯结构被研究出来。对于卷式膜,包括卷式反渗透膜组件、卷式纳滤膜组件,都需要包含一根中心集水管,其中心集水管发挥中心轴支撑和收集产水的功能。目前众多的复合滤芯结构都是预处理集成、后处理集成,鲜有精细过滤滤芯与其它滤芯一体集成的复合滤芯结构。并且现有中心集水管通过在其内外壁贯通地开设径向孔以实现进水到中心集水管内部,但是这样的结构没有完全有效地利用中心集水管腔体的整个长度,使得中心集水管内部或外部的滤芯产生过滤的程度没有最大利用化,过滤效果不佳,且还存在膜片的产水导出慢、导出速率差异大、而出现可靠性问题。并且净水机的核心零部件是发挥过滤功能的滤芯,而传统净水机包含多级滤芯,瓶体数量多造成整机体积偏大,且各级滤芯换芯周期不一致,增加换芯不便利性。近年来,净水机小体积成为一个行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多级复合滤芯被使用在产品上。然而,目前已有的复合滤芯大多为两级复合、三级复合,相比于传统的包含单级滤芯的净水机,体积已有明显降低。但是,如若能实现一颗滤芯复合净水机多级滤芯发挥净化作用,净水机体积将有进一步减少的空间。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中的中心集水管存在没有完全有效地利用中心集水管腔体的整个长度,使得中心集水管内部或外部的滤芯产生过滤的程度没有最大利用化,过滤效果不佳;且还存在膜片的产水导出慢、导出速率差异大、而出现可靠性问题;且未有精细过滤滤芯与其他滤芯一体集成的结构、而导致滤芯组件体积较大等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中心集水管、中心管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的中心集水管存在没有完全有效地利用中心集水管腔体的整个长度,使得过滤效果不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中心集水管、中心管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心集水管,其中所述中心集水管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中心集水管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使得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槽后并被引导,所述第一导向槽沿着所述中心集水管的轴线方向直线或曲线延伸;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另一端还与其连通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被设置位于所述中心集水管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且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心集水管的第一端部而与所述空腔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槽不与所述空腔连通;和/或,所述中心集水管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相背的第二端部,且在所述第二端部处设置有中心管出口,且所述中心管出口与所述空腔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和/或,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槽。优选地,所述中心管出口与所述空腔相接的位置形成台阶结构,且所述空腔的横截面积比所述中心管出口的横截面积大,且在所述台阶结构的台阶端面处设置有第二台阶;和/或,在所述第二密封槽与所述中心集水管的外周壁相接位置形成有第一台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中心管组件,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中心集水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的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周壁相结合并形成密封,且沿轴向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流体流过的间隔空间。优选地,当所述中心集水管包括第二导向槽时,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间隔空间连通,所述间隔空间与所述空腔连通。优选地,当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时,所述第二密封槽处设置有O型密封圈,且所述端盖为O型圈密封端盖;或者,所述第二密封槽被设置成螺纹密封结构,且所述端盖为螺纹密封端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中心管组件,当中心集水管包括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时,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中心集水管的外周,使得水从所述滤芯渗透至所述中心集水管的第一导向槽、再沿着所述第二导向槽进而进入所述空腔中。优选地,所述滤芯为卷式膜滤芯,其缠绕在所述中心集水管的外周壁上;和/或,所述空腔中还设置至少一级过滤滤芯;。优选地,所述卷式膜滤芯包括卷式膜片、胶线和进水格网;和/或,所述卷式膜滤芯为精细过滤滤芯;和/或,所述至少一级过滤滤芯包括第一级后处理滤芯和所述第二级后处理滤芯。优选地,所述卷式膜滤芯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导向槽配合的引水槽,所述中心集水管的内壁面上开设有能够对所述过滤滤芯进行卡接的卷膜卡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净水系统,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心集水管、中心管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中心集水管外壁上设置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沿轴线方向直线或曲线延伸,而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末端再开设有第二导向槽,通过第二导向槽连通到中心集水管的第一端部并最终与空腔连通,从而使得中心集水管外壁处的流体通过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沿轴线方向直线或曲线地被导向至中心集水管的端部、进而将流体导入空腔中,有效地替代了现有的在中心集水管上沿径向开设径向孔的方式,使得中心集水管的内部空腔在轴线方向上能够被得到充分且完全的利用,并且使得套设在中心集水管外周的滤芯在轴向方向上能够对水进行充分的过滤作用,能够使得中心集水管内部或外部的滤芯的过滤的程度最大利用化,有效提高了过滤效果,还能使膜片的产水更均匀更快的导出,不存在导出速率差异大而导致的可靠性问题;中心管表面开设有引水槽,相比于传统径向间隔开孔的中心管,引水槽可均匀的分布在表面,导水更流畅;并且本技术的滤芯组件通过中心管而将精细过滤滤芯套设于其外周,而中心集水管空腔内部设置至少一级过滤滤芯,能够使得精细过滤滤芯与其他滤芯通过中心集水管而被有效地一体集成,从而有效地减小滤芯组件的体积,而且不用采用某些技术中采用内筒体的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的简单化,小型化;且中心管大腔体特征,可用于放置后处理功能的滤材,构建复合滤芯结构,或作为储水容器,能够通过稀释而避免由于渗透造成的第一杯水TDS高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中心集水管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左视结构示意图(第一端部端面或称尾端侧面);图3是本技术的滤芯组件的实施例1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端盖的正面剖视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滤芯组件的实施例2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端盖的正面剖视结构图;图7是图3或图5中的卷式膜滤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中心集水管;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3、间隔空间;101、第一密封槽;102、第一导向槽;103、第二导向槽;104、第一台阶;105、第二密封槽;106、空腔;107、第二台阶;108、中心管出口;109、第二导向槽出口;110、卷膜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心集水管,其特征在于:/n所述中心集水管(1)的内部具有空腔(106),所述中心集水管(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02)、使得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槽(102)后并被引导,所述第一导向槽(102)沿着所述中心集水管(1)的轴线方向直线或曲线延伸;所述第一导向槽(102)的另一端还与其连通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03),所述第二导向槽(103)被设置位于所述中心集水管(1)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且所述第二导向槽(10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心集水管(1)的第一端部(11)而与所述空腔(106)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集水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集水管(1)的内部具有空腔(106),所述中心集水管(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02)、使得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槽(102)后并被引导,所述第一导向槽(102)沿着所述中心集水管(1)的轴线方向直线或曲线延伸;所述第一导向槽(102)的另一端还与其连通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03),所述第二导向槽(103)被设置位于所述中心集水管(1)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且所述第二导向槽(10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中心集水管(1)的第一端部(11)而与所述空腔(10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集水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槽(102)不与所述空腔(106)连通;和/或,所述中心集水管(1)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11)相背的第二端部(12),且在所述第二端部(12)处设置有中心管出口(108),且所述中心管出口(108)与所述空腔(10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心集水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部(1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101),和/或,所述第一端部(1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槽(1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心集水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管出口(108)与所述空腔(106)相接的位置形成台阶结构,且所述空腔(106)的横截面积比所述中心管出口(108)的横截面积大,且在所述台阶结构的台阶端面处设置有第二台阶(107);和/或,在所述第二密封槽(105)与所述中心集水管(1)的外周壁相接位置形成有第一台阶(104)。


5.一种中心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心集水管(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的端盖(2),所述端盖(2)与所述第一端部(11)的外周壁相结合并形成密封,且沿轴向所述端盖(2)与所述第一端部(11)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流体流过的间隔空间(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友铃申鸿海胡进华张玉莹董平安秦雪鑫陈静谢武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