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576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潜水服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包括外关节与内关节,所述内关节放置在外关节的内侧,所述外关节与内关节相对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半圆弧沟槽,第一半圆弧沟槽对齐后形成第一圆形圆周槽,第一圆形圆周槽的内部填充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侧位于外关节、内关节相对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圆弧沟槽,且外关节、内关节相对的侧壁通过第二圆弧沟槽嵌合放置设有密封件;水下潜水服关节处通过外关节与内关节完成两个旋转关节的连接,就是通过此连接件进行连接,既保证了连接性,也实现了两个关节可以进行相对的转动;环型的密封件使得关节转动的同时还需保证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潜水服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水下载人常压潜水服作业于水底,潜水服内部始终保持一个大气压,搭载专业人员在水下进行作业工作。因此要求潜水服的四肢(胳膊和腿,尤其是胳膊)可灵活转动,以便于专业人员进行各类作业工作。同时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需保证各关节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目前的水下潜水服不可灵活转动,影响到专业人员在水下进行各类作业,导致专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耗时长导致人力成本提高,总体来说满足不了专业人员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水下潜水服的结构进行优化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弊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及其方法,具有保证活动关节连接处的密封性,提升两个关节连接处可靠性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包括外关节与内关节,所述内关节放置在外关节的内侧,所述外关节与内关节相对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半圆弧沟槽,第一半圆弧沟槽对齐后形成第一圆形圆周槽,第一圆形圆周槽的内部填充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侧位于外关节、内关节相对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圆弧沟槽,且外关节、内关节相对的侧壁通过第二圆弧沟槽嵌合放置设有密封件。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圆形圆周槽的外侧位于外关节的侧表面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内关节半圆形沟槽处设计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设有限位件。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件为螺栓构件,所述连接件为C型构件,所述限位件的两侧表面与连接件的两端的断面保持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件采用环形橡胶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关节的内壁向内延伸有限位环,所述内关节的端部向内延伸收缩并嵌合放置在限位环的内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密封件安装至内关节的第二圆弧沟槽内;步骤二:将外关节与内关节组合,使两个第一半圆弧沟槽对齐,形成第一圆形圆周槽;步骤三:从开口槽的内部穿入连接件,直至从另一侧穿出;步骤四:安装限位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水下潜水服关节处通过外关节与内关节完成两个旋转关节的连接,就是通过此连接件进行连接,既保证了连接性,也实现了两个关节可以进行相对的转动;环型的密封件使得关节转动的同时还需保证密封性能,即使此关节在水下进行转动,也不会发生泄漏现象;关节内部增加了限位件,防止两个关节相对转动时连接件跟随转动,避免端部进入到圆形沟槽内如法取出,便于设备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中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中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关节;2、内关节;3、密封件;4、连接件;5、开口槽;6、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及其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包括外关节1与内关节2,内关节2放置在外关节1的内侧,外关节1与内关节2相对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半圆弧沟槽,第一半圆弧沟槽对齐后形成第一圆形圆周槽,第一圆形圆周槽的内部填充放置有连接件4,连接件4的内侧位于外关节1、内关节2相对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圆弧沟槽,且外关节1、内关节2相对的侧壁通过第二圆弧沟槽嵌合放置设有密封件3。本实施方案中,外关节1和内关节2均为环形件,为满足两个关节的相对转动功能,连接件4采用柔性圆形棒料,具有一定的弯曲半径与强度,可轻易穿入外关节1和内关节2形成的圆形圆周槽内。且高强度的性能保证了外关节1与内关节2的连接可靠性,防止两个关节发生脱离现象。当外关节1和内关节2相对转动时,因为摩擦力的存在,连接件4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旋转,转动角度较大时,连接件4的两端均进入圆形槽内,此时对连接件4的取出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取出难度非常大,且是破坏性的,因此连接件4的使用,即满足了外关节1与内关节2的相对转动要求,也保证了两个关节的连接可靠性,当连接件4欲发生转动时,限位件6起限制作用,使连接件4无法转动。具体的,第一圆形圆周槽的外侧位于外关节1的侧表面开设有开口槽5,内关节2半圆形沟槽处设计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设有限位件6,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的使用,避免了外关节1与内关节2的相对转动引起连接件4发生旋转,使连接件4的端部进入圆形槽内,导致连接件4无法正常取出的问题。具体的,限位件6为螺栓构件,连接件4为C型构件,限位件6的两侧表面与连接件4的两端的断面保持接触,本实施例中外关节1与内关节2的组装和拆解,只需插入或拔出连接件4即可,操作简单易行。具体的,密封件3采用环形橡胶构件,本实施例中因潜水服工作于水下,外关节1与内关节2发生相对转动的同时,还需保证两个关节间的密封性,故密封件3采用O型圈实现动密封,即满足外关节1与内关节2的相对转动要求,也通过O型圈的动密封性能实现两关节间的密封;且O型圈为常规密封工件,易于采购与更换。具体的,外关节1的内壁向内延伸有限位环,内关节2的端部向内延伸收缩并嵌合放置在限位环的内部,本实施例中外关节1与内关节2相互嵌合保持关节紧密连接。具体的,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密封件3安装至内关节2的第二圆弧沟槽内;步骤二:将外关节1与内关节2组合,使两个第一半圆弧沟槽对齐,形成第一圆形圆周槽;步骤三:从开口槽5的内部穿入连接件4,直至从另一侧穿出;步骤四:安装限位件6。本专利技术中该水下潜水服关节处,通过外关节1与内关节2完成两个旋转关节的连接,就是通过此连接件4进行连接,既保证了连接性,也实现了两个关节可以进行相对的转动;环型的密封件3使得关节转动的同时还需保证密封性能,即使此关节在水下进行转动,也不会发生泄漏现象;关节内部增加了限位件6,防止两个关节相对转动时连接件4跟随转动,避免导致端部进入到圆形沟槽内如法取出,便于设备使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包括外关节(1)与内关节(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关节(2)放置在所述外关节(1)的内侧,所述外关节(1)与所述内关节(2)相对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半圆弧沟槽,所述第一半圆弧沟槽对齐后形成第一圆形圆周槽,所述第一圆形圆周槽的内部填充放置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的内侧位于所述外关节(1)、所述内关节(2)相对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圆弧沟槽,且所述外关节(1)、所述内关节(2)相对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圆弧沟槽嵌合放置设有密封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包括外关节(1)与内关节(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关节(2)放置在所述外关节(1)的内侧,所述外关节(1)与所述内关节(2)相对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半圆弧沟槽,所述第一半圆弧沟槽对齐后形成第一圆形圆周槽,所述第一圆形圆周槽的内部填充放置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的内侧位于所述外关节(1)、所述内关节(2)相对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圆弧沟槽,且所述外关节(1)、所述内关节(2)相对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圆弧沟槽嵌合放置设有密封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圆周槽的外侧位于所述外关节(1)的侧表面开设有开口槽(5),所述内关节(2)的半圆形沟槽处设计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设有限位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潜水服的活动关节连接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华李镇王智杰孙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