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振东专利>正文

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50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其是于炉头盖内设有一体环状的减压网,又炉头盖内外周缘分别形成有焰孔,各焰孔孔缘分别具有斜度而以一螺旋形式排列,且于炉头盖外周缘与底部间形成有多个辅助焰孔,以产生辅助母火;当前述炉头盖引燃时,各焰孔将以螺旋方向喷出火焰,其产生螺旋火焰并导入周围的空气予以混合,而可提高其燃烧效率。(*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设于煤气炉上的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一般煤气炉头上均设有分离式的炉头盖,呈环状的炉头盖上形成有多个焰孔,供送出可燃气体,于引燃后产生炉火。一般煤气炉头在使用时常见的问题是出现飞火及红火,其中飞火是因为炉头内气压过大,造成煤气在较大的压力下冲出焰孔,而出现火苗飘离焰孔的现象。红火则因为氧气不足,燃烧不完全所致,其除影响加热效率外,亦容易烧黑锅底,造成清理上的困扰。由上述可知,现有的煤气炉头普遍存在飞火与红火问题,欲克服该等问题,必须考虑的是煤气炉头的内压调节及煤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而在内压调节部分,有业者尝试于炉头盖内加设一网体,令煤气经焰孔送出时,先通过该网体进行减压,惟该网体是呈单片状,除不便于组装外,亦较难以固定,故其设计上仍未臻完善。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特殊焰孔及减压网,可产生多重空气混合,进而提高燃烧效率并调节内压以解决红火、飞火现象的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其是于炉头盖内、外周缘分别形成焰孔,各焰孔孔缘分别具有斜度而以一螺旋形式排列,当其喷出煤气并引燃时,将产生螺旋式火焰,而导入周围的空气予以混合,藉以使煤气完全燃烧,而提高其燃烧效率。本技术又一目的是使该炉头盖外周缘与底部间形成多个辅助焰孔,以产生辅助母火,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本技术再一目的是使炉头盖内设有一体环状的减压网,该减压网的截面形状是呈形状,可略经压缩而轻易地安装于炉头盖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其特征在于于炉头盖内、外周缘壁面分别形成有焰孔,各焰孔分别具有斜度,而以一螺旋形式排列。在上所述的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中,该炉头盖外周缘壁面底端与底部间可形成有多个辅助焰孔;而且,该炉头盖内可设有一体环状的减压网,其中炉头盖一端截面呈形状,其内部空间是由上下两层相通的梯形通道所形成,并于其间形成有一较小颈部,又减压网的截面形状是呈形状,其安装于炉头盖的上层通道内,并对应位于焰孔内侧;此外,该焰孔外侧孔口可高于内侧孔口,且呈一相对斜度;并且焰孔斜度可为30°。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至少具备下列优点1·可有效克服燃烧不完全所造成的红火问题本技术主要是于炉头盖内外周缘壁面上分别形成以螺旋形式排列的焰孔,当其引燃时,可产生螺旋状火焰与热气流,藉以大量引进周边的冷空气,使喷出煤气第三次与空气混合,其与只经过二次空气混合的传统炉头比较,可使煤气的燃烧更臻完全,进而大幅提高燃烧效率。2·可有效避免飞火现象本技术于炉头盖内设有一体环状的减压网,其可于煤气自焰孔喷出前进行减压缓冲调节,令煤气以适当压力喷出,而不致发生飞火现象。3·便于组装易于固定本技术藉以作内压调节的减压网是一端截面呈形状的一体式环状体,其略经压缩,即可轻易安装于炉头盖内,并进一步固定于其间,以该等构造不仅组装方便,更可获得稳定的结合效果。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横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剖视暨动作示意图。有关本技术的结构部分,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其包括有一炉头盖10及安装于炉头盖10内部的减压网20,其中该炉头盖10是呈环状,其内、外周缘壁面上分别形成有焰孔11、12。又减压网20是一体式的环状构造,其截面大体呈一形状,可方便地安装固定于炉头盖10内部。有关该炉头盖10进一步的详细构造,请参阅图2所示,该炉头盖10的一端截面亦大体呈形状,其内部空间除供煤气流通外,亦供安装固定前述减压网20;又炉头盖10内部空间是由上下两层相通的梯形截面通道101、102所构成,而于二者间形成有一较小的颈部103,该颈部103略小于减压网20的截面宽度,而该减压网20经略事压缩后,可经下层通道102卡入上层通道101,并相对顶撑于上层通道101相对内侧壁,令减压网20正好位于焰孔11、12内侧,藉以调节经焰孔11、12送出煤气的压力。再炉头盖10的焰孔11、12是经特殊设计,其主要是令前述焰孔11、12以螺旋方向形成,由图2可看出,该焰孔11、12是分别呈相对内斜方向,意即其外侧孔口恒高于内侧孔口,又请参阅图3所示,每一焰孔11、12的外侧孔口与内侧孔口分别呈一适当斜度,于本实施例中,该斜度为30°。利用前述焰孔11、12设计可令炉头盖10产生螺旋状的火焰,并利用该螺旋火焰产生的螺旋状热气流以引进火焰周边的空气进行充分混合,令喷出的煤气得以燃烧完全,而提高其燃烧效率。仍请参阅图2所示,该炉头盖10于内、外周缘壁面底端分别以水平方向延伸有突出的端缘104,其中外侧周缘壁面与其端缘104的转角处形成有以垂直方向贯穿的辅助焰孔105,利用辅助焰孔105产生的火焰以辅助母火,并可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由上述说明可看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型态,至于其与炉头组合后的形态则如图4所示,该炉头30为一般的炉头形式,其一端截面为形状,又其相对内侧壁于等高位置分别形成有挡缘31,可供炉头盖10跨设其间,同时令炉头30内部的气流通道与炉头盖10内的上下层通道101、102相互连通,以便输送煤气。当煤气经炉头30送入炉头盖10,在经焰孔11、12送出前将先行接触减压网20,该减压网20上多个细小网隙对送出的煤气形成缓冲减压作用,令煤气以适当压力喷出,而有效改善煤气以较大压力喷出时所造成的飞火现象。又当炉头盖10与炉头30结合时,其端缘104上的辅助焰孔105虽对应于炉头30内的挡缘31,惟实际上,炉头盖10与炉头30间的接合处不可能完全密合,故仍将有适量的煤气经辅助焰孔105送出,于引燃后构成一辅助火焰。再由图5可看出,当煤气自焰孔11、12喷出并引燃时,其火焰即围成一螺旋状的火圈,并同时产生相同方向的热气流,此一螺旋状的热气流将大量引进周边的冷空气,令煤气与空气发生第三度混合(第一次混合在炉头进气时发生,第二次混合发生于煤气与空气自焰孔喷出时),由于本技术的炉头盖10较传统炉头盖多一次使煤气与空气混合的机会,因此可使煤气的燃烧更为完全,进而提高燃烧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其特征在于于炉头盖内、外周缘壁面分别形成有焰孔,各焰孔分别具有斜度,以一螺旋形式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其特征在于该炉头盖外周缘壁面底端与底部间形成有多个辅助焰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其特征在于该炉头盖内设有一体环状的减压网,炉头盖一端截面呈形状,其内部空间是由上下两层相通的梯形通道所形成,并于其间形成有一较小颈部,减压网的截面形状是呈形状,其安装于炉头盖的上层通道内,并对应位于焰孔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其特征在于该焰孔外侧孔口高于内侧孔口,且呈一相对斜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其特征在于该焰孔斜度为3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其是于炉头盖内设有一体环状的减压网,又炉头盖内外周缘分别形成有焰孔,各焰孔孔缘分别具有斜度而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螺旋式焰孔的炉头盖,其特征在于:于炉头盖内、外周缘壁面分别形成有焰孔,各焰孔分别具有斜度,以一螺旋形式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吴振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