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触控物理助眠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417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触控物理助眠仪,包括壳体,壳体内置有电源供电模块、MCU控制模块和光控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和光控模块均与MCU控制模块连接,光控模块包括第二芯片、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电极、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N型MOS管,第三电阻另一端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第二芯片的第六插脚同时与第二电阻一端和第一N型MOS管连接,第一N型MOS管和第一电阻另一端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连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多数睡眠仪针对于低压输入,无法实现光谱调节的技术问题,以实现5V蓄电池供电,且能够对于光谱调节的技术问题。

An intelligent touch controlled physical sleep a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触控物理助眠仪
本技术属于睡眠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触控物理助眠仪。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越来越多睡眠仪被开发出来,能够通过光谱调节呼吸频率,加快用户入睡,而这些睡眠仪的光谱调节需要较大电压,比如220V电压,针对于小电压,比如10V以下输入,输入10V以下电压实现光谱调节暂时没有相关的技术方案,存在成本高、通用性低问题,适用输入电压范围小。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触控物理助眠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多数睡眠仪针对于低压输入,无法实现光谱调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智能触控物理助眠仪,包括壳体,壳体内置有电源供电模块、MCU控制模块和光控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和光控模块均与MCU控制模块连接,光控模块包括第二芯片、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电极、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N型MOS管,第二芯片的第一插脚同时与第一电容一端、第三电阻一端和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另一端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第二芯片的第六插脚同时与第二电阻一端和第一N型MOS管连接,第一N型MOS管和第一电阻另一端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连接。优选地,第一N型MOS管的D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另一端与第一电阻另一端连接。优选地,第一N型MOS管的G极与同时与第二芯片的第六插脚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N型MOS管的S极和地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声控模块,MCU控制模块包括MCU芯片,声控模块为第一喇叭,MCU芯片的第十二插脚和第十三插脚均与第一喇叭连接,MCU芯片的第十六插脚与第二芯片的第二插脚连接,MCU芯片的第一插脚、第四插脚、第五插脚和第六插脚均与第一端子连接,MCU芯片的第二插脚同时与第二端子、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电源供电模块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智能触控物理助眠仪,输入5V电压即可实现光谱调节,基于光控模块和MCU控制模块设置,接收5V的输入电压,也能够对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实现明暗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中光控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MCU控制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电源供电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按键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如图1、图2、图6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中光控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光谱调节在本申请中,即表示对于LED灯进行亮灯控制,比如第一时间通电即亮,第二时间不通电即不亮,一亮一不亮即表示对于LED灯的光谱调节。本技术的一种智能触控物理助眠仪,包括壳体1,壳体1内置有电路模块2,电路模块2包括电源供电模块10、MCU控制模块20和光控模块30,电源供电模块10和光控模块30均与MCU控制模块连接,光控模块包括第二芯片U2、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和第一N型MOS管Q1,第二芯片U2的第一插脚VDD同时与第一电容C1一端、第三电阻R3一端和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另一端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第二芯片U2的第六插脚P11同时与第二电阻一端和第一N型MOS管连接,第一N型MOS管和第一电阻另一端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睡眠仪,输入5V电压即可实现光谱调节,基于光控模块和MCU控制模块设置,接收5V的输入电压,也能够对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实现明暗变化。更具体地,第一N型MOS管的D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另一端与第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N型MOS管的G极与同时与第二芯片的第六插脚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N型MOS管的S极和地连接。其中,第二芯片U2的型号为HRH064,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着电源模块输出的5V电压。具体地,如图4所示,对于电源供电模块10,电源供电模块包括第五芯片U5、第六端子J6、第一蓄电池BATTERY和第四端子J4,第五芯片U5的第五插脚同时与第一蓄电池一端、第四二极管D4一端、第七电阻R7一端和第六端子J6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八插脚与第七电阻R7另一端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四插脚同时与第四电容C4一端和第一电感线圈L1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线圈L1另一端与USB接口J4连接。本实施例对于电源供电模块10进行具体电路限定,第一蓄电池的5V电压经过第六端子J6输入至MCU控制模块和光控模块,与传统的220V电压输入相比,电压输入低,使得睡眠仪可不经过DC接口接电,通过5V蓄电池即可实现工作。电源供电模块是采用USB接口供电和电池供电并存的方式。输入电压是采用标准的电源适配器输出电压为5V电流为1A的适配器为此睡眠仪提供电能。第五芯片U5的型号为RS4056,RS4056是一款恒定电流、恒定电压的线性充电IC。具有外部元器件数目少,高达1000mA的充电电流,不需要MOSEFT、检测电阻器或隔离二极管,恒定电流/恒定电压操作,并具有在无过热危险的情况下实现充电速率最大化的热调节功能,软启动限制浪涌电流,2.9V涓流充电和电池温度监测功能。如图3所示,还包括声控模块40,MCU控制模块包括MCU芯片U1,MCU芯片U1的型号为HRH080,声控模块40为第一喇叭U3,MCU芯片的第十二插脚和第十三插脚均与第一喇叭连接,MCU芯片的第十六插脚与第二芯片的第二插脚连接,MCU芯片的第一插脚、第四插脚、第五插脚和第六插脚均与第一端子J1连接,MCU芯片的第二插脚同时与第二端子J2、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源供电模块连接,具体地,如图5所示,MCU控制模块还包括按键电路,按键电路包括第四芯片U4,第四芯片的型号为TK0057,TK0057是一款4路的使用电容式感应原理设计的触摸IC,拥有自动校准功能,当无按键被触摸时,系统重新校准;各触摸按键的灵敏度可以由外部电容进行调节等优点。TK0057的1、2、3、4引脚为触摸感应引脚,假如有相应的触摸信号会通过TK0057相对应的触摸感应输出脚13、14、15、16经过端子J3和连接线传到端子J1最后传到控制的MCU上。J3的1脚和2脚为为芯片U4提供5V供电。对于MCU芯片U1,J2是接来自电源供电模块J6的5V输出电源,为整个电路提供能量。J1是外部信号传入脚,把控制信号交由MCU处理,然后MCU再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由于MCU集成了功放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触控物理助眠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置有电源供电模块、MCU控制模块和光控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和光控模块均与MCU控制模块连接,光控模块包括第二芯片、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N型MOS管,第二芯片的第一插脚同时与第一电容一端、第三电阻一端和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另一端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第二芯片的第六插脚同时与第二电阻一端和第一N型MOS管连接,第一N型MOS管和第一电阻另一端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触控物理助眠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置有电源供电模块、MCU控制模块和光控模块,电源供电模块和光控模块均与MCU控制模块连接,光控模块包括第二芯片、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N型MOS管,第二芯片的第一插脚同时与第一电容一端、第三电阻一端和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另一端与MCU控制模块连接,第二芯片的第六插脚同时与第二电阻一端和第一N型MOS管连接,第一N型MOS管和第一电阻另一端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触控物理助眠仪,其特征在于,第一N型MOS管的D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另一端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飞李顺欣黄佩伊方晋杭龚石冲
申请(专利权)人:象梅深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