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40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雾化主体,雾化主体包括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与壳体的外部连通,出气孔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喷雾器连通,壳体上设置有悬挂组件,悬挂组件用于将雾化装置悬挂在外部支架上。其可悬挂使用,无需放置在桌面上,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道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很多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的危险,预防及迅速治疗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实现有效的治疗效果,通常使用喷雾装置作为治疗的工具。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均需要桌面用于放置雾化装置的固定面。对卧床病人或婴儿的雾化治疗,由于雾化装置必须放置在桌面上,在雾化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误碰到雾化装置而导致雾化装置发生侧翻,影响所述雾化装置的正常使用,此外,还需要额外设置用于放置雾化装置的桌面,在医院临床使用及家庭使用中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可悬挂使用,无需放置在桌面上,使用便捷。为达到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雾化主体,所述雾化主体包括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出气孔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喷雾器连通,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用于将所述雾化装置悬挂在外部支架上。作为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所述壳体由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对扣而成,且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雾化主体的容纳腔。作为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悬挂组件包括吊扣件以及与所述吊扣件连接的吊绳,所述吊扣件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所述吊绳远离所述吊扣件的一端与所述外部支架连接。作为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贯穿开设有悬挂孔,所述吊扣件包括卡接部和吊环,所述卡接部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吊环可拆卸连接,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内部,所述吊环由所述上壳体的内部通过所述悬挂孔延伸至所述上壳体的外部。作为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吊扣件与所述上壳体焊接连接;或,所述吊扣件与所述上壳体通过粘接剂连接。作为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雾化主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上壳体连接。作为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雾化主体包括散热风扇,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排风口和吸风口。作为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风扇靠近所述排风口设置,所述排风口的周部设置有至少两块挡风板,各个所述挡风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壳体的中部延伸,所述挡风板之间形成用于通风的通风道,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通风道中。作为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一上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体下方的第二上壳体,所述第二上壳体包括第一侧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的顶板,所述第一上壳体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悬挂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体上;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下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壳体上方的第二下壳体,所述第二下壳体包括第二侧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的底板,所述第一下壳体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上壳体和所述第二下壳体对扣设置,且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上壳体与所述第一下壳体之间。作为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上壳体、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下壳体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形成所述壳体的外壁,所述壳体的外壁呈球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进行雾化治疗时,雾化装置通过悬挂组件将整个雾化装置悬挂在外部支架上,使得雾化装置悬挂在病人的上方,并在壳体的外部将喷雾器与雾化主体的出气孔连接,使得在雾化主体的高压气流的作用下将雾化器中的药液杯中的药液雾化并从雾化器的喷嘴喷出,作用于病人的需雾化治疗的部位。通过设置悬挂组件,不需要另外提供桌面用于放置和固定雾化装置,可有效地利用空间,并且在雾化治疗的过程中,可避免病人(尤其是婴儿或者是卧床病人)误碰到雾化装置而影响雾化装置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实施例所述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所述雾化装置移除所述下壳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所述雾化装置移除所述下壳体和所述防护罩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所述雾化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所述雾化主体的剖视图(移除所述防护罩时)。图6为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所述第二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所述第二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所述第二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所述第一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所述孔座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所述导线孔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上壳体;101、悬挂孔;102、第一连接柱;2、第二上壳体;201、顶板;202、第一侧板;203、第二连接柱;204、第二固定孔;3、第一下壳体;301、第四连接柱;4、第二下壳体;401、底板;402、第二侧板;403、第三连接柱;404、第六固定孔;5、导线孔座;501、安装部;502、导线通孔;503、限位凸起;6、吸风口;7、雾化主体;701、驱动电机;702、防护罩;703、散热风扇;704、压缩气缸;705、支撑脚;706、气腔;707、进气口;708、出气口;709、进气连接头;710、出气连接头;8、手动开关;9、药液杯;10、连通管;11、挡风板;12、排风口;13、安装槽;14、进气部;15、喷气部;16、孔座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至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雾化主体7,所述雾化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雾化主体,所述雾化主体包括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出气孔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喷雾器连通,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用于将所述雾化装置悬挂在外部支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雾化主体,所述雾化主体包括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出气孔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喷雾器连通,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用于将所述雾化装置悬挂在外部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所述壳体由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对扣而成,且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雾化主体的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包括吊扣件以及与所述吊扣件连接的吊绳,所述吊扣件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所述吊绳远离所述吊扣件的一端与所述外部支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贯穿开设有悬挂孔,所述吊扣件包括卡接部和吊环,所述卡接部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吊环可拆卸连接,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内部,所述吊环由所述上壳体的内部通过所述悬挂孔延伸至所述上壳体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扣件与所述上壳体焊接连接;
或,所述吊扣件与所述上壳体通过粘接剂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忠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云雾雾化应用技术研究院普通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