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403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解决了现有的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手柄偏短操作不便,注射针上锁紧力太小的问题,其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外侧固定有辅助组件,手柄外部前端固定有外鞘管,手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部底端通过滑轨连接有推杆,推杆外部一侧位于外鞘管内部固定有内鞘管,内鞘管外部一侧固定有针头,推杆和手柄顶端之间固定有限位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圆槽、卡箍、螺栓、支撑块和橡胶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辅助组件加大手柄,使医师在握住手柄时,不仅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操作,还让指头远离推杆和手柄之间的间隙,避免了夹伤,通过限位组件避免了在扎针时可能被弹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
本技术涉及窥镜用注射针
,具体为一种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80年代,内窥镜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消化道疾病,经过长期发展内窥镜技术日臻完善,镜下治疗已成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镜下注射治疗技术更是以手术微创、可直接患部注药的优点,被越来愈多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所接受,尤其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效果更为突出,现有的内窥镜用注射针手柄偏短,手掌过大的医师使用操作时会感到十分不便,且推杆和手柄之间在推动时,一不注意便会夹住手指,并且内窥镜用注射针采用塑料止扣进行锁紧限位,塑料止扣在运动刮擦几次,易磨损使锁紧力减小,这样在扎针时容易被弹回,易产生医疗事故。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手柄偏短操作不便,注射针上锁紧力太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外侧固定有辅助组件,手柄外部前端固定有外鞘管,手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部底端通过滑轨连接有推杆,推杆外部一侧位于外鞘管内部固定有内鞘管,内鞘管外部一侧固定有针头,推杆和手柄顶端之间固定有限位组件。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圆槽、卡箍、螺栓、支撑块和橡胶垫,手柄外部两侧均开设有圆槽,圆槽外侧套接有卡箍,卡箍顶端两侧之间均连接有螺栓,卡箍外部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块,支撑块外部一侧固定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限位块、支撑杆、键块、限位孔和限位杆,手柄顶端中部开设有限位槽,手柄顶端靠近限位槽外部两侧均固定有限位块,推杆顶端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顶端通过限位槽固定有键块,键块中部和限位块外部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侧固定有限位杆。优选的,所述手柄为一种ABS塑料材质构成,手柄后端靠近推杆外侧固定有橡胶套。优选的,所述推杆后端固定有盖帽,推杆外部位于空腔内部一侧固定有挡块。优选的,所述橡胶垫为一种波浪形的橡胶垫,橡胶垫外侧开设有防滑纹。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辅助组件加大手柄,使医师在握住手柄时,不仅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操作,还让指头远离推杆和手柄之间的间隙,避免了夹伤,通过限位组件避免了在扎针时可能被弹回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空腔内部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手柄;2、辅助组件;3、圆槽;4、卡箍;5、螺栓;6、支撑块;7、橡胶垫;8、外鞘管;9、空腔;10、滑轨;11、推杆;12、内鞘管;13、针头;14、限位组件;15、限位槽;16、限位块;17、支撑杆;18、键块;19、限位孔;20、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手柄1,手柄1外侧固定有辅助组件2,采用手柄1进行操作控制注射针,手柄1外部前端固定有外鞘管8,通过外鞘管8进行内窥镜管道,手柄1内部开设有空腔9,空腔9内部底端通过滑轨10连接有推杆11,通过推杆11控制内鞘管12的移动,推杆11外部一侧位于外鞘管8内部固定有内鞘管12,采用内鞘管12输送药液和控制针头13的移动,内鞘管12外部一侧固定有针头13,采用针头13实现扎针的目的,推杆11和手柄1顶端之间固定有限位组件1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辅助组件2包括圆槽3、卡箍4、螺栓5、支撑块6和橡胶垫7,手柄1外部两侧均开设有圆槽3,圆槽3外侧套接有卡箍4,卡箍4顶端两侧之间均连接有螺栓5,卡箍4外部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块6,支撑块6外部一侧固定有橡胶垫7,采用辅助组件2方便医师手持操作手柄1,防止推杆11和手柄1在活动时夹伤手指。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和图3给出,限位组件14包括限位槽15、限位块16、支撑杆17、键块18、限位孔19和限位杆20,手柄1顶端中部开设有限位槽15,手柄1顶端靠近限位槽15外部两侧均固定有限位块16,推杆11顶端固定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顶端通过限位槽15固定有键块18,键块18中部和限位块16外部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19,限位孔19内侧固定有限位杆20,通过限位组件14不仅控制针头13的移动,而且增加了注射针的锁紧力,防止了扎针时针头13被弹回。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手柄1为一种ABS塑料材质构成,手柄1后端靠近推杆11外侧固定有橡胶套,ABS塑料材质手柄1更加便于使用和经济,橡胶套减少了推杆11和手柄1之间的间隙,防止了医生手指被活动的推杆11夹伤。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推杆11后端固定有盖帽,推杆11外部位于空腔9内部一侧固定有挡块,盖帽起到密封效果,防止细菌进入到推杆11内部,挡块可以防止医师移动推杆11过多。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橡胶垫7为一种波浪形的橡胶垫7,橡胶垫7外侧开设有防滑纹,波浪形的橡胶垫7医师在手握橡胶垫7更加舒适,防滑纹起到美观和防滑的作用。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医师在需要使用的到注射针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手掌大小和手握手柄1的舒适的来确定需不需要辅助组件2,当需要辅助组件2时,将卡箍4通过手柄1外侧的圆槽3套在手柄1上,在使有螺栓5将其扭紧固定,这样医师手便可以舒适的握住卡箍4外侧固定的橡胶垫7时,不仅使手指远离推杆11和手柄1之间,没有被夹伤的风险,还增大了手柄1的长度使医师操作更加方便,在进行扎针时,可以通过手指推动键块18向前移动,键块18移动带动底端的支撑杆17在手柄1开设的限位槽15内移动,支撑杆17移动的同时带动底端固定的推杆11移动,推杆11和空腔9之间的滑轨10起到辅助滑动的作用,推杆11朝外鞘管8方向移动时,便可以带动内鞘管12在外鞘管8内向前移动,从而使针头13从外鞘管8的一端冒出,医师根据针扎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控制好针头13的长度后,将限位杆20拿出,把限位杆20插入手柄1顶端固定的限位块16开设的限位孔19内,限位杆20穿过限位块16上的限位孔19后,在通过键块18上开设的限位孔19进入到键块18另一端限位块16上开设的限位孔19内,从而使限位杆20将键块18和限位块16串在一起,使在扎针时针头13不会被弹回,造成安全事故。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辅助组件加大手柄,使医师在握住手柄时,不仅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操作,还让指头远离推杆和手柄之间的间隙,避免了夹伤,通过限位组件避免了在扎针时可能被弹回的问题。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外侧固定有辅助组件(2),手柄(1)外部前端固定有外鞘管(8),手柄(1)内部开设有空腔(9),空腔(9)内部底端通过滑轨(10)连接有推杆(11),推杆(11)外部一侧位于外鞘管(8)内部固定有内鞘管(12),内鞘管(12)外部一侧固定有针头(13),推杆(11)和手柄(1)顶端之间固定有限位组件(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外侧固定有辅助组件(2),手柄(1)外部前端固定有外鞘管(8),手柄(1)内部开设有空腔(9),空腔(9)内部底端通过滑轨(10)连接有推杆(11),推杆(11)外部一侧位于外鞘管(8)内部固定有内鞘管(12),内鞘管(12)外部一侧固定有针头(13),推杆(11)和手柄(1)顶端之间固定有限位组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2)包括圆槽(3)、卡箍(4)、螺栓(5)、支撑块(6)和橡胶垫(7),手柄(1)外部两侧均开设有圆槽(3),圆槽(3)外侧套接有卡箍(4),卡箍(4)顶端两侧之间均连接有螺栓(5),卡箍(4)外部两侧均固定有支撑块(6),支撑块(6)外部一侧固定有橡胶垫(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型内窥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14)包括限位槽(15)、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金德谢建青冯继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特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