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中医针灸用温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36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中医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外壳体和针槽,所述外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内壳体,且内壳体的内侧底端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上方设置有支撑隔板,且支撑隔板的上端连接有电阻丝,所述电阻丝的外端上方安装有紫外消毒灯,且紫外消毒灯的内侧设置有针体,所述针槽设置于针体的上部外侧,且针槽的外侧安装有卡塞,所述卡塞的外侧设置有颈体,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外侧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下方设置有橡胶圈。该装置设置有橡胶圈和限位块,需要移动装置时,通过将外壳体放进橡胶圈内,使得限位块与橡胶圈卡在一起,通过绳体,方便携带装置,且装置整体质量较小,结构简单,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中医针灸用温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医辅助用具装置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中医针灸用温针装置。
技术介绍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市场上的针灸温针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外壳多为单层,装置的隔热性不好,容易烫到手,转至不便于携带,未设置消毒措施,使用者将针插入针槽时,需要对准针槽,未设置防尘措施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好的针灸温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中医针灸用温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针灸温针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外壳多为单层,装置的隔热性不好,容易烫到手,转至不便于携带,未设置消毒措施,使用者将针插入针槽时,需要对准针槽,未设置防尘措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中医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外壳体(1)和针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内壳体(2),且内壳体(2)的内侧底端设置有蓄电池(3),所述蓄电池(3)的上方设置有支撑隔板(4),且支撑隔板(4)的上端连接有电阻丝(5),所述电阻丝(5)的外端上方安装有紫外消毒灯(6),且紫外消毒灯(6)的内侧设置有针体(7),所述针槽(8)设置于针体(7)的上部外侧,且针槽(8)的外侧安装有卡塞(9),所述卡塞(9)的外侧设置有颈体(10),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外侧设置有限位块(12),且限位块(12)的下方设置有橡胶圈(13),所述内壳体(2)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有支撑隔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中医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外壳体(1)和针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内壳体(2),且内壳体(2)的内侧底端设置有蓄电池(3),所述蓄电池(3)的上方设置有支撑隔板(4),且支撑隔板(4)的上端连接有电阻丝(5),所述电阻丝(5)的外端上方安装有紫外消毒灯(6),且紫外消毒灯(6)的内侧设置有针体(7),所述针槽(8)设置于针体(7)的上部外侧,且针槽(8)的外侧安装有卡塞(9),所述卡塞(9)的外侧设置有颈体(10),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外侧设置有限位块(12),且限位块(12)的下方设置有橡胶圈(13),所述内壳体(2)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有支撑隔板(4),且内壳体(2)的内侧中间位置安装有紫外消毒灯(6),所述电阻丝(5)的正上方设置有针体(7),所述紫外消毒灯(6)的上侧设置有卡塞(9),所述外壳体(1)的顶端连接有颈体(10),且外壳体(1)的外侧套接有橡胶圈(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针灸用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丝(5)沿支撑隔板(4)的上侧均匀分布,且电阻丝(5)与内壳体(2)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阿娟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