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屏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12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屏风。多功能屏风包括框架和隔板组件,框架包括底座和立柱,隔板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装配在立柱上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转动行程中具有位于水平状态置物位和位于竖直状态的遮挡位。隔板组件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转动至置物位时,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形成的板面可以形成置物架,起到置物的作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转动至遮挡位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重叠形成屏风,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屏风具有多种功能,可以在置物架和屏风之间切换,便于小面积的房屋使用。

A multifunctional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屏风
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屏风。
技术介绍
屏风是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家具相互辉映,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现有的屏风通常包括支座和布置在支座的挡板,利用挡板对人们的视线进行遮挡。但是由于现在家庭的居住面积逐渐小型化,现有的屏风通常起到分割的作用,用于将房屋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但是现有的屏风通常仅具有分割以及遮挡视线的功能,功能单一,占用的空间较大,减小了房屋的实际使用空间,不适用于居住面积较小的房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屏风,以解决现有的屏风功能单一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屏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屏风,包括框架和布置在框架上的隔板组件,所述框架包括底座和布置在底座上的立柱,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装配在立柱上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转动行程中具有位于水平状态以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位和位于竖直状态以遮挡视线的遮挡位,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还设置有在置物位时与两个隔板止转配合的止转件。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隔板组件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转动至置物位时,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形成的板面可以形成置物架,起到置物的作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转动至遮挡位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重叠形成屏风,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屏风具有多种功能,可以在置物架和屏风之间切换,便于小面积的房屋使用。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沿框架的宽度方向交错布置,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位于置物位时所述第一挡板支撑在第二隔板的底部、所述第二挡板支撑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形成所述止转件。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对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对应支撑,简化了隔板组件的的支撑方式,作为止转件使用方便。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面之间存在第一落差,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面之间存在第二落差。第一落差用于在厚度方向上容纳第二隔板,第一落差用于在厚度方向是容纳第一隔板,避免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产生干涉。所述第一落差等于第二隔板的厚度,所述第二落差等于第一隔板的厚度。保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放置位时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厚度相同。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通用性好,减小制作维修成本。所述多功能屏风包括至少两个隔板组件,各个隔板组件沿竖直方向间隔均布。多个隔板组件可以减小单个隔板组件的体积,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位于放置位时占用的空间小。所述立柱包括多个至少两个柱体,各个柱体之间可拆连接。多个柱体可拆连接,减小了柱体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所述柱体的一端设置有榫头,另一端布置有供榫头插入的插孔,各个柱体之间通过榫头和插孔插接配合。柱体之间插接配合简单,简化安装程序。所述柱体为管结构,柱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大径管和小径管,大径管的内径与小径管的外径相同,大径管的内孔形成所述插孔,小径管形成所述榫头。大径管和小径管的重量小,成本低,利用现有材料形成榫头和插孔,简化制作程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多功能屏风的实施例1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多功能屏风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多功能屏风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转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2的多功能屏风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多功能屏风的实施例1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框架,2-隔板组件,3-底座,4-立柱,41-柱体,42-大径管,43-小径管,5-第一隔板,6-第一挡板,7-第二隔板,8-第二挡板,9-销轴,10-顶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多功能屏风的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该多功能屏风包括框架1和布置在框架1上的隔板组件2。框架1包括底座3、布置在底座3上的立柱4、连接在立柱4的顶端之间的顶梁10。隔板组件2共有三个,三个隔板组件2沿竖直方向间隔均布,可以单个隔板组件2的体积,便于制作、安装以及更换隔板组件2。框架1由多个首尾相连的管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管结构并列布置有两组,可以减轻框架1的重量。顶梁10为U形的管结构,立柱4为竖直布置的管结构,底座3包括带有折弯部分的管结构。管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大径管42和小径管43,大径管42的内径与小径管43的外径的尺寸相同。顶梁10、底座3以及立柱4之间均插接连接,插接配合简单,简化了框架1的安装程序。立柱4包括两个单独的柱体41,减小了柱体41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安装。两个柱体41在使用时,可将一个柱体41的小径管43插入另一个柱体41的大径管42的内孔中,两个柱体41之间插接配合,小径管43形成柱体41的榫头,大径管42的内孔形成柱体41的插孔。在其他实施例中,立柱4的柱体41的数量也可以有三个、四个等。三个隔板组件2的机构相同,此处仅以一个隔板组件2的结构进行说明。隔板组件2包括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7上均布置有两个销轴9,销轴9的延伸方向为方向;立柱4上开设有插孔,销轴9插装在插孔内,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7可绕销轴9转动,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7分别转动装配在并列布置的两组管结构内。第一隔板5的一侧布置有第一挡板6,第一挡板6和第一隔板5的板面平行布置,定义沿水平方向为框架1的宽度方向,第一挡板6的宽度为第一隔板5的宽度的一半,且第一挡板6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面与第一隔板5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面共面,即第一挡板6布置在第一隔板5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二隔板7的一侧布置有第二挡板8,第二挡板8和第二隔板7的板面平行布置,第二挡板8的宽度为第二隔板7的宽度的一半,且第二挡板8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面与第二隔板7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面共面,即第二挡板8布置在第二隔板7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8的宽度之和等于第一隔板5的宽度,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8布置在框架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避免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7转动时出现干涉。第一挡板6的顶面与第一挡板6的顶面之间存在第一落差,第二挡板8的顶面与第二挡板8的顶面之间存在第二落差。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7的厚度相同,第一挡板6的顶面与第一隔板5的底面共面,第二挡板8的顶面与第二隔板7的底面共面,第一落差与第二落差相等,均为第一隔板5或者第二隔板7的厚度。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7的规格相同,可以相互通用,便于批量制造以及维修,减小了制造和维修成本。第一落差与第二隔板7的厚度相同,第二落差与第一隔板5的厚度相同,当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7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7的顶面相互平齐,可以用于放置物品,此时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7位于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屏风,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布置在框架上的隔板组件,所述框架包括底座和布置在底座上的立柱,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装配在立柱上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转动行程中具有位于水平状态以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位和位于竖直状态以遮挡视线的遮挡位,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还设置有在置物位时与两个隔板止转配合的止转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屏风,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布置在框架上的隔板组件,所述框架包括底座和布置在底座上的立柱,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装配在立柱上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转动行程中具有位于水平状态以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位和位于竖直状态以遮挡视线的遮挡位,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还设置有在置物位时与两个隔板止转配合的止转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沿框架的宽度方向交错布置,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位于置物位时所述第一挡板支撑在第二隔板的底部、所述第二挡板支撑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形成所述止转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面之间存在第一落差,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面之间存在第二落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柏林丁嘉明徐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美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