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汉服护领琵琶袖上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945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1 23:54
一种汉服护领琵琶袖上衣,汉服上衣的后身与前身对折设置为左右两块对称的衣片,汉服上衣的前身设置为双层交叉叠压的大襟、小襟,前身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块衣片;汉服上衣两侧对称的一对连肩袖口部分别缝制设置琵琶袖的袖口下部缝制设置为琵琶形的袖囊;肩缝线前面的前中缝两侧对称预留V形的前领口中设置护领;大襟外边中部、护领一端对应摆缝的至少两副扣位分别设置外侧缝束紧带,小襟的护领上端设置为扣位,小襟的护领另一端的另一侧对应上端摆缝的扣位对应设置一副内侧缝束紧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民间流传汉服的琵琶袖护领袄作为汉服的便装,琵琶袖的袖囊富中能够盛放随手使用的物品,人们在享受穿着汉服的同时,展示中华的民俗文化。

A kind of Chinese jacket collar Pipa sleeve t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汉服护领琵琶袖上衣
本技术涉及汉服的上衣服饰,尤其是一种汉服护领琵琶袖上衣。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畅销世界各国,汉服的式样受到国内市场的喜爱,在多民族服饰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具有民族服饰的特点消失,由于国内的市场上传统认识的误以为便衣、旗袍、长袍、马褂、马蹄袖的一些款式为的汉服,实则是清朝时期遗留的汉服其中的一种满族服饰,但,旅游景点繁多,历史服饰和民俗知识较为普及,旅客的历史知识品味提高,由于旅游市场上汉服的款式较少,不能满足旅客对汉服具的需求;鉴于上述的原因,现提出一种汉服护领琵琶袖上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我国服装行业的历史服饰和民俗知识较为普及,旅客的历史知识品味提高,由于旅游市场上汉服的款式较少,不能满足旅客对汉服具的需求;通过对应历史进行合理的设计,提供一种汉服护领琵琶袖上衣,本技术结合民间流传汉服要求的严禁、保函的习惯,在春、秋、冬季气温较低时穿着的琵琶袖护领袄作为汉服的便装,采用护领保护颈部,通过大襟压小襟的叠加方式,由外侧缝束紧带、内侧缝束紧带对大襟、小襟进行束紧,穿着得体、舒适,行动方便,琵琶袖的袖囊富中能够盛放随手使用的物品,能够增加旅游市场上汉服的款式多样,人们在享受穿着汉服的同时,展示中华的民俗文化。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汉服护领琵琶袖上衣,是由:构成;一种汉服护领琵琶袖上衣,是由:汉服上衣、连肩袖、琵琶袖、袖口、袖囊、护领、大襟、小襟、外侧缝束紧带、内侧缝束紧带、挖袖笼、背中线、后身、下摆、下摆开叉、前中缝、前身构成;汉服上衣的后身与前身对折设置为左右两块对称的衣片,后身与前身的对折线位置设置为肩缝线;后身的左右两块衣片之间缝制设置为背中线,汉服上衣的前身设置为双层交叉叠压的大襟、小襟,前身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块衣片,一侧的前身与小襟之间缝制设置为内侧的前中缝,另一侧的前身与大襟之间缝制设置为外侧的前中缝;汉服上衣两侧对称设置一对连肩袖,一对连肩袖口部分别缝制设置琵琶袖,琵琶袖端部上方分别预留为袖口,袖口边向内缝制设置为双折边,袖口下部缝制设置为琵琶形的袖囊;汉服上衣的下部设置为下摆,下摆两侧与连肩袖之间设置内弧形的挖袖笼,挖袖笼下方的缝线设为摆缝,摆缝下段预留下摆开叉;肩缝线前面的前中缝两侧对称预留V形的前领口,肩缝线后面的背中线两侧对称预留后领口,前领口与后领口设置为心形的领口;大襟、小襟上端分别对应前领口与挖袖笼的内弧形线下方五厘米的点位之间设置为顺势线缝制的护领口,V形的前领口的大襟、小襟分别交叉设置X形的护领口,后领口两端分别与前领口、护领口中设置护领;护领一端与大襟外边对应摆缝缝制设置,护领另一端与小襟外边对应摆缝窄一厘米缝制设置,大襟外边中部、护领上端设置为扣位,大襟外边中部、护领一端对应摆缝的至少两副扣位分别设置外侧缝束紧带,小襟的护领上端设置为扣位,小襟的护领另一端的另一侧对应上端摆缝的扣位对应设置一副内侧缝束紧带。有益效果:本技术结合民间流传汉服要求的严禁、保函的习惯,在春、秋、冬季气温较低时穿着的琵琶袖护领袄作为汉服的便装,采用护领保护颈部,通过大襟压小襟的叠加方式,由外侧缝束紧带、内侧缝束紧带对大襟、小襟进行束紧,穿着得体、舒适,行动方便,琵琶袖的袖囊富中能够盛放随手使用的物品,能够增加旅游市场上汉服的款式多样,人们在享受穿着汉服的同时,展示中华的民俗文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身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大襟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护领的领口结构示意图;图1、2、3、4中:汉服上衣1、连肩袖2、琵琶袖3、袖口4、袖囊5、护领6、大襟7、小襟8、外侧缝束紧带9、内侧缝束紧带10、挖袖笼11、背中线12、后身13、下摆14、下摆开叉15、前中缝16、前身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汉服上衣1的后身13与前身17对折设置为左右两块对称的衣片,后身13与前身17的对折线位置设置为肩缝线;后身13的左右两块衣片之间缝制设置为背中线12,汉服上衣1的前身17设置为双层交叉叠压的大襟7、小襟8,前身17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块衣片,一侧的前身17与小襟8之间缝制设置为内侧的前中缝16,另一侧的前身17与大襟7之间缝制设置为外侧的前中缝16;汉服上衣1两侧对称设置一对连肩袖2,一对连肩袖2口部分别缝制设置琵琶袖3,琵琶袖3端部上方分别预留为袖口4,袖口4边向内缝制设置为双折边,袖口4下部缝制设置为琵琶形的袖囊5;汉服上衣1的下部设置为下摆14,下摆14两侧与连肩袖2之间设置内弧形的挖袖笼11,挖袖笼11下方的缝线设为摆缝,摆缝下段预留下摆开叉15;肩缝线前面的前中缝16两侧对称预留V形的前领口,肩缝线后面的背中线12两侧对称预留后领口,前领口与后领口设置为心形的领口;大襟7、小襟8上端分别对应前领口与挖袖笼1的内弧形线下方五厘米的点位之间设置为顺势线缝制的护领6口,V形的前领口的大襟7、小襟8分别交叉设置X形的护领6口,后领口两端分别与前领口、护领6口中设置护领6;护领6一端与大襟7外边对应摆缝缝制设置,护领6另一端与小襟8外边对应摆缝窄一厘米缝制设置,大襟7外边中部、护领6上端设置为扣位,大襟7外边中部、护领6一端对应摆缝的至少两副扣位分别设置外侧缝束紧带9,小襟8的护领6上端设置为扣位,小襟8的护领6另一端的另一侧对应上端摆缝的扣位对应设置一副内侧缝束紧带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汉服护领琵琶袖上衣,是由:汉服上衣(1)、连肩袖(2)、琵琶袖(3)、袖口(4)、袖囊(5)、护领(6)、大襟(7)、小襟(8)、外侧缝束紧带(9)、内侧缝束紧带(10)、挖袖笼(11)、背中线(12)、后身(13)、下摆(14)、下摆开叉(15)、前中缝(16)、前身(17)构成;其特征在于:汉服上衣(1)的后身(13)与前身(17)对折设置为左右两块对称的衣片,后身(13)与前身(17)的对折线位置设置为肩缝线;后身(13)的左右两块衣片之间缝制设置为背中线(12),汉服上衣(1)的前身(17)设置为双层交叉叠压的大襟(7)、小襟(8),前身(17)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块衣片,一侧的前身(17)与小襟(8)之间缝制设置为内侧的前中缝(16),另一侧的前身(17)与大襟(7)之间缝制设置为外侧的前中缝(16);汉服上衣(1)两侧对称设置一对连肩袖(2),一对连肩袖(2)口部分别缝制设置琵琶袖(3),琵琶袖(3)端部上方分别预留为袖口(4),袖口(4)边向内缝制设置为双折边,袖口(4)下部缝制设置为琵琶形的袖囊(5);汉服上衣(1)的下部设置为下摆(14),下摆(14)两侧与连肩袖(2)之间设置内弧形的挖袖笼(11),挖袖笼(11)下方的缝线设为摆缝,摆缝下段预留下摆开叉(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汉服护领琵琶袖上衣,是由:汉服上衣(1)、连肩袖(2)、琵琶袖(3)、袖口(4)、袖囊(5)、护领(6)、大襟(7)、小襟(8)、外侧缝束紧带(9)、内侧缝束紧带(10)、挖袖笼(11)、背中线(12)、后身(13)、下摆(14)、下摆开叉(15)、前中缝(16)、前身(17)构成;其特征在于:汉服上衣(1)的后身(13)与前身(17)对折设置为左右两块对称的衣片,后身(13)与前身(17)的对折线位置设置为肩缝线;后身(13)的左右两块衣片之间缝制设置为背中线(12),汉服上衣(1)的前身(17)设置为双层交叉叠压的大襟(7)、小襟(8),前身(17)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块衣片,一侧的前身(17)与小襟(8)之间缝制设置为内侧的前中缝(16),另一侧的前身(17)与大襟(7)之间缝制设置为外侧的前中缝(16);汉服上衣(1)两侧对称设置一对连肩袖(2),一对连肩袖(2)口部分别缝制设置琵琶袖(3),琵琶袖(3)端部上方分别预留为袖口(4),袖口(4)边向内缝制设置为双折边,袖口(4)下部缝制设置为琵琶形的袖囊(5);汉服上衣(1)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神都汉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