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肖专利>正文

一种蟾蜍卵带采集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855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1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蟾蜍卵带采集舀,其特征是,所述蟾蜍卵带采集舀由舀杆和舀头组成;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蟾蜍卵带采集舀,手持舀杆的手柄处,舀头深入分布蟾蜍卵带的水体中,扩展弧朝下,位于蟾蜍卵带底部,缓慢向前移动舀头,舀头内水体透过舀头上层的孔洞流出,不妨碍舀头的缓慢前移,蟾蜍卵带滞留于舀头下层内侧,把舀头开口朝上缓慢抬起,舀头内上层的水体透过舀头上层的孔洞流出,舀头下层保留的水体保护蟾蜍卵带不受损伤,把采集的蟾蜍卵带放出时,蟾蜍卵带与水体同时从舀头的扩展体、扩展弧处放出,保持蟾蜍卵带始终在水体保护下采集、运转、放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蟾蜍卵带采集舀
本技术技术农业技术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蟾蜍卵带采集舀。
技术介绍
蟾蜍是一种两栖动物,从蟾蜍体表采集的蟾酥及蟾蜍脱蜕的蟾衣是优质的动物性中药材,因而进行蟾蜍增养殖成为获取蟾酥、蟾衣的重要途径;在自然水域中蟾蜍在产卵的同时排出胶质状物质,胶质状物质形成管状,蟾蜍卵粒呈双排排列于管状的胶质带内,长达几米,分布卵粒的胶质带一般分布于水体中的水草、石块、瓦片、底泥等杂物上,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蟾蜍卵由胶质带的保护,其孵化率较高,由于蟾蜍产卵期常遇到水温骤降、水质激变或水少干旱等情况,影响蟾蜍卵的孵化率;为提高蟾蜍卵的孵化率,人们常常采集蟾蜍卵带进行集中,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使蟾蜍卵得以稳定孵化;传统采集蟾蜍卵带的方式一般使用抄网进行,由于抄网在操作时使蟾蜍卵带离水时间长、卵带沾附抄网,对卵带及卵粒造成影响,使用水舀等带水工具,在采集蟾蜍卵带时,由于水舀在水体中水分充盈,而蟾蜍卵带滑腻,不便于蟾蜍卵带的采集。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蟾蜍卵带采集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蟾蜍卵带采集舀,其特征是,所述蟾蜍卵带采集舀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由舀杆和舀头组成;所述舀杆长2-4米,舀杆的一端为手柄,舀杆的另一端连接于舀头,所述舀杆与舀头连接处设置加固节予以加固,所述舀头为开口朝上的半椭球型,舀头开口处的周边为舀头上缘,舀头最底处为舀头底端,所述舀头上缘为圆形,直径25-35厘米,舀头上缘至舀头底端30-35厘米,所述舀头上缘向下至舀头中部之间为舀头上层,舀头中部至舀头底端为舀头下层,所述舀杆与舀头的连接处为舀头上层贴近舀头上缘的一侧,在与舀杆连接处呈90°角的舀头上缘上设置扩展弧,所述扩展弧凸出圆形的舀头上缘3-5厘米,扩展弧长度10-15厘米,扩展弧下方为扩展体,扩展体沿扩展弧自然而下至舀头底端,所述舀头上层除扩展体以外的舀头本体上设置若干孔洞,所述孔洞直径不大于0.5厘米,所述孔洞间距不大于1厘米,所述舀头下层、扩展体不设置孔洞。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蟾蜍卵带采集舀,手持舀杆的手柄处,舀头深入分布蟾蜍卵带的水体中,扩展弧朝下,位于蟾蜍卵带底部,缓慢向前移动舀头,舀头内水体透过舀头上层的孔洞流出,不妨碍舀头的缓慢前移,蟾蜍卵带滞留于舀头下层内侧,把舀头开口朝上缓慢抬起,舀头内上层的水体透过舀头上层的孔洞流出,舀头下层保留的水体保护蟾蜍卵带不受损伤,把采集的蟾蜍卵带放出时,蟾蜍卵带与水体同时从舀头的扩展体、扩展弧处放出,保持蟾蜍卵带始终在水体保护下采集、运转、放出,本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中:1手柄,2舀杆,3加固节,4舀头,5舀头上缘,6舀头上层,7孔洞,8扩展弧,9扩展体,10舀头上层,11舀头底端。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一种蟾蜍卵带采集舀,其特征是,所述蟾蜍卵带采集舀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由舀杆(2)和舀头(4)组成,;所述舀杆(2)长2-4米,舀杆(2)的一端为手柄(1),舀杆的另一端连接于舀头(4),所述舀杆(2)与舀头(4)连接处设置加固节(3)予以加固,所述舀头(4)为开口朝上的半椭球型,舀头(4)开口处的周边为舀头上缘(5),舀头(4)最底处为舀头底端(11),所述舀头上缘(5)为圆形,直径25-35厘米,舀头上缘(5)至舀头底端(11)30-35厘米,所述舀头上缘(5)向下至舀头中部之间为舀头上层(6),舀头中部至舀头底端(11)为舀头下层(10),所述舀杆(2)与舀头(4)的连接处为舀头上层(6)贴近舀头上缘(5)的一侧,在与舀杆(2)连接处呈90°角的舀头上缘(5)上设置扩展弧(8),所述扩展弧(8)凸出圆形的舀头上缘(5)3-5厘米,扩展弧(8)长度10-15厘米,扩展弧(8)下方为扩展体(9),扩展体(9)沿扩展弧(8)自然而下至舀头底端(11),所述舀头上层(6)除扩展体(9)以外的舀头(6)本体上设置若干孔洞(7),所述孔洞(7)直径不大于0.5厘米,所述孔洞(7)间距不大于1厘米,所述舀头下层(10)、扩展体(9)不设置孔洞。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蟾蜍卵带采集舀,手持舀杆(2)的手柄(1)处,舀头(4)深入分布蟾蜍卵带的水体中,扩展弧(8)朝下,位于蟾蜍卵带底部,缓慢向前移动舀头(4),舀头(4)内水体透过舀头上层(6)的孔洞(7)流出,不妨碍舀头(4)的缓慢前移,蟾蜍卵带滞留于舀头下层(10)内侧,把舀头(4)开口朝上缓慢抬起,舀头(4)内上层的水体透过舀头上层(6)的孔洞(7)流出,舀头下层(10)保留的水体保护蟾蜍卵带不受损伤,把采集的蟾蜍卵带放出时,蟾蜍卵带与水体同时从舀头的扩展体(9)、扩展弧(8)处放出,保持蟾蜍卵带始终在水体保护下采集、运转、放出,本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蟾蜍卵带采集舀,其特征是,所述蟾蜍卵带采集舀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由舀杆和舀头组成;所述舀杆长2-4米,舀杆的一端为手柄,舀杆的另一端连接于舀头,所述舀杆与舀头连接处设置加固节予以加固,所述舀头为开口朝上的半椭球型,舀头开口处的周边为舀头上缘,舀头最底处为舀头底端,所述舀头上缘为圆形,直径25-35厘米,舀头上缘至舀头底端30-35厘米,所述舀头上缘向下至舀头中部之间为舀头上层,舀头中部至舀头底端为舀头下层,所述舀杆与舀头的连接处为舀头上层贴近舀头上缘的一侧,在与舀杆连接处呈90°角的舀头上缘上设置扩展弧,所述扩展弧凸出圆形的舀头上缘3-5厘米,扩展弧长度10-15厘米,扩展弧下方为扩展体,扩展体沿扩展弧自然而下至舀头底端,所述舀头上层除扩展体以外的舀头本体上设置若干孔洞,所述孔洞直径不大于0.5厘米,所述孔洞间距不大于1厘米,所述舀头下层、扩展体不设置孔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蟾蜍卵带采集舀,其特征是,所述蟾蜍卵带采集舀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由舀杆和舀头组成;所述舀杆长2-4米,舀杆的一端为手柄,舀杆的另一端连接于舀头,所述舀杆与舀头连接处设置加固节予以加固,所述舀头为开口朝上的半椭球型,舀头开口处的周边为舀头上缘,舀头最底处为舀头底端,所述舀头上缘为圆形,直径25-35厘米,舀头上缘至舀头底端30-35厘米,所述舀头上缘向下至舀头中部之间为舀头上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肖周礼平
申请(专利权)人:侯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