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679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1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包括支架、培植组件和培养箱,支架与培养箱间隔开并排设置,培植组件架设在支架和所述培养箱上,培植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回流槽和培植板,回流槽上设有多个均匀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开口,培植板与回流槽相互垂直设置,培植板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开口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培养箱和回流槽之间设有气雾喷淋装置,且回流槽内设有与培养箱内部连通的回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雾培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节约资源,提高了培植效率,适合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
本技术涉及菌菇设备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
技术介绍
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它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洒到植物根系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现有的气雾培植装置结构复杂,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培植效率较低,限制了气雾栽培的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节约资源,提高了培植效率,适合规模化生产的菌菇气雾培植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包括:支架、培植组件和培养箱,所述支架与所述培养箱间隔开并排设置,所述培植组件架设在所述支架和所述培养箱上,所述培植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回流槽和培植板,所述回流槽上设有多个均匀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培植板与所述回流槽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培植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开口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所述培养箱和所述回流槽之间设有气雾喷淋装置,且所述回流槽内设有与所述培养箱内部连通的回流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雾喷淋装置包括喷淋泵、喷淋管道和气雾喷头,所述喷淋管道的一端伸入所述培养箱内部,所述喷淋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回流槽内部并延伸至所述回流槽的末端,多个所述气雾喷头设在所述喷淋管道上并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喷淋泵设在所述培养箱顶面上并连接在所述喷淋管道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底框架、垂直设置所述底框架两端且对称设置的两根立杆以及横向连接两个所述立杆的横杆,所述回流槽搭接在所述横杆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杆包括上杆、下杆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杆和所述下杆的距离微调连接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距离微调连接件包括上旋管、下旋管以及连接所述上旋管和所述下旋管的连接管,所述上旋管与所述上杆螺纹连接,所述下旋管与所述下杆螺纹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培养箱上设有补液口和换液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回流孔中均设有过滤网。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伸入所述培养箱内部的所述喷淋管道的末端设有过滤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回流槽上设有多个间隔开设置的卡位凸起,所述回流槽的两端扣接有密封盖。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培植板的两侧设有搬运把手。本技术的菌菇培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采用气雾喷淋装置将营养液均匀的喷洒在放置于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中的菌菇的根部,多余的营养液通过回流孔从回流槽中返回培养箱中,实现营养液的循环使用,降低循环过程中的损失,另一方面多排横向排列的回流槽和多个纵向设置的培植板的配合使用,使气雾培植装置的单元布置灵活多变,适合多种不同地形或区域,有效提高了培植效率,且适合规模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架;2-培植组件;3-培养箱;4-气雾喷淋装置;5-过滤网;11-底框架;12-立杆;13-横杆;14-距离微调连接件;21-回流槽;22-培植板;31-补液口;32-换液口;33-过滤器;41-喷淋泵;42-喷淋管道;43-气雾喷头;121-上杆;122-下杆;141-上旋管;142-下旋管;143-连接管;211-第一开口;212-回流孔;213-卡位凸起;214-密封盖;221-第二开口;222-搬运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包括:支架1、培植组件2和培养箱3,支架1与培养箱3间隔开并排设置,培植组件2架设在支架1和培养箱3上,培植组件2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回流槽21和培植板22,回流槽21上设有多个均匀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开口211,培植板22与回流槽21相互垂直设置,培植板22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开口211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221,需要理解的是,菌菇的上半部分架设在培植板22上,下半部分自上而下依次通过第二开口221和第一开口211后伸入回流槽21内部预定深度,培养箱3和回流槽21之间设有气雾喷淋装置4,且回流槽21内设有与培养箱3内部连通的回流孔212。本技术的菌菇培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采用气雾喷淋装置4将营养液均匀的喷洒在放置于第二开口221和第一开口211中的菌菇的根部,多余的营养液通过回流孔212从回流槽21中返回培养箱3中,实现营养液的循环使用,降低循环过程中的损失,另一方面多排横向排列的回流槽21和多个纵向设置的培植板22的配合使用,使气雾培植装置的单元布置灵活多变,适合多种不同地形或区域,有效提高了培植效率,且适合规模化生产。如图1至图3所示,气雾喷淋装置4包括喷淋泵41、喷淋管道42和气雾喷头43,喷淋管道42的一端伸入培养箱3内部,喷淋管道42的另一端伸入回流槽21内部并延伸至回流槽21的末端,多个气雾喷头43设在喷淋管道42上并与多个第一开口211一一对应设置,喷淋泵41设在培养箱3顶面上并连接在喷淋管道42中,通过气雾喷头43将大部分营养液均匀的喷洒在菌菇的根部,其余营养液通过回流孔212返回培养箱3中,有效降低了营养液循环过程中的损失,节约资源,需要理解的是,在喷淋管道42上还设有外接球阀,用于与相同结构的气雾培植装置连接,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如图2所示,支架1包括底框架11、垂直设置底框架11两端且对称设置的两根立杆12以及横向连接两个立杆12的横杆13,回流槽21搭接在横杆13上,其中底框架11、立杆12和横杆13两两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底框架11的大小随着回流槽21个数的增加而增大。如图2和图3所示,立杆12包括上杆121、下杆122以及用于连接上杆121和下杆122的距离微调连接件14,距离微调连接件14包括上旋管141、下旋管142以及连接上旋管141和下旋管142的连接管143,上旋管141与上杆121螺纹连接,下旋管142与下杆122螺纹连接,其中距离微调连接件14的调节距离范围为10~30mm,使回流槽21搭接在横杆13的一端升高,从而在不影响菌菇生长的条件下,加速营养液的回流。如图1和图2所示,培养箱3上设有补液口31和换液口32,方便补充营养液和更换营养液的类型。如图3所示,每个回流孔212中均设有过滤网5,防止回流槽21中的杂质流入培养箱3中。如图3所示,培养箱3内部的喷淋管道42的末端设有过滤器33,预防营养液中较大颗粒的杂质进入喷淋管道42中堵塞气雾喷头43,降低气雾喷淋装置4的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包括:支架、培植组件和培养箱,所述支架与所述培养箱间隔开并排设置,所述培植组件架设在所述支架和所述培养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培植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回流槽和培植板,所述回流槽上设有多个均匀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培植板与所述回流槽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培植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开口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所述培养箱和所述回流槽之间设有气雾喷淋装置,且所述回流槽内设有与所述培养箱内部连通的回流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包括:支架、培植组件和培养箱,所述支架与所述培养箱间隔开并排设置,所述培植组件架设在所述支架和所述培养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培植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回流槽和培植板,所述回流槽上设有多个均匀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培植板与所述回流槽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培植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开口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所述培养箱和所述回流槽之间设有气雾喷淋装置,且所述回流槽内设有与所述培养箱内部连通的回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喷淋装置包括喷淋泵、喷淋管道和气雾喷头,所述喷淋管道的一端伸入所述培养箱内部,所述喷淋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回流槽内部并延伸至所述回流槽的末端,多个所述气雾喷头设在所述喷淋管道上并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喷淋泵设在所述培养箱顶面上并连接在所述喷淋管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菇气雾培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框架、垂直设置所述底框架两端且对称设置的两根立杆以及横向连接两个所述立杆的横杆,所述回流槽搭接在所述横杆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田刘兵刘留宋卫东王明友李维焕李冬青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爱菲尔菌菇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