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香生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插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672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插秧装置,包括:推车和所述推车上的旋转秧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包括中部车轴和固定在所述车轴两端的车轮,所述车轮贴地侧周向均匀排布若干承压板,所述承压板部分嵌入所述车轮中,所述旋转秧盘架位于所述车轮之间,且所述旋转秧盘架的轴线处套在所述车轴上;所述旋转秧盘架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卡盘以及设置在卡盘之间的若干个横杆,每个所述横杆上均挂设有至少一个托盘,若干个所述横杆环绕所述卡盘轴线排布形成圆形结构。该装置能够在插秧时批量的将秧盘携带在身边,减少运输秧盘所需的人力支出和能耗,同时缩短运输秧盘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播种效率。

A rice transplan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插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插秧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我国的长江流域一直是水稻种植的优势区域,水热相对充足,该流域的地形多为平原和丘陵。目前的种植业始终是以散户为主体,相应的机械化操作尚未得到全面的推广,再加上当地的道路交通和个人的经济情况等诸多因素,水稻的机械化程度层次不齐,会出现水热的利用不合理,地力下降,周年配置不协调,区域与年度间产量差异大,发展不均衡。个体散户在种植时使用机械化农具的成本较高,所以更多的仍会选择利用人力或畜力来进行整套的劳作。在插秧过程中,秧苗盘需要放置在种植者附近,供种植者拿取,当秧苗盘里的秧苗全部插完就需要再回到田边重新拿取新的秧苗盘,这之间消耗的时间,尤其是对双季稻三熟区,注重种植日期的作物而言,还是相对紧张的。所以为了提高种植者的种植效率,采用转盘式的秧盘架能够在插秧时批量的将秧盘携带在身边,减少运输秧盘所需的人力支出和能耗,同时缩短运输秧盘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播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稻插秧装置,采用转盘式的秧盘架能够在插秧时批量的将秧盘携带在身边,减少运输秧盘所需的人力支出和能耗,同时缩短运输秧盘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播种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插秧装置,包括:推车和所述推车上的旋转秧盘架,所述推车包括中部车轴和固定在所述车轴两端的车轮,所述车轮贴地侧周向均匀排布若干承压板,所述承压板部分嵌入所述车轮中,所述旋转秧盘架位于所述车轮之间,且所述旋转秧盘架的轴线处套在所述车轴上;所述旋转秧盘架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卡盘以及设置在卡盘之间的若干个横杆,每个所述横杆上均挂设有至少一个托盘,若干个所述横杆环绕所述卡盘轴线排布形成圆形结构。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车上设有一扶手架,所述扶手架的杆体中部包覆所述车轴的侧壁,所述杆体的中部介于车轴和所述卡盘之间,所述扶手架的两端指向同侧作为把手。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扶手架中部接近所述车轴处设有一伸缩卡块,所述卡盘外侧设有与所述横杆位置相对称的凹槽,所述卡块能尺寸吻合的嵌入到所述凹槽中。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扶手架的两端分别加设一脚架。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扶手架的把手可加设在牲畜或车辆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卡盘和所述车轮均依赖支架等支撑外侧圈体。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托盘上有若干排水孔。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承压板和卡盘等由为木质或者塑料材质制成。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承压板为方形、圆形或者凹字形板。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采用转盘式的秧盘架能够在插秧时批量的将秧盘携带在身边,减少运输秧盘所需的人力支出和能耗,同时缩短运输秧盘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播种效率。(2)扶手架杆体的中部包覆所述车轴的侧壁,介于车轴和卡盘之间,隔绝了卡盘和车轴的相对摩擦,使旋转秧盘架在推车移动过程中相对静止,保证推车上的秧苗盘不会发生剧烈晃动。(3)扶手架两端作为把手,方便了装置的移动,还可以将把手固定在牲畜或者车辆上进行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式可自由选择。(4)扶手架起到移动装置的作用的同时,扶手架上还设置了伸缩卡块,旋转秧盘架两侧的卡盘上有相应的凹槽,在上秧苗在播种的过程中,秧盘架里的秧苗的数量始终是变化的,所以旋转秧盘架在不受到车轴影响的同时还需要控制住由于秧盘的放入或秧苗的取出使得整个秧盘架和秧盘发生旋转。此时,将伸缩卡块卡在卡盘的凹槽中,就可以稳定住旋转秧盘架,从而可以安心作业。(5)扶手架的两端加设的脚架,由于该装置的车轮占较大的体积,所以需在扶手架的末端加入固定装置来平衡装置两侧的质量分布,该脚架可被部分钉入土中代替固定装置。(6)卡盘和车轮采用支架结构,放置秧盘的托盘也被打孔用于排水,整体装置在不使用电力或者火力的情况下,尽可能通过使用较为轻质的固体常用固体材料来减少装置本身的质量,减少人力消耗。(7)考虑到作业地点是水稻田,外侧的车轮上装有若干承压板,减少接触面积,所以承压板多采用方形,圆形或者凹字形等来避免装置陷入泥土,影响正常的作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秧盘架(无托盘)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托盘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扶手架示意图;图中:1、托盘;2、扶手架;3、脚架;4、车轮;5、车轴;6、旋转秧盘架;7、凹槽;8、伸缩卡块;9、承压板;10、卡盘;11、横杆;12、排水孔;13、中部杆体;14、把手。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7所示,一种水稻插秧装置,包括:推车和所述推车上的旋转秧盘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包括中部车轴5和固定在所述车轴5两端的车轮4,所述车轮4贴地侧周向均匀排布若干承压板9,所述承压板9部分嵌入所述车轮4中,所述旋转秧盘架6位于所述车轮4之间,且所述旋转秧盘架6的轴线处套在所述车轴5上;所述旋转秧盘架6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卡盘10以及设置在卡盘10之间的若干个横杆11,每个所述横杆11上均挂设有至少一个托盘1,若干个所述横杆11环绕所述卡盘10轴线排布形成圆形结构。在组装时,将旋转秧盘架6的轴线处套在所述车轴5上,在所述车轴5的两侧套上车轮4,为了方便整体的移动,加设一扶手架2,所述扶手架2一端为把手14和脚架3,所述脚架3起到支撑扶手架2的杆体的两端,同时脚架3钉入土中,还可以平衡固定牵扯住车轮4和旋转秧盘架6。扶手架2的中部杆体13为一圆杆熔接有一能包覆所述车轴5的套筒,该套筒介于车轴5和原本套在车轴5上的旋转秧盘架6支架之间,起到隔绝车轴5和旋转秧盘架6的作用,保持秧盘架不会由于外部车轴5和车轴5的转动而转动。选装秧盘架的卡盘10之间的每个横杆11上可挂至少一个托盘1,横杆11环绕卡盘10的轴线排布呈圆形结构,为了方便观察,图中所展示的横杆11数量为3,横杆11上的托盘1可以根据需要挂上去,每个横杆11上的托盘1数量不固定。在使用时,该装置扶手架2上的把手14可作为着力点,可推可拉,将水稻插秧装置拉动到种植区旁,将旋转秧盘架6上的横杆11转动到使得卡盘10外侧的某一凹槽7与扶手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插秧装置,包括:推车和所述推车上的旋转秧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包括中部车轴和固定在所述车轴两端的车轮,所述车轮贴地侧周向均匀排布若干承压板,所述承压板部分嵌入所述车轮中,所述旋转秧盘架位于所述车轮之间,且所述旋转秧盘架的轴线处套在所述车轴上;所述旋转秧盘架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卡盘以及设置在卡盘之间的若干个横杆,每个所述横杆上均挂设有至少一个托盘,若干个所述横杆环绕所述卡盘轴线排布形成圆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插秧装置,包括:推车和所述推车上的旋转秧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包括中部车轴和固定在所述车轴两端的车轮,所述车轮贴地侧周向均匀排布若干承压板,所述承压板部分嵌入所述车轮中,所述旋转秧盘架位于所述车轮之间,且所述旋转秧盘架的轴线处套在所述车轴上;所述旋转秧盘架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卡盘以及设置在卡盘之间的若干个横杆,每个所述横杆上均挂设有至少一个托盘,若干个所述横杆环绕所述卡盘轴线排布形成圆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上设有一扶手架,所述扶手架的杆体中部包覆所述车轴的侧壁,所述杆体的中部介于车轴和所述卡盘之间,所述扶手架的两端指向同侧作为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中部接近所述车轴处设有一伸缩卡块,所述卡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香生谢永刚邓小刚肖秋云聂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汪香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