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664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7:22
驱动装置具有:转子,其具有马达轴和转子铁芯;定子;以及壳体,其具有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马达轴具有:轴主体部,其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筒状的转子铁芯保持部,其位于轴主体部的径向外侧;连接部,其将轴主体部的外周面和转子铁芯保持部的内周面在径向上连接;第1油路,其在轴主体部的内部沿轴向延伸,并在轴向的端部开口;多个第2油路,它们从第1油路分支,在连接部的内部沿着径向延伸;以及多个第3油路,它们从第2油路分支,在连接部的内部沿着轴向延伸,分别在连接部的朝向轴向一侧和另一侧的面开口,第2油路的流路截面积小于第1油路的流路截面积,第3油路的流路截面积小于第2油路的流路截面积。

Dri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电动机,其为了定子和转子等的润滑和冷却而使冷却液在壳体内流通。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3-324901号公报中,记载了搭载于车辆的电动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3-3249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的电动机中,使冷却液在转子内部的通路中流通,从多个泵出口喷出而对线圈进行冷却。但是,从多个泵出口喷出的冷却液的压力容易变得不均匀,难以对线圈进行均匀地冷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提高了线圈冷却的均匀性的驱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其中,该驱动装置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进行配置的马达轴以及固定于所述马达轴的转子铁芯;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并且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所述马达轴具有:轴主体部,其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筒状的转子铁芯保持部,其位于所述轴主体部的径向外侧;连接部,其将所述轴主体部的外周面和所述转子铁芯保持部的内周面在径向上连接;第1油路,其在所述轴主体部的内部沿着轴向延伸,并在轴向的端部开口;多个第2油路,它们从所述第1油路分支,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沿着径向延伸;以及多个第3油路,它们从所述第2油路分支,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沿着轴向延伸,分别在所述连接部的朝向轴向一侧和另一侧的面开口,所述第2油路的流路截面积小于所述第1油路的流路截面积,所述第3油路的流路截面积小于所述第2油路的流路截面积。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例如提供提高了线圈冷却的均匀性的驱动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变形例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中所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作为上侧、以负侧作为下侧的铅垂方向Z。在本实施方式中,铅垂方向Z是图的上下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具有壳体10、转子20、旋转检测部80、定子30、泵部40以及轴承70、71,其中,该转子20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1进行配置的马达轴20a。中心轴线J1沿图1的左右方向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的左右方向相当于一个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将轴向中的图1的左侧称为“轴向一侧”,将轴向中的图1的右侧称为“轴向另一侧”。壳体10具有主体部11、内盖部12以及外盖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1、内盖部12以及外盖部13是相互分开的部件。主体部11呈在轴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的筒状。主体部11具有底部11a、主体筒部11b以及轴承保持部11c。底部11a呈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主体筒部11b呈从底部11a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一侧延伸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1c呈从底部11a的内缘部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1c在内周面保持轴承71。内盖部12安装于主体部11的轴向一侧。内盖部12具有圆环板部12a、外筒部12b、内筒部12c以及轴承保持部12e。圆环板部12a呈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内盖部12通过圆环板部12a覆盖定子30的轴向一侧。圆环板部12a在下侧的端部具有沿轴向贯穿圆环板部12a的开口部12f。开口部12f与壳体10的内部相连。外筒部12b呈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圆筒状。外筒部12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主体筒部11b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接触而被固定。内筒部12c呈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内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2e具有:圆环状部101,其从内筒部12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扩展;以及圆筒部102,其从圆环状部的径向内缘部向轴向另一端侧突出。内盖部12具有从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第2凹部12g。第2凹部12g的内表面包含内筒部12c的内周面和圆环状部101的轴向一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的面是圆环状部101的轴向一侧的面。第2凹部12g的内侧面包含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面和圆环状部101的轴向一侧的面。轴承保持部12e的圆筒部102呈从圆环状部101的径向内侧的端缘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2e将轴承70保持于圆筒部102的内周面。壳体10具有由主体部11和内盖部12构成的收纳部14。收纳部14收纳转子20和定子30。定子30固定于主体部11的内表面。转子20配置于定子30的径向内侧。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和安装于定子铁芯31的多个线圈32。定子铁芯31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定子铁芯31的外周面固定于主体筒部11b的内周面。定子铁芯31与后述的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隔着间隙而对置。线圈32向定子铁芯31的轴向一侧和轴向另一侧突出。收纳部14能够在内部贮存油O。油O贮存于收纳部14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在本说明书中,“收纳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包含位于比收纳部的铅垂方向Z的中心靠下侧的位置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于收纳部14的油O的液面OS位于比开口部12f靠上侧的位置。由此,贮存于收纳部14的油O始终在开口部12f中流通。油O的液面OS因泵部40吸起油O而发生变动,但至少在转子20旋转时,配置于比转子20靠下侧的位置。由此,在转子20旋转时,能够抑制油O成为转子20的旋转阻力。外盖部13安装于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外盖部13具有外盖主体部13a和栓体部13b。外盖主体部13a沿径向扩展。外盖主体部13a具有盖板部13c和突出部13d。盖板部13c呈沿径向扩展的圆板状。盖板部13c的径向外缘部固定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外缘部。盖板部13c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与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接触。突出部13d从盖板部13c的中央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突出部13d从轴向一侧插入到内筒部12c。突出部13d与轴承保持部12e的圆环状部101的轴向一侧隔开间隔而配置。外盖主体部13a具有第1凹部13e和第2贯通孔13f。第1凹部13e从外盖主体部13a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第1凹部13e设置于外盖主体部13a的中央部,跨越盖板部13c和突出部13d而设置。第2贯通孔13f从第1凹部13e的底面贯通至突出部13d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即,第2贯通孔13f从第1凹部13e的底面贯通至壳体10的内部。第2贯通孔13f在第2凹部12g的内部开口。由此,第2贯通孔13f将第1凹部13e的内部和第2凹部12g的内部连接。中心轴线J1通过第2贯通孔13f。栓体部13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装置,其具有:/n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进行配置的马达轴以及固定于所述马达轴的转子铁芯;/n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n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并且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n所述马达轴具有:/n轴主体部,其沿着中心轴线延伸;/n筒状的转子铁芯保持部,其位于所述轴主体部的径向外侧;/n连接部,其将所述轴主体部的外周面和所述转子铁芯保持部的内周面在径向上连接;/n第1油路,其在所述轴主体部的内部沿着轴向延伸,并在轴向的端部开口;/n多个第2油路,它们从所述第1油路分支,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沿着径向延伸;以及/n多个第3油路,它们从所述第2油路分支,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沿着轴向延伸,分别在所述连接部的朝向轴向一侧和另一侧的面开口,/n所述第2油路的流路截面积小于所述第1油路的流路截面积,/n所述第3油路的流路截面积小于所述第2油路的流路截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25 JP 2017-1626751.一种驱动装置,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进行配置的马达轴以及固定于所述马达轴的转子铁芯;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
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并且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
所述马达轴具有:
轴主体部,其沿着中心轴线延伸;
筒状的转子铁芯保持部,其位于所述轴主体部的径向外侧;
连接部,其将所述轴主体部的外周面和所述转子铁芯保持部的内周面在径向上连接;
第1油路,其在所述轴主体部的内部沿着轴向延伸,并在轴向的端部开口;
多个第2油路,它们从所述第1油路分支,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沿着径向延伸;以及
多个第3油路,它们从所述第2油路分支,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沿着轴向延伸,分别在所述连接部的朝向轴向一侧和另一侧的面开口,
所述第2油路的流路截面积小于所述第1油路的流路截面积,
所述第3油路的流路截面积小于所述第2油路的流路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1油路的流路截面积为多个所述第2油路的流路截面积之和的90%以上且11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2油路的流路截面积为多个所述第3油路的流路截面积之和的90%以上且11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该驱动装置还具有对所述轴主体部进行支承的轴承,
所述马达轴具有第4油路,该第4油路从所述第1油路分支,在面向所述轴承的位置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勇树中松修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