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636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连接器(1),具备:壳体(10),具有通过一次成型形成的一次树脂(30)和通过二次成型形成的二次树脂(40);以及母线组(20),在将与所述一次树脂(30)一体形成的多个母线(21、22、23)重叠的状态下埋入到所述二次树脂(40)内,所述一次树脂(30)具备:外层部(CL),以与所述母线组(20)的重叠方向上的外侧面(20F、20B)接触的状态配置,从所述二次树脂(40)露出;以及中间层部(ML),以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母线(21、22、23)接触的状态被所述相邻的两个母线(21、22、23)夹住。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公开于本说明书的技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通过端子零件被嵌件成型而成的连接器,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的壳体具备合成树脂制的模制成型体、相同合成树脂制的芯部以及多个端子零件。芯部在壳体成型之前预先成型完成,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多个端子贯通孔。在对壳体进行成型时,通过压入使端子零件贯通芯部的端子贯通孔,将端子零件的下端部与模具的固定模具嵌合来将端子零件和芯部定位在模具内。并且,使熔融树脂经由浇口以高压注入到模具的模腔内,从而使模制成型体与芯部和端子零件成为一体化的状态下进行成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46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该技术中,由于在对壳体进行成型时将端子零件嵌合到模具的固定模具,因此端子零件中的嵌合到模具的固定模具的部分容易损伤。而且由于使芯部通过端子零件定位在模具内,因此端子零件由于芯部从熔融树脂受到的压力而变形,存在在壳体做成的状态下成为端子彼此彼此接触的状态的问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具有通过一次成型形成的一次树脂和通过二次成型形成的二次树脂;母线组,在将与所述一次树脂一体形成的多个母线重叠的状态下埋入到所述二次树脂内,所述一次树脂具备:外层部,以与所述母线组的重叠方向上的外侧面接触的状态配置,从所述二次树脂露出;以及中间层部,在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母线接触的状态下被所述相邻的两个母线夹住。根据该结构,一次树脂制的中间层部在与相邻的两个母线接触的状态下被夹持,因此能够在壳体内将该母线彼此的分开距离保持恒定。另外,由于在母线组重叠方向上的外侧面配置有外层部,因此在对二次树脂进行二次成型时,用模具夹入两外层部,从而能够将母线固定在模具内。因此,无需将母线组本身固定在模具,所以母线不会被模具损伤。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为以下的结构。(1)所述外层部具备:接触部,从所述二次树脂露出;以及锥形部,随着从所述接触部的周缘向外周扩展而靠近所述母线。根据该结构,当在对二次树脂进行二次成型时使接触部抵接到模具,从与母线的重叠方向交叉的方向注入熔融树脂时,熔融树脂抵达外层部的锥形部并以环绕该锥形部的方式流动,因此能够缓和外层部从熔融树脂受到的压力。(2)所述中间层部具备:嵌合凹部,凹陷设置在所述两个母线的一方侧;以及嵌合突部,突出设置于所述两个母线的另一方侧并与所述嵌合凹部嵌合,从而防止所述两个母线的位置偏移。根据该结构,通过使一方母线侧的嵌合凹部与另一方母线侧的嵌合突部嵌合,从而能够消除在形成二次树脂时由熔融树脂的压力引起的两母线的位置偏移。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消除二次成型中的母线的位置偏移且母线不会被损伤的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图5是示出一次树脂和母线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一次树脂和母线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一次树脂和母线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一次树脂和母线组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第一母线的图。图10是示出第二母线的图。图11是示出第三母线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通过图1至图11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为在逆变器壳体中使用的中继连接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中的跟前侧作为前方、将右方作为右方、将上方作为上方来进行说明。在图1和图2所示的外观图中,连接器1具备在左右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形板形状的壳体10以及六个端子14。另外,在以下仅说明和图示六个端子14中的三个,省略其他三个的说明和图示。壳体10的正面(以下,称为壳体正面10F)具备在左右方向上连续的三个前侧台阶面10F-1、10F-2、10F-3。这些台阶面10F-1~3分别大部分被二次树脂40覆盖,并且埋入到二次树脂40内的一次树脂30(后述的接触部CL-C)与二次树脂40齐平而露出。同样,壳体10的背面10B也具备三个背侧台阶面10B-1、10B-2、10B-3,在其中两个背侧台阶面10B-2、10B-3中,一次树脂30(后述的接触部CL-C)与二次树脂40齐平而从二次树脂40露出。如图2所示,端子14从壳体正面10F向前方突出。各端子14由金属板材形成,构成细长的带形状。各端子14在壳体正面10F以彼此不接触的方式向左右和上下分散而配置。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4所示,在壳体10内埋入有一次树脂30以及母线组20,母线组20具备第一母线21、第二母线22以及第三母线23,各母线21~23上分别一体形成有一次树脂30。第一~第三母线21~23夹着一次树脂30而重叠。另外,在以下,将被各母线21~23夹着的一次树脂30称为中间层部ML,将配置在母线组20的正面20F和背面20B的一次树脂30称为外层部CL。详细地讲,将中间层部ML中的、被第一母线21与第二母线22夹着的层部称为第一中间层部ML1,将被第二母线22与第三母线23夹着的层部称为第二中间层部ML2。另外,将外层部CL中的、配置在母线组20的正面20F的层部称为第一外层部CL1,将配置在母线组20的背面20B的层部称为第二外层部CL2。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第三母线21~23分别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板形状。如图7所示,第一母线21与第二母线22以使第二母线22的右端比第一母线21的右端向右方偏移的方式重叠。同样,第二母线22与第三母线23以使第三母线23的右端比第二母线22的右端向右方偏移的方式重叠。另外,在以下,如图9至图11所示,将第一母线21、第二母线22以及第三母线23这三个重叠的区域称为第一区域P1,将第二母线22和第三母线23这两个重叠的区域称为第二区域P2,只有第三母线23的区域称为第三区域P3。另外,将第一母线21和第二母线22这两个重叠的区域称为第四区域P4,只有第一母线21的区域称为第五区域P5。如图5所示,上述的母线组20的六个端子14在第一母线21、第二母线22以及第三母线23分别各设置有一个。各母线21、22、23和各端子14由一张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加工等而一体形成,从各母线2、22、23的两端部以水平姿势向前方突出。在第一母线21,向前后贯通而形成有细长的缝状的第一退避缝21A。在第二母线22,在主视时与第一退避缝21A重叠的位置,向前后贯通形成有与第一退避缝21A相同形状的第二退避缝22A。设置在第三母线23的端子14(以下,称为贯通端子14A),配置在主视时能够通过第一退避缝21A和第二退避缝22A看到的位置,贯通第二退避缝22A和第二退避缝21A而向前方延伸。如图9至图11所示,一次树脂30分散设置在第一~第三母线21~2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具备:/n壳体,具有通过一次成型形成的一次树脂和通过二次成型形成的二次树脂;以及/n母线组,在将与所述一次树脂一体形成的多个母线重叠的状态下埋入到所述二次树脂内,/n所述一次树脂具备:/n外层部,以与所述母线组的重叠方向上的外侧面接触的状态配置,从所述二次树脂露出;以及/n中间层部,在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母线接触的状态下被所述相邻的两个母线夹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01 JP 2017-168320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具有通过一次成型形成的一次树脂和通过二次成型形成的二次树脂;以及
母线组,在将与所述一次树脂一体形成的多个母线重叠的状态下埋入到所述二次树脂内,
所述一次树脂具备:
外层部,以与所述母线组的重叠方向上的外侧面接触的状态配置,从所述二次树脂露出;以及
中间层部,在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母线接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佑次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