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分布式码流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558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分布式码流仪,包括有码流仪本体,所述码流仪本体由上壳盖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下壳体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第一下侧面板,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且所述底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相邻的一侧设有第二下侧面板,两个所述第二下侧面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上壳盖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呈垂直设置的上侧面板,两个所述上侧面板一侧的四个顶角处均逐一设有第一螺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四个第一螺丝依次贯穿两个第一下侧面板的外壳体、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后与两个第一下侧面板的内壳体螺纹啮合连接,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安装拆卸。

A distributed bitstream instrument based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分布式码流仪
本技术涉及码流仪设备
,主要涉及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分布式码流仪。
技术介绍
码流仪即是高清数字电视码流仪,是可以支持高码率视频解码的专用视频播放设备,由于主要针对高码率视频解码,故简称为码率仪。高清数字电视码流仪属于嵌入式设备,采用硬解码技术,主要通过把播放设备演示用的超清片源节目解码后传输到显示器播放,输出设备一般为平板数字电视或高清投影仪,以最大限度不失真地播放高清画面,从而达到充分展示突出电视机画质效果的目的,帮助解决一系列的事情。当然,码流仪在交通管理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有拥堵状况分析、重点车辆管控、道路预警报警和应急资源管理等方面,而当码流仪在室外安装时,码流仪内部零件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检查时,现有的码流仪的结构都较为复杂,安装拆卸不方便,导致检查维修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分布式码流仪,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分布式码流仪,包括有码流仪本体,所述码流仪本体由上壳盖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下壳体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两端对称连接有第一下侧面板,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且所述底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相邻的一侧设有第二下侧面板,两个所述第二下侧面板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下侧面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卡块,每个所述第一卡块均与对应的每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一端的所述第一卡槽相连接;所述上壳盖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呈垂直设置的上侧面板,两个所述上侧面板一侧的四个顶角处均逐一设有第一螺丝,且两个所述上侧面板均通过四个所述第一螺丝依次贯穿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的外壳体、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卡块与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的内壳体呈螺纹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码流仪本体的顶端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四周均焊接有挡板,四个所述挡板均设为倾斜结构,且所述顶盖顶端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设有第二螺丝,所述顶盖通过四个所述第二螺丝与所述上壳盖的顶端呈螺纹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码流仪本体的底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端中心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口,且所述安装座顶端的四个顶角处逐一开设有第二卡槽。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四个顶角处通过螺栓逐一连接有第二卡块,每个所述第二卡块均匀所述安装座顶端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槽相连接固定。优选的,两个所述上侧面板的表面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口;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的表面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口,多个所述第二通风口与多个第一通风口均处于同一轴线设置。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口,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口与多个第一散热口均处于同一轴线设置。优选的,所述底板上通过螺丝固定有元器件板,所述元器件板上表面的中心处设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一侧对称设有交通拥堵状况模块和重点车辆管控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远离所述交通拥堵状况模块的一侧对称设有道路预警报警模块和应急资源管理模块,且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交通拥堵状况模块、所述重点车辆管控模块、所述道路预警报警模块和所述应急资源管理模块的底部针脚均通过锡焊固定于所述元器件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主要通过将码流仪本体设置成由上壳盖和下壳体组成,上壳体包括有两个上侧面板,下壳体设置成由底板、第一下侧面板和第二下侧面板组成,且在第一下侧面板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以及在第二下侧面板的一侧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卡块,通过将两个第二下侧面板一侧两端的第一卡块依次对应插入至两个第一下侧面板两端的第一卡槽内使其固定,将上壳盖两端的上侧面板卡接在两个第二下侧面板外侧,即可通过四个第一螺丝依次贯穿两个第一下侧面板的外壳体、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后与两个第一下侧面板的内壳体螺纹啮合连接,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安装拆卸。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码流仪本体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壳体结构背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安装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元器件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码流仪本体;11、上壳盖;11-1、上侧面板;11-11、第一通风口;11-12、第一螺丝;12、下壳体;12-1、第二下侧面板;12-11、第一卡块;12-2、底板;12-21、第二散热口;12-22、第二卡块;12-3、第一下侧面板;12-31、第二通风口;12-32、第一卡槽;2、安装座;21、第二卡槽;22、第一散热口;3、顶盖;31、挡板;32、第二螺丝;4、元器件板;41、中央处理器;42、交通拥堵状况模块;43、重点车辆管控模块;44、道路预警报警模块;45、应急资源管理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照附图1-4,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分布式码流仪,包括有码流仪本体1,所述码流仪本体1由上壳盖11和下壳体12组成,所述下壳体12包括有底板12-2,所述底板12-2的两端对称连接有第一下侧面板12-3,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2-32,且所述底板12-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相邻的一侧设有第二下侧面板12-1,两个所述第二下侧面板12-1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下侧面板12-1靠近所述底板12-2的一侧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卡块12-11,每个所述第一卡块12-11均与对应的每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一端的所述第一卡槽12-32相连接;所述上壳盖11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呈垂直设置的上侧面板11-1,两个所述上侧面板11-1一侧的四个顶角处均逐一设有第一螺丝11-12,且两个所述上侧面板11-1均通过四个所述第一螺丝11-12依次贯穿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的外壳体、所述第一卡槽12-32和所述第一卡块12-11与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分布式码流仪,包括有码流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流仪本体(1)由上壳盖(11)和下壳体(12)组成,所述下壳体(12)包括有底板(12-2),所述底板(12-2)的两端对称连接有第一下侧面板(12-3),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2-32),且所述底板(12-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相邻的一侧设有第二下侧面板(12-1),两个所述第二下侧面板(12-1)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下侧面板(12-1)靠近所述底板(12-2)的一侧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卡块(12-11),每个所述第一卡块(12-11)均与对应的每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一端的所述第一卡槽(12-32)相连接;/n所述上壳盖(11)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呈垂直设置的上侧面板(11-1),两个所述上侧面板(11-1)一侧的四个顶角处均逐一设有第一螺丝(11-12),且两个所述上侧面板(11-1)均通过四个所述第一螺丝(11-12)依次贯穿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的外壳体、所述第一卡槽(12-32)和所述第一卡块(12-11)与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的内壳体呈螺纹啮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分布式码流仪,包括有码流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流仪本体(1)由上壳盖(11)和下壳体(12)组成,所述下壳体(12)包括有底板(12-2),所述底板(12-2)的两端对称连接有第一下侧面板(12-3),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2-32),且所述底板(12-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相邻的一侧设有第二下侧面板(12-1),两个所述第二下侧面板(12-1)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下侧面板(12-1)靠近所述底板(12-2)的一侧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卡块(12-11),每个所述第一卡块(12-11)均与对应的每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一端的所述第一卡槽(12-32)相连接;
所述上壳盖(11)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呈垂直设置的上侧面板(11-1),两个所述上侧面板(11-1)一侧的四个顶角处均逐一设有第一螺丝(11-12),且两个所述上侧面板(11-1)均通过四个所述第一螺丝(11-12)依次贯穿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的外壳体、所述第一卡槽(12-32)和所述第一卡块(12-11)与两个所述第一下侧面板(12-3)的内壳体呈螺纹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分布式码流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流仪本体(1)的顶端设有顶盖(3),所述顶盖(3)的四周均焊接有挡板(31),四个所述挡板(31)均设为倾斜结构,且所述顶盖(3)顶端的四个顶角处逐一设有第二螺丝(32),所述顶盖(3)通过四个所述第二螺丝(32)与所述上壳盖(11)的顶端呈螺纹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分布式码流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流仪本体(1)的底端设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郭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视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