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油雾泄漏的油槽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46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油雾泄漏的油槽盖结构,涉及电机设备油雾防漏,主要包括设置于主轴上的油槽盖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盖主体包括第一油槽盖板和第二油槽盖板;所述第一油槽盖板和所述第二油槽盖板以及所述主轴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冷凝腔;所述第一油槽盖板与所述第二油槽盖板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冷空气,且与冷凝腔相通的内腔;所述油槽盖主体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内腔提供冷气、创造低温条件的制冷源。本技术方案利用油雾遇冷凝结成油滴的原理,采用冷气冷凝油雾,防止油雾外溢的同时避免了设备、环境污染。

An oil tank cover structure to prevent oil mist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油雾泄漏的油槽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设备油雾防漏,尤其涉及一种防油雾泄漏的油槽盖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在内的大部分电机设备都存在油雾外溢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各电机组在主轴与轴瓦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导轴承油槽,油槽内部盛有润滑油。当导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主轴与轴瓦接触面的相对运动和相互挤压而持续产生热量,导致润滑油汽化产生油雾;油雾在油槽内不断撞击,随机组高速旋转,在油槽内做离心运动;油雾从轴瓦处被甩向油槽壁,再沿油槽壁上升,而后沿上油槽盖板斜向上方向返回主轴面,最后通过油槽盖与主轴之间的缝隙逸出;油雾在外部冷凝成液体并附着于设备表面,对机组严重油雾污染。面对前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以下解决方案:油箱盖采用单层钢板结构,在油箱盖与主轴的接合间隙处设置有梳齿密封。但梳齿密封仍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对防油雾效果十分有限,在实际使用时,油雾仍会泄漏出油槽;设置梳齿密封只是减少了油雾外溢,对机组造仍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本方案无法彻底解决油雾的泄漏问题,同时油箱盖与主轴之间的间隙控制较为严格,一般,还需要在油箱盖上增设空气滤清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油雾泄漏的油槽盖结构,主要包括设置于主轴(1)上的油槽盖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盖主体(3)与所述主轴(1)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冷凝腔(2);所述油槽盖主体(3)包括第一油槽盖板(3.1)和第二油槽盖板(3.2);所述第一油槽盖板(3.1)与所述第二油槽盖板(3.2)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冷空气,且与冷凝腔(2)相通的内腔(4);所述油槽盖主体(3)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内腔(4)提供冷气、创造低温条件的制冷源(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油雾泄漏的油槽盖结构,主要包括设置于主轴(1)上的油槽盖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盖主体(3)与所述主轴(1)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冷凝腔(2);所述油槽盖主体(3)包括第一油槽盖板(3.1)和第二油槽盖板(3.2);所述第一油槽盖板(3.1)与所述第二油槽盖板(3.2)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冷空气,且与冷凝腔(2)相通的内腔(4);所述油槽盖主体(3)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内腔(4)提供冷气、创造低温条件的制冷源(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油雾泄漏的油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盖板(3.2)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改变油雾流向、降低油雾流速的格栅状结构(3.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油雾泄漏的油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源(5)为设置于内腔(4)中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油槽盖板(3.1)上设置有散热孔(3.1.1),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槽盖板(3.1)底部,并全面覆盖散热孔(3.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油雾泄漏的油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喜兵李浩亮赵威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