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及导管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282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52
导管(100)具备连接于导管主体(10)的前端的树脂制的前端末稍(80),前端末稍(80)具有前端开口的前端管腔(81),前端管腔(81)与管腔(31)连通。导管(100)是导管主体(10)的前端外径为0.6mm以下并且前端末稍(80)的最大外径为0.6mm以下的非主动类型的微型导管。导管主体(10)的轴向上的标记物(70)的尺寸小于前端末稍(80)的最大外径,前端末稍(80)的轴向上的前端末稍(80)的长度为前端末稍(80)的最大外径的3倍以上18倍以下。

Conduit and conduit K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管及导管套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管及导管套件。本申请基于2017年8月25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62592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近年来,进行了能够插入到血管等体腔的导管的开发(例如,专利文献1)。通常,导管通过利用了导丝的附随导管(over-the-wire)的方法插入到体腔。该方法中,使插通于导管的导丝的前端部从导管的前端突出,使该导丝的前端到达所希望的分支路之后,沿着导丝推入导管,由此使导管插入到所希望的分支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28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人的血管中,存在从相对大径的血管分支的相对细径的被称为穿通支的血管。所希望的分支路是穿通支等细血管或AVM、脊髓动脉、或者与肿瘤相连的滋养血管时,通过市面上销售的导管,即使是熟练的施术者,插入到分支路的充分深度的位置也非易事。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进行由导丝先导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管,其具备:/n导管主体,具有:树脂层,包含具有管腔的内层及形成于所述内层的外周的外层;及增强层,埋设于所述树脂层,并且配置于所述管腔的周围;/n标记物,其为由放射线非透射性金属材料构成的环状标记物,在所述导管主体的前端埋设于所述树脂层并且固定于所述增强层的前端,并配置于所述管腔的周围;及/n前端末稍,其为连接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前端的树脂制的前端末稍,具有与所述管腔连通且前端开口的前端管腔,/n所述导管主体的前端的外径为0.6mm以下,并且所述前端末稍的最大外径为0.6mm以下,/n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上的所述标记物的尺寸小于所述前端末稍的最大外径,/n所述前端末稍的轴向上的该前端末稍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25 JP 2017-1625921.一种导管,其具备:
导管主体,具有:树脂层,包含具有管腔的内层及形成于所述内层的外周的外层;及增强层,埋设于所述树脂层,并且配置于所述管腔的周围;
标记物,其为由放射线非透射性金属材料构成的环状标记物,在所述导管主体的前端埋设于所述树脂层并且固定于所述增强层的前端,并配置于所述管腔的周围;及
前端末稍,其为连接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前端的树脂制的前端末稍,具有与所述管腔连通且前端开口的前端管腔,
所述导管主体的前端的外径为0.6mm以下,并且所述前端末稍的最大外径为0.6mm以下,
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上的所述标记物的尺寸小于所述前端末稍的最大外径,
所述前端末稍的轴向上的该前端末稍的长度为该前端末稍的最大外径的3倍以上18倍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
在所述增强层中配置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前端部的部分由编织金属丝而成的编织物构成,
所述金属丝的间隔大于所述导管主体的所述前端部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前端末稍的外径不管该前端末稍的轴向上的位置如何都恒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前端末稍具有:
第1恒定直径区域,不管该前端末稍的轴向上的位置如何外径及内径都恒定;
缩径区域,与所述第1恒定直径区域的前端侧相连且外径及内径朝向前端侧缩径;及
第2恒定直径区域,与所述缩径区域的前端侧相连且不管该前端末稍的轴向上的位置如何外径及内径都恒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导管主体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康弘松本康史清水太一杉原勇作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