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二次融合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227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二次融合断路器,涉及断路器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基座以及安装在基座上的断路器本体,所述基座上端设置有位于断路器本体一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沿竖直方向滑设有用于将断路器本体进行遮挡的盖板,所述盖板两侧均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支撑座上端对应设置有滑设在滑槽内的导向柱,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朝向断路器本体的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避免断路器整体直接暴露在烈日下,对断路器整体起到遮阳、挡雨保护的效果。

A kind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fuse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二次融合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一二次融合断路器。
技术介绍
柱上断路器是指电杆上安装和操作的断路器。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开关装置。一二次融合成套断路器设备,用于10kv配网主干线路的分段与联络功能;采用全密封、全绝缘设计,断路器本体与三遥馈线终端采用喷塑处理,满足抗凝露要求。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8225818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新型一二次融合成套断路器,其包含断路器本体、分闸操作手柄、合闸操作手柄、储能操作手柄、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机械指针、瓷套、电流互感器、上出线端子、保护盖,分闸操作手柄、合闸操作手柄、储能操作手柄从左都右依次设置在断路器本体的前表面,机械指针设置在红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连接口,瓷套设置在断路器本体的上方,上出线端子设置在瓷套顶端,保护盖覆盖在分闸操作手柄、合闸操作手柄和储能操作手柄上表面。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手柄的表面设置保护盖,延长了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的使用寿命。但是上述专利仅在操作手柄的表面设置有保护盖,而未对其余的部件进行遮挡保护,其余部件在露天环境下易受到风吹、日晒而生锈钝化;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断路器在长时间的暴晒下内部温度将急剧上升,从而将会影响断路器的正常工作,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火灾等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一二次融合断路器,具有能避免断路器整体直接暴露在烈日下,对断路器整体起到遮阳、挡雨保护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二次融合断路器,包括基座以及安装在基座上的断路器本体,所述基座上端设置有位于断路器本体一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沿竖直方向滑设有用于将断路器本体进行遮挡的盖板,所述盖板两侧均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支撑座上端对应设置有滑设在滑槽内的导向柱,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朝向断路器本体的支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板沿竖直方向从支撑座内拉出,盖板在上滑的过程中,导向柱相对于盖板将沿着滑槽逐渐下滑;当导向柱移动至滑槽末端时,再将盖板向断路器本体方向翻下;通过设置在支撑座上的支撑板能将下翻的盖板进行支撑,使盖板与支撑座间处于垂直状态;下翻后的盖板将架设在断路器本体上方,通过盖板能对断路器本体起到有效的遮阳、挡雨的效果;避免断路器本体直接暴露在烈日下,对断路器本体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丝杆,所述支撑板对称设置在支撑座两端,且所述支撑板沿水平方向滑设在支撑座上;所述丝杆两端设置有等距的反向螺纹,所述支撑板分别螺纹连接在丝杆两端;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供支撑板上端插入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盖板下翻至支撑板上时,支撑板上端将插入至限位槽内;接着通过转动丝杆可使两支撑板沿水平方向,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两支撑板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时,当两支撑板移动至与对应的盖板下侧壁贴合并低紧时,支撑板便能将盖板进行限位固定,使盖板下端固定在支撑板上,使盖板更加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端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弯折,所述限位槽两端分别形成有供对应的支撑板上端插入的插槽;所述支撑板上端与对应的插槽相互插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丝杆使两支撑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当支撑板上端插入至对应的插槽内时,通过支撑板与插槽的插接配合,能使盖板更加可靠且牢固的固定在支撑板上;从而当在遇到恶劣天气时,能使盖板的连接处更加的稳定、牢靠;当需对断路器本体进行维修时,通过反向转动丝杆使两支撑板从插槽内滑出,再将盖板滑入至支撑座内,从而便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可操作空间,方便工作人员对断路器本体进行维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侧面转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端滑设有朝向盖板方向的插杆,所述盖板上对应开设有供插杆插入的让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下翻的盖板通过支撑板固定后,再将固定杆向靠近让位槽的方向转动,并将插杆插入至让位槽内;通过插杆与让位槽的插接配合,固定杆、盖板与支撑座三者之间将形成稳定的三角,从而使盖板远离支撑座的一端更加的稳定,增强了盖板的牢固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远离盖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插杆上套设有用于将插杆压紧在让位槽内的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固定杆与限位板之间,所述弹簧一端与固定杆固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限位板固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插杆插入在让位槽内时,弹簧处于收缩状态,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将插杆压紧在让位槽内,从而能有效避免插杆从让位槽内脱离,使插杆的固定效果更佳;进一步增强了插杆对盖板的固定效果,使盖板更加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上对应开设有供插杆插入的退位槽,所述退位槽位于固定杆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将盖板翻入至支撑座内时,先将插杆从让位槽内拉出,在拉出时需克服弹簧的弹力,再将固定杆向靠近支撑座的方向转动;当将插杆转动至与退位槽对准时,在弹簧作用下将插杆弹入至退位槽内,从而便能实现对固定杆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对称设置有横架,所述横架分别设置在盖板两端;所述盖板通过横架滑设有呈相对设置的遮板,所述遮板相互背离的侧壁上形成有卡板,所述卡板将遮板限位在对应的横架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遮板沿着横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拉出,从而便能使盖板的长度进行延伸,而通过卡板能避免遮板与横架脱离;拉出后的遮板能进一步提高盖板的遮阳挡雨的效果,使能遮挡的面积更大,防护效果更加的全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板上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横架上对应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合的第二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合时,便实现了遮板与横架之间的固定,固定时十分的牢靠;当需要将遮板与横架进行分离时,无需借助其他的工具便能实现两者的分离,分离过程十分的简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盖板沿竖直方向从支撑座内拉出,盖板在上滑的过程中,导向柱相对于盖板将沿着滑槽逐渐下滑;当导向柱移动至滑槽末端时,再将盖板向断路器本体方向翻下;通过设置在支撑座上的支撑板能将下翻的盖板进行支撑,使盖板与支撑座间处于垂直状态;接着通过转动丝杆可使两支撑板沿水平方向,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将两支撑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当支撑板上端插入至对应的插槽内时,支撑板便能将盖板进行限位固定,使盖板下端固定在支撑板上,使盖板更加的稳定;下翻后的盖板将架设在断路器本体上方,通过盖板能对断路器本体起到有效的遮阳、挡雨的效果;避免断路器本体直接暴露在烈日下,对断路器本体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装在柱上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凸显支撑座背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凸显支撑座正面支撑板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二次融合断路器,包括基座(1)以及安装在基座(1)上的断路器本体(2),其特征是:所述基座(1)上端设置有位于断路器本体(2)一侧的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内沿竖直方向滑设有用于将断路器本体(2)进行遮挡的盖板(4),所述盖板(4)两侧均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滑槽(5);所述支撑座(3)上端对应设置有滑设在滑槽(5)内的导向柱(6),所述支撑座(3)上设置有朝向断路器本体(2)的支撑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二次融合断路器,包括基座(1)以及安装在基座(1)上的断路器本体(2),其特征是:所述基座(1)上端设置有位于断路器本体(2)一侧的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内沿竖直方向滑设有用于将断路器本体(2)进行遮挡的盖板(4),所述盖板(4)两侧均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滑槽(5);所述支撑座(3)上端对应设置有滑设在滑槽(5)内的导向柱(6),所述支撑座(3)上设置有朝向断路器本体(2)的支撑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断路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座(3)上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丝杆(8),所述支撑板(7)对称设置在支撑座(3)两端,且所述支撑板(7)沿水平方向滑设在支撑座(3)上;所述丝杆(8)两端设置有等距的反向螺纹,所述支撑板(7)分别螺纹连接在丝杆(8)两端;所述盖板(4)上开设有供支撑板(7)上端插入的限位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断路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7)上端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弯折,所述限位槽(9)两端分别形成有供对应的支撑板(7)上端插入的插槽(10);所述支撑板(7)上端与对应的插槽(10)相互插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断路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座(3)侧面转动设置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上端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乐琴钱素丹钱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易汇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