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型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192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超微型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线圈及引针,线圈包括磁芯、次级绕组、初级绕组,壳体设置开口,磁芯设置在壳体内,次级绕组的线圈缠绕在磁芯上,次级绕组两端引线分别与对应的引针固定连接,初级绕组为两端分别设有针脚的导体,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分布在磁芯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优化,省去了两个引针及骨架,简化了装配工序,节省成本。

Subminiature current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是一种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互感器是电气系统中常用的器件之一,用于将电路中大电流信号转化为小电流信号,或者高电压信号转化为低电压信号,用于量测或保护系统。随着工业设备日益精密,对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参数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电路中需要布置越来越多的互感器。但是,工业设备体积要求越来越小,对于设备生产者来说,互感器的体积减小,对于设备体积的控制具有较大的影响。现有技术的互感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壳体01、线圈、骨架03、引针04及热缩管07,线圈包括铁芯02、初级绕组05及次级绕组06,初级绕组05穿过线圈中心后两端固定在骨架03上,次级绕组06与引针04电连接,引针04固定在骨架03上。上述结构的装配流程主要包括:引针04插入骨架03、初级绕组05穿过铁芯02并与骨架03连接、引针04外部套装热缩管07、次级绕组06缠绕在引针04上、引针04与次级绕组06电连接、骨架03及线圈装入壳体01内、浇注绝缘材料。引针04一端与线圈连接,另一端穿过骨架03伸出壳体04外部。上述操作过程中,引针与次级绕组焊接的位置靠近线圈,焊接温度在240度以上,而线圈能承受的温度低于155度,有烫伤的隐患,焊接用的锡丝中含有助焊剂,焊接加热时,助焊剂受热膨胀容易迸溅到线圈主体上,造成线圈烫伤,严重的造成产品报废。因此,现有技术中将引针加长,尽量保证焊接点远离线圈;另外增加热缩管,热缩管套装在引针外部,热缩管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可减少热量传递到线圈,对防止线圈烫伤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提供可靠的保障。为了防止线圈受损,引针伸入壳体内的长度需要适应性加长,直接导致现有技术的互感器整体结构高度较高、体积较大。互感器体积较大,安装在设备上时,设备体积难以进一步缩小,并且,互感器的体积较大,其材料成本相应较高。另外,为提高工作效率,焊接并不是单个互感器进行焊接,而是将批量产品并排依次放置,然后依次进行焊接。这样也就增加了意外发生的概率,一旦有一个产品放置不稳发生倾倒,其他产品跟随倾倒,未焊接的绕组引线很容易从引针上脱下而大大增加再加工难度,甚至还会造成线圈损坏,形成物料和人工浪费。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互感器的整体装配工艺以及初级绕组安装过程繁琐,因结构很小,安装过程需要十分小心,人工成本较高;2、互感器的结构设计导致装配时容易发生线圈烫伤的情况,合格率低,且存在质量隐患;3、互感器整体高度较高、体积较大,难以满足设备体积设计需要;4、互感器整体的体积较大,生产成较高,难以满足设备日趋小微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超微型电流互感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超微型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线圈及引针,线圈包括磁芯、次级绕组、初级绕组,壳体设置开口,磁芯设置在壳体内,次级绕组的线圈多匝缠绕在磁芯上,次级绕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引针固定连接。初级绕组为两端分别设有针脚的导体,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分布在磁芯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上述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初级绕组安装快捷方便,本技术简化了结构及装配流程。所述初级绕组为U形导体,U形导体的两条直边分别分布在磁芯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两条直边之间的横边跨过磁芯。具体的,壳体中部设有安装通道,安装通道相对于壳体底面凸起,其内部中空,初级绕组的一端沿安装通道穿入磁芯内圆中,安装通道顶面的高度与壳体顶面高度齐平或略低于壳体顶面高度。所述壳体设置固定槽,初级绕组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槽并由固定槽固定。安装通道的形状及固定槽的形状与初级绕组的形状匹配,初级绕组位置由其二者限定。所述引针一端连接在壳体上,另一端伸出壳体外部,次级绕组两端与引针的连接点设置在壳体内部。上述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引针与壳体直接连接,省去了支撑骨架结构,从而简化了整体结构,减小了整体的体积,降低材料成本。所述次级绕组与引针的连接点高度低于或等于二次绕组顶面高度。壳体内最终需要由绝缘材料浇注,次级绕组线圈与引针的连接点需要由绝缘材料浇注覆盖,线圈磁芯的高度是固定的,壳体高度需要高于线圈高度,连接点设置在线圈高度以下,壳体高度只需高于线圈高度即可满足浇注条件。因此,上述结构可将壳体高度降低到最低。所述壳体内设置安装台,引针连接在安装台上。安装台设置在磁芯周围,以免增加壳体高度。所述安装台上开设有固定孔,引针插入固定孔内,固定孔设置为盲孔或通孔,引针高度固定。所述线圈的中心线与引针平行或成锐角设置,即线圈为卧式布置方式,降低了整体的高度。所述引针上设有标记装置,线圈引线与引针的连接点设置在标记装置处。本技术装配时,引针与次级绕组固定连接之后,引针再安装到壳体上,或者先安装到壳体上后,再固定连接;因此,引针与次级绕组固定连接的位置由标记装置标记出来,便于工作人员统一固定位置。所述标记装置为凸起、凹槽或图案标记。所述壳体侧壁与磁芯的形状相匹配,留有一定的装配间距,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方形壳体,壳体在容纳线圈的同时,做到体积最小化,从而更节省材料成本。所述壳体内部的空隙浇注环氧树脂或其他电子封装材料。所述线圈绕组与引针通过电连接方式连接,可选用锡丝焊接的方式连接。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改进了产品结构,简化了装配工序,安装快捷;2、本技术省去了现有技术的骨架结构,不仅简化了结构,减小了结构体积,而且节省了材料成本;3、本技术线圈引线与引针的连接位置设置在线圈顶面以下,可将整体高度降至最小;4、本技术采用线圈卧式结构,结构稳定,并且降低结构高度,满足设备安装要求,降低了设备对高度的要求,另外,壳体相比于现有技术开口较大,在浇注绝缘材料时方便快捷。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将壳体拆分开);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爆炸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图6是图3的仰视图;图7是图5的A-A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2中:01、壳体;02、铁芯;03、骨架;04、引针;05、初级绕组;06、次级绕组;07、热缩管。图3至图8中:1、壳体;11、安装台;12、固定孔;13、安装通道;14、固定槽;2、引针;21、标记装置;3、线圈;31、铁芯;32、次级绕组;33、初级绕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1)、线圈(3)及引针(2),其特征在于,线圈(3)包括磁芯(31)、次级绕组(32)、初级绕组(33),磁芯(31)设置在壳体(1)内,次级绕组(32)的线圈缠绕在磁芯(31)上,次级绕组(32)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引针(2)固定连接,初级绕组(33)为两端分别设有针脚的导体,初级绕组(33)的两端分别分布在磁芯(31)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1)、线圈(3)及引针(2),其特征在于,线圈(3)包括磁芯(31)、次级绕组(32)、初级绕组(33),磁芯(31)设置在壳体(1)内,次级绕组(32)的线圈缠绕在磁芯(31)上,次级绕组(32)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引针(2)固定连接,初级绕组(33)为两端分别设有针脚的导体,初级绕组(33)的两端分别分布在磁芯(31)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33)为U形导体,U形导体的两条直边分别分布在磁芯(31)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部设有安装通道(13),安装通道(13)相对于壳体(1)底面凸起,其内部中空,初级绕组(33)的一端沿安装通道(13)穿入磁芯(31)内圆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置固定槽(14),初级绕组(33)的一端穿过固定槽(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针(2)一端连接在壳体(1)上,另一端伸出壳体(1)外部,次级绕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红雨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铂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