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6181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灯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系统,该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控制前大灯设置角度的控制单元;还包括控制器、供电模组,以及并联接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控制单元之间的多个放大电路;任一所述放大电路内串联设置有阻值不等的控制电阻;所述供电模组并联接入多个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出解决了现有车灯角度调节常采用拨杆的方式接收驾驶员操控指令,也即采用复杂机械开关完成角度调节的过程,导致车灯角度调节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A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adjusting the angle of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灯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车灯,是指设置于车辆上的灯具,是车辆夜间行驶在道路照明的工具,也是发出各种车辆行驶信号的提示工具,一般分为前照灯、尾灯与转向灯等。针对汽车的前照灯,可知前照灯在行驶过程中常需要调节其照射角度,以满足不同道路与行驶环境下对车辆行驶路径的照明功能。在现有的汽车集成控制系统中,车身前大灯角度一般采用机械开关调节档位,原理为通过拨动机械开关,将不同阻值的控制电阻串接在电路回路中以输出不同的电压值,前大灯角度调节模块接收不同档位的电压值后,通过控制前大灯电机来调节前大灯的角度。但采用传统的机械开关调节方式,由于其需要设置有数量较多的机械开关,导致车灯角度调节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系统,主要解决了现有车灯角度调节常采用拨杆的方式接收驾驶员操控指令,也即采用复杂机械开关完成角度调节的过程,导致车灯角度调节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包括前大灯;还包括控制器、供电模组,以及并联接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前大灯之间的多个放大电路;任一所述放大电路内串联设置有阻值不等的控制电阻;所述供电模组并联接入多个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优选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优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分别为NPN三极管与PNP三极管;多个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串联所述控制电阻后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不同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供电模组,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并联后连接所述前大灯。优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分别为带阻的NPN三极管与带阻的PNP三极管。优选地,所述放大电路与控制电阻的数量均为三。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系统,包括前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信号输入单元;所述信号输入单元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信号输入单元,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还用于将所述外部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前大灯实现所述外部控制信号的控制指令。优选地,所述外部信号输入单元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地,所述外部信号输入单元包括按键。优选地,所述外部信号输入单元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信息;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信息与预设规则,生成所述外部控制信号。由上可知,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控制电路,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替代机械开关的传动过程,降低车辆设计成本,同时由于车身机械结构减少,可避免车辆在长时间使用下设备难以正常运行的情况;第二,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控制系统,采用信号传输的方式替代机械结构,在保证车辆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提高设备运行速度,以及降低车身机械结构的复杂度;第三,本专利技术采用传感器接收环境信号,并根据预设规则将环境信号转换成外部控制指令,令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无需分心操作前大灯,能集中精力于驾驶上,避免驾驶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车灯角度调节常采用拨杆的方式接收驾驶员操控指令,也即采用复杂机械开关完成角度调节的过程,导致车灯角度调节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施例主要以图1所示电路图的电路连接关系进行讲解,但在与图1相似的电路中同样可运用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其主要包括用于控制前大灯设置角度的控制单元;还包括控制器、供电模组与放大电路;在本实施例中,放大电路有多个,且并联接入控制器输出端与控制单元之间;任一放大电路内串联设置有阻值不等的控制电阻;供电模组并联接入多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控制器作为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单元,可选用单片机。由于本实施例中,外部控制信号采用数据传输的方式,因此控制器内不可避免地有信息处理过程,又由于单片机良好的运算与使用环境,可完成大部分信息处理过程,因此适合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优选但不限定的格式,控制单元为接收电信号并调节前大灯设置角度的结构,应与前大灯固定方式有关,可包括电磁控制单元,也可为电动控制单元,也可为气缸驱动控制单元,在此不对控制单元作具体限定。优选但不限定的是,供电模组为车载蓄电池。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的输出端输出高低电平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后,会在控制单元输入端形成有不同的电压值,进而控制单元可根据电压值的大小,准确控制前大灯转动至预设角度使用,便于驾驶员根据调节后的前大灯照射的角度看清前进路况。其中,放大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更具体的,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分别为NPN三极管与PNP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串联控制电阻后连接控制器的不同输出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机连接供电模组,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并联后连接控制单元。如图1电路图所示,控制电阻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三极管,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1串联后接地,同时另一端还与电容串联后接地。更具体的,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分别为带阻的NPN三极管与带阻的PNP三极管。优选但不限定的是,带阻的NPN三极管可为普通NPN三极管的基极串联电阻,基极与发射极并联电阻而成,同理可得带阻的PNP三极管具体构造。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放大电路与控制电阻的数量均为三。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放大电路令前大灯能实现三个不同照射角度的调节,因此对应的控制电阻应设置为三个不同的阻值。如图1电路图所示,第一三极管有三个,分别为Q2、Q4与Q6,第二三极管有三个,分别为Q1、Q3与Q5,控制电阻有三个,分别为R2、R3与R4,供电模组BAT,控制单元FRLampOutput,电容C1,控制器U1,控制器U1的三个输出端分别为GPIO1、GPIO2与GPIO3。在本实施例中,当FRLampOutput需要输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控制前大灯设置角度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供电模组,以及并联接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控制单元之间的多个放大电路;任一所述放大电路内串联设置有阻值不等的控制电阻;所述供电模组并联接入多个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控制前大灯设置角度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供电模组,以及并联接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控制单元之间的多个放大电路;任一所述放大电路内串联设置有阻值不等的控制电阻;所述供电模组并联接入多个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分别为NPN三极管与PNP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串联所述控制电阻后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不同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供电模组,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并联后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分别为带阻的NPN三极管与带阻的PNP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调节车灯角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岳阳俞彬黄至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