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LCM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913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静电LCM,包括:LCD和PCB板,LCD与PCB板连接,PCB板设有接地端;LCD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相对设置,并采用封框胶密封形成液晶盒;第一玻璃基板上设有第一偏光片,第二玻璃基板上设有第二偏光片;防静电LCM还包括ITO电极,用以形成电场;ITO电极设于第一偏光片上或设于第一偏光片和第一玻璃基板之间;ITO电极与第一偏光片的面积相同,ITO电极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一连接带,连接带与导线连接,导线与PCB板接地端连接,以将LCM中的静电引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静电LCM,其能够将静电完全屏蔽并导出到接地,使LCM对静电完全无反应,实现了绝对的抗静电。

An antistatic L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LCM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具体的是一种防静电LCM。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产品的静电现象也随之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时,由于电子器件的尺寸不断缩小,集成电路产品的微小结构不断发展,使其对静电敏感度越来越高,危险越来越大。液晶显示模组(LCM)是一种将液晶显示器(LCD)、连接件、集成电路、PCB线路板、背光源、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组件。从加工过程中,相应地决定了液晶显示器件必然面临许多静电问题。LCM显示原理为:当电极上的电压高于液晶的阈值电压,在电极相应的部位会出现所要显示的内容。当LCM的电极受到高压静电后,会在电极上残留静电,如果造成的电势差大于液晶的阈值电压,就会产生静电干扰,从而造成显示紊乱。因此需要对LCM进行防静电处理。现有的防静电方法一般是从使用抗静电材料入手,例如在液晶材料中添加防静电剂,使用防静电的偏光片等,这种方法容易影响到LCM的性能。采用对LCM进行静电屏蔽,将LCD进行接地导出静电,可以很好的消除静电干扰。LCM使用过程中的静电来源主要是电极上的静电残留,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针对电极上静电残留的去除方法,本申请中通过将电极接地,能够快速有效的去除静电,保证LCM的正常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静电LCM,其能够将静电完全屏蔽并导出到接地,使LCM对静电完全无反应,实现了绝对的抗静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静电LCM,包括:LCD和PCB板,所述LCD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PCB板设有接地端;所述LCD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相对设置并采用封框胶密封,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形成液晶盒;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偏光片;所述防静电LCM还包括ITO电极,用以形成电场;所述ITO电极设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上或设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之间;所述ITO电极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面积相同,所述ITO电极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一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与所述PCB板接地端连接,以将LCM中的静电引出。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带与所述导线通过导电胶粘接或焊接连接。作为优选,所述ITO电极是透明的,且透过率≥90%。作为优选,所述ITO电极的方块电阻在250Ω-300Ω之间。作为优选,所述ITO电极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采用全胶或边界圈胶的方式贴合。作为优选,所述ITO电极为ITO薄膜或ITO基板;所述ITO薄膜为柔性有机薄膜衬底,所述ITO基板为玻璃基板衬底。作为优选,所述导线包括FPC软板或软金属线中的任一种。本技术防静电LCM在ITO电极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一连接带,连接带与导线连接,导线与PCB板接地端连接,从而能将ITO电极上残留的静电引出到地,使LCM能够完全抗静电。本技术防静电LCM能够直接将电极上残留的静电瞬间排出到地端,并且消除静电的方法不会对LCM的整体性能造成影响。本技术选用的ITO电极的透过率在90%以上,在可见光范围内有高度透明的特性和优良的电学特性。将ITO电极贴合于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一偏光片之间,不会影响第一玻璃基板的良率。将ITO电极安装在第一偏光片上,不会影响LCD的整体良率。本技术ITO电极的方块电阻控制在250Ω-300Ω之间,能达到最佳显示效果,同时又可避免因ITO膜方块电阻太大时造成的LCD显示缺陷。本技术防静电LCM至设置一层ITO电极,工艺简单,并且可以返工修复。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ITO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玻璃基板,2-第二玻璃基板,3-第一偏光片,4-第二偏光片,5-ITO电极,6-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静电LCM,包括:LCD和PCB板,所述LCD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PCB板设有接地端;所述LCD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相对设置并采用封框胶密封,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形成液晶盒;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偏光片;所述防静电LCM还包括ITO电极,用以形成电场;所述ITO电极设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上或设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之间;所述ITO电极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面积相同,所述ITO电极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一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与所述PCB板接地端连接,以将LCM中的静电引出。第一玻璃基板1和第二玻璃基板2相对设置,第一玻璃基板1和第二玻璃基板2的边缘通过封框胶密封,以形成液晶盒,用于注入液晶。在电场的驱动下,第一玻璃基板1和第二玻璃基板2之间的液晶分子受到电场力作用会产生扭曲向列的电场效应。本实施例中第一玻璃基板1上贴合有透明的ITO电极5,以作为透明的导电电极。将ITO电极5以全胶的方式贴合在第一玻璃基板1上,即在ITO电极5表面均匀涂上一层压敏胶,然后贴合在第一玻璃基板1上。也可以采用边界圈胶的方式将透明的ITO电极5贴合在第一玻璃基板1上,即在ITO电极5四周边缘均匀涂上一圈压敏胶,再贴合在第一玻璃基板1上。ITO电极5与第一玻璃基板1贴合后,在ITO电极5上再贴合第一偏光片3,ITO电极5与第一偏光片3的面积相同。第二玻璃基板2上对应设有第二偏光片4。第一偏光片3和第二偏光片4通过与具有扭转特性的液晶分子配合,能控制光线的投射或遮蔽,从而达到显示图像的目的。ITO电极5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一连接带,连接带与导线6连接,导线6与PCB板接地端连接,从而能将ITO电极5上残留的静电导出到接地,使LCM能够完全抗静电。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玻璃基板1和第二玻璃基板2相对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1上贴合第一偏光片3。再将ITO电极5以全胶或边界圈胶的方式贴合于第一偏光片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LCM,包括:LCD和PCB板,所述LCD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PCB板设有接地端;所述LCD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相对设置并采用封框胶密封,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形成液晶盒;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LCM还包括ITO电极,用以形成电场;所述ITO电极设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上或设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之间;所述ITO电极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面积相同,所述ITO电极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一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与所述PCB板接地端连接,以将LCM中的静电引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LCM,包括:LCD和PCB板,所述LCD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PCB板设有接地端;所述LCD包括第一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相对设置并采用封框胶密封,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形成液晶盒;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LCM还包括ITO电极,用以形成电场;所述ITO电极设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上或设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之间;所述ITO电极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面积相同,所述ITO电极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一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与所述PCB板接地端连接,以将LCM中的静电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LCM,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润博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