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5755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1)向马来酸酐中加入引发剂,再加入甲苯,搅拌加热,滴加丙烯酸与甲苯的混合溶液,加入催化剂,升温至85℃,保温反应,停止反应,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粘结剂;2)将粘结剂配制成粘结剂溶液;3)将石墨与导电微粒混合,并用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4)将粘结剂溶液加入混合粉末,再次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后得到粘稠浆料;5)粘稠浆料倒入模具中,并转移至冷阱,恒温处理后转移至冷冻干燥,完全干燥,得到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引入长链烷基,稳定立体网络结构中的石墨,疏水性将石墨有机结合。这两种作用对于提高石墨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有很大帮助。

A kind of fiber bundle three-dimensional collecting flui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极材料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社会人们对绿色能源的需求日趋增大,锂离子电池行业也迅速升温,科学家们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对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的深入,发现锂离子电池性能不仅与其电极材料的活性物质本身有关,更与其粘结剂的粘结能力密不可分。目前电极材料粘结剂的粘结机理主要为利用粘结剂中官能团产生的氢键来吸附活性物质,但随着锂离子电池循环次数的增加电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会存在大量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锂离子石墨电极材料活性物质在循环过程中大量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相对于常规电极,本方法引入大量羧基,使得石墨与粘结剂之间的氢键作用更强,吸附更牢固,并且对于在电极材料中Li+的运移也能力也有提升。引入长链烷基,稳定立体网络结构中的石墨,疏水性将石墨有机结合。这两种作用对于提高石墨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有很大帮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向马来酸酐中加入引发剂,再加入甲苯,搅拌加热至70-80℃,开始缓慢滴加丙烯酸与甲苯的混合溶液,保温反应1.5~2h,降温至70℃,滴加高级醇与甲苯混合溶液,加入催化剂,升温至85℃,保温反应1.5~2h,停止反应,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粘结剂;/n2)将粘结剂配制成粘结剂溶液;/n3)将石墨与导电微粒混合,并用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n4)将粘结剂溶液加入混合粉末,再次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后得到粘稠浆料;/n5)粘稠浆料倒入模具中,并转移至冷阱,恒温处理后转移至冷冻干燥,完全干燥,得到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马来酸酐中加入引发剂,再加入甲苯,搅拌加热至70-80℃,开始缓慢滴加丙烯酸与甲苯的混合溶液,保温反应1.5~2h,降温至70℃,滴加高级醇与甲苯混合溶液,加入催化剂,升温至85℃,保温反应1.5~2h,停止反应,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粘结剂;
2)将粘结剂配制成粘结剂溶液;
3)将石墨与导电微粒混合,并用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
4)将粘结剂溶液加入混合粉末,再次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后得到粘稠浆料;
5)粘稠浆料倒入模具中,并转移至冷阱,恒温处理后转移至冷冻干燥,完全干燥,得到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加入量为混合液总质量的2~4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长链醇为12-18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束状三维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粘结剂浓度为1-2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韩非李刚辉秋列维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